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马丁伊登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马丁·伊登》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美]杰克·伦敦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09年,是杰克·伦敦(1876—1916)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取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经历和成名历程,具有半自传性质。杰克·伦敦早年的生活非常艰辛,他是一个私生子,自幼在贫民区摸爬滚打。童年时除在校上课的时间外,其他时间都在为生活和学费四处辛劳奔波:他早、晚卖报,周六帮人卸货车,周日到游乐场打工。14岁就辍学到罐头厂当童工,15岁时以做夜盗(夜间抢劫养殖场,白天把偷来的牡蛎拿到市场上去卖)为生,以后还做过渔巡队警察、水手、流浪汉,去阿拉斯加淘过金。在艰难的生存考验中,他信奉"适者生存"的道理,以超人的毅力疯狂自学,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希望有朝一日能摆脱体力劳动的谋生方式。他就像《马丁·伊登》中的马丁一样把辛苦挣来的钱都换成了邮票,把写成的堆积如山的文稿四处寄发。他最终获得了成功,他那些描写人与自然搏斗的作品如《热爱生命》《荒野的呼唤》(又译为《野性的呼唤》)《白牙》等读后令人热血沸腾,至今脍炙人口。《马丁·伊登》描写了穷水手马丁奋斗、成名、幻灭的一生,许多评论家认为它代表了杰克·伦敦的最高文学成就。《马丁·伊登》的出版使伦敦声誉达到极致,但紧随成功而至的便是极度的幻灭感,1916年8月,杰克·伦敦在空虚与痛苦中服用超量吗啡而与世长辞。
  旧金山街景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殷惟本翻译的《马丁·伊登》,以及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吴劳翻译的《马丁·伊登》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船员马丁·伊登解救了素不相识的阿瑟。几天后,阿瑟请马丁到他家,一方面为了致谢,另一方面是想让家里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粗野的人"。
  初次踏进上流社会家庭,马丁确实显得粗鲁而笨拙。他深深地迷恋上阿瑟的姐姐露丝,她那美丽的蓝眼睛和一头浓密的金发让他如痴如醉。比他大3岁的露丝生性冷淡,从未尝过爱情的滋味,马丁那异样的粗犷却也拨动了她的心弦。
  此后,马丁常到露丝家做客。他清醒地意识到穷水手与阔小姐之间的距离,他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来填平这条鸿沟。他计划先从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做起,于是拼命看书,露丝也从旁指点,并鼓励他考高中,然后找个正经的工作。但马丁却深深地迷恋上了文学,过去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与生俱来的想像力使他对文学作品有极高的领悟力。
  马丁没如露丝所愿考上高中,而沉入了对文学的追求之中,一心想成为作家。他的进步很快,却又遇到各种打击。首先,露丝就不赞成他走这条路,马丁的亲戚也坚决反对;而马丁寄出的稿件,邮费花了不少,却无一被录用。他的钱用光了,为了挣钱糊口,只得去当洗衣匠,每天10多个小时的劳动使他精疲力竭。
  马丁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强烈地吸引了露丝,她真的爱上他了。露丝与马丁的恋情很快被露丝的母亲莫尔斯太太发现,她十分惊慌。她原只想利用马丁的热情来改变女儿冷若冰霜的性情,不料弄巧成拙,莫尔斯先生认为只能想法慢慢拆散他俩。
  马丁为节省开销,搬出姐姐家,租了一间廉价的小屋继续写作。但他寄出的稿子仍旧不断被退回。钱越来越少,他有时甚至只能饿着肚子写作。但无论多么艰难,他从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周围的亲友无一支持他。他的姐夫与妹夫都鄙夷地认为他是不愿干活的懒汉。街上的小孩见他衣衫褴褛,也叫他流浪汉,小瘪三。露丝也改变了态度,劝他放弃写作,去找一个安定的工作。只有他的房东、拖着7个孩子的穷寡妇玛丽亚感动于他的执着,经常接济他。
  刊物上偶尔也开始刊发马丁的作品。但稿酬极低,还经常拖欠,有时他不得不以暴力讨回稿费。马丁在学习与写作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想。一天,他在露丝家的饭桌上驳斥了勃朗伦法官对斯宾塞的浅薄攻击,触怒了莫尔斯夫妇,也让露丝深感不安。
  莫尔斯太太为了拆散露丝与马丁,请了许多所谓的青年才俊前来做客。马丁认为除勃力森堡外,其他人都是庸俗浅薄之徒。社会主义者勃力森堡思想敏锐,才华横溢,他与马丁一见如故,并带他去参加社会党人的集会。但马丁信奉斯宾塞的不可知论,他与工人们发生争论,一记者误认为他是社会党头子,误发消息,马丁瞬时声名狼藉。露丝在父母的逼迫下,也由于自己对马丁的失望而斩断了两人的关系。
  爱情结束了,好友勃力森堡也自杀了,马丁感到空虚而孤独。就在此时,他的作品却交上好运,一一发表,金钱滚滚而来,马丁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而他却感到了厌倦。
  过去瞧不起他的莫尔斯夫妇等人都来奉承他。露丝也在母亲的怂恿下恳求与他重归于好,遭到了马丁的拒绝。他看透了这虚伪的一切。他把钱留给洗衣匠朋友乔、房东玛丽亚和自己的姐妹,然后在极端空虚绝望中跳海自杀了。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第15章。马丁面对退稿十分沮丧,回忆起自己幼年时与另一个小孩"奶酪脸"打架的经历,他从自己当年的忍耐与顽强中汲取力量,相信自己只要把写作坚持下去,最终是会成功的。这一部分的心理描写异常精彩,有力地刻画了马丁倔犟坚忍的性格,这种性格正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接着,打架开始了,也不讲什么回合,只是打啊,一个劲儿地打,打了三十分钟,直打到印刷所开门。
  他注视着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天天从学校赶到《查询者报》所在的那条小巷里。他走不快。接连不断的斗殴伤得他四肢僵直,一瘸一拐的,从手腕到肘部全是青一块紫一块,那是由于他挡住数不清的拳头引起的,有几处最痛的部位已经开始化脓。他的头部、胳膊和肩部都在痛,腰部也在痛——浑身上下都在痛,脑子沉甸甸、昏沉沉的。在学校里他既没玩,也不学习。甚至像他那样整天纹丝不动地坐在书桌旁也是痛苦不堪。他每天打啊打,仿佛已经过了几个世纪,而时间延伸下去的结局仅仅是一场噩梦和没完没了的每天例行的斗殴。为什么奶酪脸就是揍不扁?他经常这么想,要是揍扁了,他,马丁,日子就好过了。他压根儿没想到要停止打架,让奶酪脸打败他。
  就这样,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向《查询者报》所在的小巷走去,身心都疲惫不堪,然而好歹学会了咬牙挺住,准备面对他的死敌——奶酪脸,他也跟马丁一样难受,要不是那帮报童在旁观看,使他不得不忍着痛死要面子,他真想溜之大吉。一天下午,双方遵照不许用脚踢,不许打小肚子,不许在对方倒下后继续打等规定,狠狠地打了一架,不分个你死我活绝不住手。这样打了二十分钟以后,只见奶酪脸气喘吁吁,东摇西晃,他要求住手,以不分胜负了结。把头埋在胳膊弯里的马丁看到多年前那个下午自己的形象不禁精神一振,当时的他也是摇摇晃晃,气喘吁吁的,从撕裂的嘴唇上流出来的鲜血淌进嘴里,淌入喉头,使他呛得要命,他踉踉跄跄地朝奶酪脸走去,开口说话前先啐出一口鲜血,继而嚷道:他绝不住手,当然啰,要是奶酪脸愿意投降那请便。奶酪脸不肯投降,于是继续打。
  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日子仿佛永无尽头,每天下午总得干上一仗。每天举起胳膊开仗时他总觉得疼痛难忍,开始那几拳,不论是打人还是挨打,痛得他觉得灵魂都被撕裂了;之后,感觉麻木了,他只顾乱打一气,眼前只有奶酪脸脸上的浓眉毛大鼻子大嘴巴,还有一双野兽般的、直要喷出火来的眼睛在晃动,这一切就像是在梦里。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张脸上,除此之外四周只是一个空荡荡的,不住旋转的空间。世界上除了这张脸以外什么也不存在,他也绝不会罢手去休息(多么诱人的休息),除非他用自己血淋淋的拳头把那张脸打得稀巴烂,或者等到那张脸拥有的血淋淋的拳头把自己打得稀巴烂。只有到了那时候,不论输或赢,他就可以休息啦,可是住手——叫他马丁住手,那可万万办不到。
  那一天终于来临了,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查询者报》所在的小巷却没有看见奶酪脸的踪影。奶酪脸后来也没有露面。孩童们向他道贺,说他打垮了奶酪脸。
  (选自《马丁·伊登》,殷惟本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环境。
  我怕我是个精明的生意人,眼睛盯着天平看,想看看你的爱究竟有多少分量,我要搞清楚这是哪一种性质的爱。
  阅读指导
  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这部具有半自传性质的《马丁·伊登》代表着杰克·伦敦的最高文学成就。
  有关这部书的主题曾引起许多争论。杰克·伦敦的写作初衷本是攻击"个人主义",评论界却认为该书是为"个人主义"作辩护,而普通读者则视马丁·伊登为"个人奋斗"的楷模。
  无论如何,这部书表明作者正在追求一种与以往粗犷、朴实的野外冒险小说迥异的、也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形式。可以说本书是以特殊形式写成的教育小说和成长小说。它展示了一个青年作家的成长过程:卑微的出生、艰难的生存斗争、狂热的自学精神以及与上流社会姑娘失败的恋爱,这也是杰克·伦敦早年生活的写真。对这种生活的熟悉,使他在写作时能单刀直入,切中要害,看起来仿佛有些粗率,然而却生动得令人难以忘怀,真实得让人感觉到逼人的坚硬残酷。
  像许多此类小说一样,《马丁·伊登》实际想传达的仍然是理想的幻灭感。当某种陌生的、仿佛又是更高的生活理想出现时,主人公们总是那么热切、执着而又信心十足地向那理想进军。马丁在追寻这一理想时所承受的艰辛是非常人之能承受的。不幸的是,成功之时便是梦醒之时,更是理想破灭之时。无论是书中的马丁还是现实中的作家杰克·伦敦,他们都很快地意识到曾经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想不过是既虚伪又庸俗的生活圈子的虚幻折射而已。此时顿悟的他们既厌恶这个所谓的上流圈子,却也回不到昔日所处的劳动人民阶层中。痛苦撕咬着他们,失望包围着他们,小说开始时的那种热情朝气,昂扬斗志早已为抑郁、伤感和顿悟所代替。因而《马丁·伊登》也是最早表现"美国梦"幻灭的作品,后来许多以此为主题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这部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马丁·伊登》是一部十分严肃的作品。其中含有大量的个人性、主观性的东西。显露出少有的直率与真诚,尽管有时觉得它言辞激烈、咄咄逼人、粗糙草率,但那种袒露的真诚有时比细腻的技巧更为有力,更能打动人心。事实证明,《马丁·伊登》确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优秀作品。
  阅读建议
  《马丁·伊登》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杰克·伦敦对现实的描绘近乎残酷,但异常真实,具有罕见的感人肺腑的力量。《马丁·伊登》也是描写"美国梦"破灭的先驱作品。
网站目录投稿: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