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 肖洛霍夫 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18岁时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作品均取材于顿河地区的国内战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静静的顿河》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他曾为苏联作家协会理事、苏联科学院院士、苏共中央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是《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1957年)通过索科洛夫及家人在卫国战争中的痛苦遭遇,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悲剧命运。作品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争论。 战后的第一个春天来到了顿河上游地区,草原上的路变得难以通行了。在这倒霉的日子里,我要到布康诺夫镇去一下。我和另一个同志坐着马车花了6个小时才走了30公里。在叶蓝卡河渡口,我认识了索科洛夫,他是一个背有点驼的高个子男人,身边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我发现他的眼睛充满了绝望的忧郁。他给我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战前我生活在伏龙涅什城,我和妻子都是孤儿,她是一个快活、温柔、聪明、会体贴人的好女人,我们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我先是在工厂当钳工,后又离开工厂当了10年的司机。这期间我拼命地干活,我们有了一定的积蓄,盖起了自己的房子。 "这时,爆发了战争,我应征入伍要去前线。妻子和孩子们来送我,她紧紧地抱住我,以至我无法上步,于是我推了她一下。就是这一下,我就是到死也不能原谅自己。到了前线,我常收到家信,但我很少回信,因为我不愿向他们诉苦,增加他们的烦恼。1942年5月,在洛佐文基城下,我开车运送炮弹时受伤被俘。 "被俘的当晚,我们被关在一个教堂里。我听见旁边的一个人说要出卖他的排长。第二天一早,在那个排长的协助下,我掐死了这个叛徒,这是我杀死的第一个人。被关进波兹南俘虏营后,我曾逃跑过一次,但德国人靠警犬找到了我。我血肉模糊地被带回营并关了一个月的禁闭,但我还是活了下来。在被俘的两年中,我走遍了半个德国。在离德累斯顿不远的B-14号营中,我们142个战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只剩下57个人了。有一天晚上,我因为活太重又没东西吃而发了几句牢骚,结果有个坏蛋向营的警卫队长告了密。这个家伙特别凶狠,每天晚上都要打犯人取乐。第二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当时他已喝得醉醺醺的了。他让我在被枪毙前喝点酒,我连喝了三杯。结果我的胆量和当时德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救了我的命。后来,我又被派去给一个胖得吓人的少校级德国工程师开小车。几星期以后,我趁送他上前线负责修筑防御工事时,开车跑回了自己人这边。 "回来后,我马上写信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妻子。三星期后,我收到了邻居给我的信。他告诉我,我的妻子和女儿1942年6月就被德国飞机炸死在家里了,我的儿子上了前线。看完信,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我又想起了她送我时的情景。在俘虏营中,我差不多夜夜都在梦里同她和孩子们交谈。原来,整整两年我都是同死人谈话啊! 一星期后,我回家看了一下。我们原来住过的地方一片荒凉,房子没了,只有一个深深的弹坑在那。当天我就回了部队。3个月以后,我又高兴起来,因为我的儿子给我来信了,他已当上了大尉炮兵连长。从此,夜里我常梦见给儿子娶了媳妇,我抱上了孙子。谁能想到呢,就在胜利的那一天,儿子在柏林牺牲了,我去看了躺在棺材里的他。我最后的欢乐和希望这下也被埋葬了。 "复员后,我住到了乌留平斯克城一个朋友家里,在汽车队里找到了工作。这时我认识了我的新儿子凡尼亚,他当时是个小流浪儿。当我听说他的爸爸牺牲、妈妈被炸死后,马上就说我是他爸爸。他一听就抱住了我的脖子,全身哆嗦地贴在我身上,而我也全身打颤。我把他抱回到朋友家里,好久以来我头一次安安静静地睡了一觉。我托朋友的妻子照顾他,但他竟哭到黄昏,然后到我工作的地方等我到深夜。后来我出了一次车祸,执照被没收了。现在我带着儿子到卡沙里去,我的一个朋友在那儿,我想在那儿领到新的执照。现在我的心脏很不好,我生怕哪一天会醒不来而吓坏了我的小儿子。另外,我差不多夜夜都梦见死去的亲人。别看我白天挺坚强,可夜里醒来,泪水总是湿透了枕头……" 说到这儿,与我同行的同志渡过河来了。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目送着他们向渡船走去。心想,前面有什么东西等着他们呢? 凡尼亚忽然回过头来,向我挥动着一只嫩红的小手。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慌忙转过脸去,因为我不愿让我的眼泪伤害了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