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依恋模式二依恋模式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作者:Rumomo |壹心理专栏
  依恋模式(一)什么是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三)精神痛苦与攻击性行为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依恋模式是是决定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关键。幼儿时期形成的亲子关系间的依恋模式决定了个人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认知,并由此影响着日后的人际关系和成年之后的亲密关系。简单来说,依恋模式分为两个维度:焦虑与回避。依恋模式中的焦虑维度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值得被爱vs.不值得被爱),而依恋模式中的回避维度决定了一个人对他人形象的认知(值得信任vs.不值得信任)。
  心理学把人际关系称为关系动态(relationshipdynamics)。也就是说,在两个人关系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也取决于对方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因此,一个人对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的认知在情感关系中表现的特别的显著。
  依恋模式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很多人在分析依恋模式和人际关系问题的时候倾向于关注将不同类别的依恋模式之间(比如:焦虑型vs.回避型)造成的问题。我认为这样是片面的,人际关系尤其亲密关系中任何一方拥有着不安全型的依恋模式(Insecuredattachmentstyle)都极有可能产生问题。在这一篇内容中我们将从依恋模式的两个维度(焦虑与回避)来分析依恋模式可能导致的人际关系问题:
  1.焦虑维度(AnxietyScale)
  JohnBowlby认为,依恋模式中的焦虑维度决定的是一个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在依恋模式中拥有较高焦虑分数的人存在负面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别人爱的,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抛弃和讨厌。在行为上,这一类人会在别人面前对别人对自身的态度表现的尤为关注,害怕被人拒绝。这一类人对他人的拒绝信号十分敏感(RejectionSensitivity)和警觉(Hyper-vigilance)。"玻璃心"这个词对这一类人就是很好的描述。在亲密关系里,由于高焦虑的人时刻担心着自己有可能会被对方抛弃和讨厌,这一类人会表现的十分粘人和有控制欲,并且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另一半的控制来"杜绝"潜在被抛弃的可能。有人可能会问:那如果在亲密关系里另一半愿意接受这种控制,是不是这一类人就会安心了呢?
  如果说一个人的感受到确切的情感威胁(比如说另一半和别人暧昧),这种威胁是来自于外界的。那么必然当外界威胁消除后担心被抛弃的焦虑就不会存在。可是当这种威胁是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可能被爱"的时候,那么对方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解除内心的不安感。换句话说,这一类人始终会认为存在着"情感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在亲密关系里会有人"始终难以被安抚"。
  2.回避维度(AvoidanceScale)
  JohnBowlby认为,依恋模式中的回避维度决定的是一个人对他人形象的认知。在依恋模式中拥有较高回避分数的人对他人有着负面的形象。他们认为,别人都是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靠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行为上,这一类人会显得很独立(Self-sufficient),掩盖并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拒绝接受别人的帮助,认为事情靠自己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在亲密关系里面,由于对别人的不信任,这一类人会表现出对另一半的疏离。他们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感受,同时也不希望对方"干涉"他们的生活。
  恐惧型依恋模式(Fearfulattachmentstyle)的人会是怎样的呢?
  上一篇的内容里我们介绍过,恐惧型依恋模式同时有着较高的焦虑分数和较高的回避分数。因此,这一类人的行为会特别的矛盾。在亲密关系里,他们的负面自我认知让他们时刻担心自己会被对方抛弃,同时他们的负面他人认知让他们拒绝与另一半靠的太近。当恐惧型依恋模式的人感受到情感威胁,处于情感焦虑的时候,因为他们心理对他人的负面认知,他们会拒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通过回避性的方式来拉开与对方的心理距离,认为对方不会"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相比单纯高焦虑的依恋模式,这一类人因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在经受焦虑的时候显得更加难以被安抚和支持。
网站目录投稿: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