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


  【摘 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主要通过会计报表来综合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国家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产生的效益和作用。首先,会计信息应该是真实可靠的,这样才有最基本的参考价值,可以用于衡量和判断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和成果,可以对之前的不足做出改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提供建议。本文研究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不足和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希望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的进步,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可靠性;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一种总结性书面文件,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向的信息,是单位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传递财务信息的渠道。多年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感觉由于受一些内外在条件的影响,事业单位决算报表会产生失真的问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究其缘由,是各单位支出项目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来填报。事业单位在填写《行政事业类支出决算表》、《行政事业类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时,为了符合相关规定的标准,事业单位在编制报表时会对一些公用支出项按照规定的标准来套,会与实际支出产生差异。
  一、理论基础
  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前期相关的研究成果,都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表达的是,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由于委托关系,各种经济活动的相关利益体由于所在的位置不同,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不同,掌握信息的详细程度以及信息的可靠程度是有差别的。因此产生了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现代经济环境中无处不在,是伴随着委托代理关系产生而产生的。代理人的利己意识会产生与委托人的需求相异的行为,如减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甚至有损委托人的切身利益。在信息方面代理人更有优势。
  事业单位与国家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事业单位是代理方,公众是委托方。在财政资源管理方面,事业单位业务执行委托,拥有直接的信息资源,占据事业单位的信息优势;而公众作为委托方,只能通过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必然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腐败、贪污、故意隐瞒或掩盖其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组织内部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层激励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影响。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委托关系成立的前提下,产生了信息获得的不同地位,这种信息地位的不对称,越发激发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如何更好地激励受托人,是组织体更好发展的前提。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政府的委托,委托其行使公共资源的权利,这是一个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就产生了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支--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现状特征分析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是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部分构成。预算会计是我国各类事业单位进行核算其经济活动和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的专业会计,目的是为了进行预算管理,分析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预算会计的作用也包括管理和控制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从而 更好地反映国家财政资金的运用绩效,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国家的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但预算管理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相关财务及运行情减的有效信息。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缺乏质量的评价标准,相比较国外的会计体系,我国开展事业单位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IFAC曾列出了12个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要点,跟企业的有一些共同点,但是从字面上看,存在一些差别表达,比如忠实表达、中立性、审慎性、成本效益原则,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被认为是"核心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规文件中有规范,但是每一种会计制度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差别,同时,我国刚出台的《政府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也提出了要求。
  预算会计信息基本上是给内部职员使用的,忽视了外部使用者的需要,这会影响根据会计信息得出的判断和结论,没有办法获得最公平的评价,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没有真正落实执行。
  现在,我国的政府会计主要包含了会计内容的预估、核对还有监督政府的预算进出数额。虽然一般来说我们认为预算会计是政府的部分职责,然而其实是无法展现出政府资产的债务数额、营运的成绩等数据的。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基本用于内部人员的使用,用来优化管理水平和决策。所以目前政府会计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佳选择,但却没有关注到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跟內部是不一样的,所以目前提供的信息无法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这样就表示信息的质量不佳。
  因此,预算会计方式没有考虑到人民群众等外部信息使用人的需要,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目标涵盖不够全面,信息的质量不高。
  所以目前的状况下,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会限制会计信息的运用和优势,无法全面的体现事业单位的债务情况尤其是隐形债务的问题。
  会计的审核制度不够完善还需要改进和提高。会计有反映和监督这两个最根本的功能,也被称作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可以判断会计审核制度的好坏的。另一方面,审计也是可以用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工具。独立性对于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必须保证的基础条件,是为了确保审计的结论是公平公正的。在很多别的国家,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必须要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之后,才可以向公众进行披露,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不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也可以对公众进行披露。然而这样披露的信息到底是不是可靠、公平公正就存在一些疑问,这一部分还需要不断的健全完善来保证信息的质量。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目标
  事业单位不需要考虑盈利性的问题,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罚金等。所以,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体现其受公众委托后,对于公共的资产资源进行的管理使用是否合理合規。在这个目标前提下,要完成经济决策的最佳选择。按照有关研究,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被分成不同的等级来进行定义,也就是基本目标、具体目标还有最高目标。我们来一一进行研究:
  1.基本目标
  1)披露的信息必须是合法的;
  2)要披露有关的资产、负债和资金进出;
  3)展现政府绩效情况;
  4)展现特殊经济资源水平;
  5)展现财政的可持续性。
  2.具体目标
  1)披露公共财政管理过程、政府的主体行为是否依照法律规定,了解政府获取资源、预算的实施是否依照法律规定,会计财务报表有没有被审计过;
  2)披露公共资产资源的数据、负债的数额,以及公共行为的成本,还有财政资源的源头和走向,政府管理情况的评价结论;
  3)披露政府的资产和负债调整数额和流动去向,帮助事业单位的报表可以给使用人用于衡量政府的服务情况和有关的财政问题;
  4)披露政府的国企股权情况,还有基础设施、其他资源的发展、维护和管理情况。
  5)提供政府财政的后续未来信息,保证未来的资源不会因为某些人急功近利而被过度消耗。
  要完整的考虑有关人员的信息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来提供给不同使用者,最大化的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由于事业单位的信息使用人来自不同的领域,范围很大,所以需求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信息是否可以满足更多的使用人的需求就能够辨别会计信息质量好坏。可以达到更多人需求的信息就是更高质量的信息。基本上我们把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成以下几个类别:政府单位的内部领导人、立法机构组织、投资人、人民群众、审计部门组织。这些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政府单位的内部领导人主要是为了利用信息来做出更好的决策,立法机构组织是为了利用信息来核对和审查有关的事业单位有没有合法范围内进行活动和业务的处理,投资人是为了更好的明确政府的资产状况适不适合投资,人民群众获取信息是为了了解事业单位对于委托责任的完成状况并且做出评价和建议,审计部门组织是为了可以做出最科学最公平的审计报告。所以针对这些完全不同的信息需求,必须要提供完整的、不同方向的会计信息才能够满足更多的使用人,提高信息的质量。
  (二)明确报告主体的层次和围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划定了报告的范围,也给不同的交易流程和区间范围都做了限定。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大多数是根据行政的区块和财政拨款数额来进行区分的,所以应该要按照组织架构来进行主体的搭建。然而,拨款中有部分资金是要求用于特定的用途的,不能用于其他方面,这一部分专用资金就应该单独列出作为一个特定的主体然后再核算。就算是很多专用资金都来自一样的主体,也必须单独拎出来再进行独立的核算。比如欧美国家就会选择基金会计方法,通过这一方法来计算、核算和审查专用的资金。现在我国的事业单位还没有强制要求单独列出专用资金作为一个独立的跨级主体,不过已经要求专用资金必须通过单独的核算,部分是必须完成单独报告的。然而,现在的方法还不能很好地反馈出专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成果,由于并没有设定为独立的主体来进行核算汇报,所以很多组织并不能准确清楚的了解这一列资金的使用过程和结果。对于公众来说,也失去了完整全面地了解事业单位的职责完成状况。所以必须要把组织的主体和基金的主体都考虑进去,融合成一体,这样才有可能最全面完整的反馈出资金资产的利用情况、过程和结果。
  优化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结构。首先要根据不同信息使用人的信息需求来确定不同层次的会计主体,方便信息使用人按照需求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效率。其次可以根据资金的属性来进行区分,把只能用于特定用途的专用资金作为单独的会计主体,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核算,可以清晰准确的反映出这一部分资金的使用状况和成果。再来应该完成全面的、综合的财务报告,要有综合的报告主体,根据不同级别的行政单位来进行归纳分级,全部列入报告中统一进行整合和归纳,就可以反馈出不同层次的行政单位的财务情况,也可以很好的了解整体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娄桂莲.会计信息失真界定、成因与治理研究.财会研究,2013,01:36-40
  [2]李玉红,舒孜孜.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3,07: 104-105
  [3]钟黄聪.会计信息失真的重新定义与分类.财会月刊,2011,02:8-10
  [4]岳世忠,郭嘉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兰州文理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4,03:42-45
  [5]崔扬,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讨.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46-147
网站目录投稿:新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