经济危机笼罩下的职场寒冬还没有过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全球各大产业裁员超过24万人,涉及各行业超过50家知名企业,裁员人数创7年来单月之最,同比2008年增幅超过100%。失业风暴席卷全球,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陆续传出裁员消息,真真假假的传闻让职场人心惶惶。 阴云笼罩下,不少人开始采取紧缩开支,取消度假计划、暂缓跳槽等措施来应对危机,部分职业女性则筹划用"怀孕"的另类对策来保住饭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职场女性为了预防被辞退而突击怀孕,掀起一轮生育高潮。春节期间,更有不少人明言会趁长假之机努力"造人",以期加入准妈妈行列。愈演愈烈的职场孕事成为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更衍生出"金融危机宝宝"等新兴名词,引发各方热议。 与之相反,同样处于裁员风暴眼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不少职业妇女却采取截然相反的对策,在职场危机下,暂停生育计划。媒体报道,美国因为就业寒冬引发生育寒流,新增怀孕人数持续下降,要求实施节育的人数则有所增长。韩国则有近半数职业女性选择暂时牺牲生育权利,推迟生子。而香港有近三成的女性推迟生育,以减轻经济负担。 职场寒风过境,全球同此凉热,但女性面对"生计"的选择却迥然有异,颇耐人寻味。健康863网心理专家筱丹老师认为,不同文化背景催生不同的职业心态。在同样严峻的裁员危机下,国外的职业女性更多着眼于整体的生活质量,怕贸然生育会让家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而中国的职业女性则更重视眼前的工作机会,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少人在饭碗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借生育保住工作,再酝酿"生机"。 哪种方式更为妥当,见仁见智。但筱丹老师提醒,如果女性只是冀望通过怀孕生子来规避职场危机,而不及时调整心态,不但可能得不偿失,职场生涯也将面临重重危机。 首先怀孕不是定心丸,怀孕者仍有失去工作的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女性有孕在身,工作单位仍然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比如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职行为或者营私舞弊,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者,或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者,用人单位都可以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此外,一些效益下滑严重的企业,老板可能宁可支付违约金甚至违法拒付经济补偿,也要辞退怀孕员工。职场女性在怀孕前一定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心理准备,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调整好心态,才能"临危不乱"。 其次,怀孕可以规避一时的裁员风险,但要承担长期的抚养重任,女性需在物质和心理上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现在的流行算法,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至少需要45万元,个人应合理计算生育成本,在综合考量夫妻双方的工作状况、家庭的收支情况和可能的变动因素后,衡量是否值得为保住工作提前生育计划。同时应对孩子降生后的复杂状况有所预期。抚育孩子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女性通常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很可能因此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自身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贸然行动,否则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职场危机,更可能给家庭幸福埋下隐患。 用怀孕来保住工作,始终只是权宜之计,且可一不可再。职场生涯充满变数,职场女性要想每次都能安然度过危机,关键在于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筱丹老师建议职场女性在非常时期,不妨寻找更加积极的抗压方式,在尽量保持平和心态的前提下,在工作中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卖力工作,凸显自己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我能力上,通过充电学习来加强职业发展中所需知识技能的补充,储备更多的资本,赢得更多的主动。 站在裁员之界,任何人都很难轻松。不同的职场"生计",充满同样的博弈和未知,但事情未必有你想象的糟糕。正如面对危机,我们往往首先看到的是危险,但调整一个向度,我们也可能看到机遇。世界就是如此的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