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是谁伤害了我探究心理疾病根源武树坤


  父母的内心世界——Psy525.cn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处在了父母内心世界的海洋里。甚至有的孩子一生也没有游出父母这个潜意识的海洋。父母在你还是婴儿的时候,以各种理由不陪伴你;在陪伴你的时候,以各种理由无视你的需求;在回应你的需求的时候,以各种理由强加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在你萌发自己的意志时候,以各种理由攻击和压制;在你因遭受父母的攻击和压制而沮丧的时候,告诉你这就是爱的表达。---你的存在取决于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的内心世界提供给孩子最初心理成长几乎全部的心理营养。如果父母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灵,那么孩子一生的功课就是要塑造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做的咨询越多越发现,其实很多的孩子选择了去跟父母共生在一起,丧失了自己,来"拯救"父母。
  家庭中的情绪虐待,情绪控制。
  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一般而言会在家庭中展现自己内心的真相——即内心的痛苦,无助,压抑,暴躁。并且会以孩子"做的不好"为"导火索"来发出情绪。家庭暴力,是情绪虐待的极端,而情绪虐待是很多父母所觉察不到的。父母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把孩子变成自己"苦难"的发泄对象。我曾接访的一个来访者,她整天生活在无助的苦闷中,而导致她这样状态的原因,就是在她2-4岁的时候,她的母亲经常抱着她在野外跑到麦地里哭诉,以至于,父母这种负面情绪深深的印刻在她的内心里。孩子以稳定父母的情绪为重要任务。那些好孩子以听父母的话为标准,其实听话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为平复父母的情绪而活,而不能活出一个有活力的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样,父母就成功的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住了孩子。
  有害的羞耻感
  孩子内心的完满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先导。但孩子内心深处存在着很多的"坑洞"。这里我重点来谈一个深刻的名词:羞耻感。动物是没有羞耻心的,羞耻产生的源泉是文化与心理的互动。羞耻心,内疚感,负罪感,荣誉感,价值感这些都是人类的心理跟文化互动后产生的派生性情感。其实你从没有犯过错,如果你觉得你做错了,是因为你认为自己错了。羞耻感的产生,最初来源于父母(监护人)对孩子的不接纳,总觉得他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以一个"完美"的标准来衡量孩子,那么孩子就不能犯错,她(他)就必然要做到那种完美。但她(他)内心去深深的知道,自己是做不到、做不好的。
  羞耻感更为深层的一点是:对性的羞耻。我这里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终于有一天我的来访者,鼓起勇气,跟你说她从来没有说过的一个秘密:她见到男人的时候,脑子里总会不自觉的想的性行为。她为此非常苦恼。她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她靠这种洁净感来缓解羞耻产生的焦虑。
  羞耻感的另一极,是道德洁癖,是荣誉感,洁白感。一个极端要求道德,清洁的人恰恰可能是一个羞耻感很重的人。羞耻感是灵魂的毒药,走出这种羞耻的陷阱才有可能让心灵真正的自由呼吸。
  内心小孩的恐惧
  于是,我变得恐惧,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我渴望拥有亲密的关系,但我在原生家庭中伤害的恐惧让我内心留下了很多的坑洞,我的内心萧条破碎,我内心世界的不健全,导致我在外界的人际关系中总是感到自卑,进入亲密关系困难,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被伤害。
  人际界限不清
  这种界限不清楚的状况会投射到他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具体表现是:一方面,他会过多地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过分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并过度地依赖他人,希望他人在本来该自己做出决定的方面代替自己做出决定;另一方面,他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以便获得与别人融为一体的感觉,还想别人依赖自己,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等等。
  假我
  人或多或少的都会处于一种假我的状态里,而羞耻心越强,负罪感越重的人,越容易分裂形成出强大的假我——一种完美的刻板的面具。这个假我是由人的理智来完成的,背离了自己内在的情感流动,不再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是以权威、他人的情绪为中心。因为——我真实的情感的样子是不被允许的,是"错误"的,是坏的。
  我们的文化要求人具备一个完美的正面形象——善良,虚心,有礼貌,关心他人。但当一个人连自己基本的心理营养都不能自我满足的时候,她做不到这些。但她又要靠做到这些"正面"形象来让得到他人的肯定。她(他)有这种假我来形成一个巨大的保护层。但这个保护层越巨大,内心的自己,就越虚弱。而你如果将越来越多的能量放到塑造一个更完美的"假我"上,你会发现自己内心的"邪念"竟然越来越多,让自己内外的冲突更严重,焦虑更加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怪异的行为甚至是各种妄想。
  总结:我之所以不幸福其实是因为我没有坚定的活出我自己,那么我还愿意拥抱自己,回到自己,不管自己啥样,都不贬斥自己,好好的明目张胆的爱自己吗?
  作者简介:
  兰小兵
  已帮助过
  7866人
  入驻年限
  9.5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惜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