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建设现状和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或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成为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社区建设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全国各地的作法和进展也有所不同。六盘水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武汉市政府驻穗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对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结合其它城市的做法,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一、当前各地社区建设的现状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各类矛盾反映比较直接和敏感。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一)各地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80年代中期,民政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围绕民政范围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90年代初,针对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问题,又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建设"的思路,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开展了试点。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2014年11月3日,民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把社区党建、社区民主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随后全国各地就社区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广州近年来实施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化的途径,服务内容从助残扶困等民政部门的传统范围扩展到了文体娱乐、计划生育、青少幼服务、下岗再就业、便民利民等非民政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则包括无偿服务、非营利低偿服务及廉价的有偿服务等。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的意见》。对街道职责、事权、经费、编制、监督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以居民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对街辖内地区性、社会性和群众性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目前尚在试点阶段。如黄花岗街拟将现有的水荫南、北、西三个社区合并成一个社区,合并后的面积为0.804平方公里,管辖户数为5096户,户籍人口为16768人。社区管理机构调整设置为"两委一中心",即社区党委会(是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下属的党组织,在社区起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政务中心(是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机构,主要承担区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配合居委会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天津的特点是从细节入手。该市从2014年起抓了城市卫生资源调整,提出了"抓两头,调整中间"的思路,一头是贴近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一头是按区域规划和学科建设为依据重新组合的医院,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城市卫生资源调整项目启动4年来,全市城区遍布社区卫生服务网,已有80%的家庭享受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天津市2014年20件实事之一的旧楼区综合整修也全部完成。这项使二百万人受益的民心工程,共整修旧楼区572爿,140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55万户、200万人。在旧楼区综合整修中开辟文体活动场所110多处,新增商业便民服务设施603个。――武汉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将权力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功能,创新社区运行机制,建立了"五个结合"的模式。一是将社区的调整划分与社区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区区域概念和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将社区体制改革与建立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服务的网络化;三是将加强社区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实体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要求的服务体系;五是将加强社区者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规范化良性运作机制。――深圳市创造了"盐田模式",将政府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完全剥离出来。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的议事机构,属于居民权益保护性机构,对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进行调研、决策的监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作为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办 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事项。形成了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社区站的垂直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通过一个口子下达到社区站。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站人员不能交叉任职,相应引入了政府雇员制,社区站的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录用的政府雇员。通过试点经验,今年2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试行办法》。制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范。(二)国外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欧美国家的社区建设至少先行了30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规划;第二、政府、社区和民间组成健全的机制和组织体系;第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第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区服务注重困难群体。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①设施服务。②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也有私人机构。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2、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形象。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3、社区治安列为新的警务。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为:(1)控制犯罪。(2)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3)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二、目前各地社区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由于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政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偏离了其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三是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比"单位"逊色得多。(2)法律体系滞后。目前街道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则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前者距今已有50年。街道办事处在对象、任务、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以及社会变革和转型加速,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的形成。(3)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4)政府公共投入不足。据测算,公共投入中教育和卫生医疗这两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及古巴,为15%到17%左右。其次是英、美及日本,为12%左右。第三是意大利等国家,为9%到10%左右。而我国是4.5%,低于印度的5%。造成公共投入较少的原因,一是政府职能向公共型、服务型的转变不到位。二是目前对政绩的考量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三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公共投入显得捉襟见肘。(5)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许多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其次,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再次,长期以来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集权式管理,使其丧失了独立性和民主政治的氛围,致使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不强,这是目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瓶颈。三、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一)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1、和谐社区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民政部提出了一个到2014年阶段性目标: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上述目标要求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总体依据和指南。作为一个和谐社区,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管理有序,二是服务完善,三是环境优美,四是安全文明,五是文化活动丰富。2、社区建设的规模与硬件设施的要求社区规模的划分主要根据是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并考虑地域的独立完整性、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因素。小区规模可大可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深圳市根据目前城市现状,规定每个社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为1万至2万。并规定在2014年以前,深圳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站、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社区图书室、户外文体广场面积都应达到相应标准。(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1、确立管理体制、推行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城市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各地近几年的试点和经验,目前已创造出如深圳盐田模式等相对成熟的体制,就是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为基础,社区政务服务为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符合目前国情,是各地政府现阶段重要的参照。(2)调动公众参与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靠党和政府的领导,还要靠社会力量和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社会和谐的社区建设。(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比较好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话,那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4)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在目前国家尚未作出新的法律规范情况下,各地政府可以就上述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着手制定相应的条例或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5)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6)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目前社区者的整体素质与社区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hfx 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法律、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事项。形成了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区民政局)――街道社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社区站的垂直管理体制,使政府的职责、任务、资金、人员等通过一个口子下达到社区站。社区居委会成员与社区站人员不能交叉任职,相应引入了政府雇员制,社区站的人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专门考试录用的政府雇员。通过试点经验,今年2月22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社区建设试行办法》。制定了社区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员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规范。(二)国外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欧美国家的社区建设至少先行了30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高度 重视社区建设规划;第二、政府、社区和民间组成健全的机制和组织体系;第三、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不可替代;第四、社区参与广泛,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区服务注重困难群体。包括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照顾,为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为失业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进行家庭企业咨询,为无家可归者、单亲家庭提供住房支持,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服务的方式有:①设施服务。②外展服务,又叫走出服务机构的服务。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也有私人机构。服务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部分来自服务收费。2、社区文化提升社区形象。社区文化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和增强人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两国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3、社区治安列为新的警务。社区治安是社区居民最为关注的事情。在美、加两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为:(1)控制犯罪。(2)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3)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二、目前各地社区建设中具有共性的几个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由于城市规模(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急剧扩大,政府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很多都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得到落实和加强,居委会往往被上级职能部门当作其下属机构,具有严重的"行政化"倾向。二是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偏离了其本身的自治性质和功能。三是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凝聚力、号召力比"单位"逊色得多。(2)法律体系滞后。目前街道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是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居委会所依据的法律规范则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前者距今已有50年。街道办事处在对象、任务、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编制等诸多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以及社会变革和转型加速,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的形成。(3)资源整合难度大。一方面由于以往城市建设中没有将社区本身及社区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设,因此可供社区整合的硬件资源十分有限,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质量等软件建设很难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城市基层管理的事项和内容急剧增多,但基层却没有相应的人、财、物资源的调配权,"费随事转"的原则也并未落到实处,责重权轻,许多管不到位,只能穷于应付。(4)政府公共投入不足。据测算,公共投入中教育和卫生医疗这两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世界上最高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及古巴,为15%到17%左右。其次是英、美及日本,为12%左右。第三是意大利等国家,为9%到10%左右。而我国是4.5%,低于印度的5%。造成公共投入较少的原因,一是政府职能向公共型、服务型的转变不到位。二是目前对政绩的考量缺乏完整、科学的指标体系。三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公共投入显得捉襟见肘。(5)多数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首先,许多居民有困难、有问题仍然习惯找单位,在许多居民看来,社区难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其次,缺乏文娱、体育等方面的交往场所,邻居间老死不相往来,严重缺乏交流与沟通。再次,长期以来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集权式管理,使其丧失了独立性和民主政治的氛围,致使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不强,这是目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瓶颈。三、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一)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1、和谐社区内涵。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民政部提出了一个到2014年阶段性目标:一是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上述目标要求是现阶段社区建设的总体依据和指南。作为一个和谐社区,应具备以下要素:一是管理有序,二是服务完善,三是环境优美,四是安全文明,五是文化活动丰富。2、社区建设的规模与硬件设施的要求社区规模的划分主要根据是有利于服务和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开发利用,并考虑地域的独立完整性、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因素。小区规模可大可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深圳市根据目前城市现状,规定每个社区常住人口规模一般为1万至2万。并规定在2014年以前,深圳市社区的办公和服务设施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站、党员活动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社区图书室、户外文体广场面积都应达到相应标准。(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1、确立管理体制、推行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城市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基础。经过各地近几年的试点和经验,目前已创造出如深圳盐田模式等相对成熟的体制,就是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为基础,社区政务服务为保障,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符合目前国情,是各地政府现阶段重要的参照。(2)调动公众参与意识。社区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靠党和政府的领导,还要靠社会力量和全体公众的积极参与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社会和谐的社区建设。(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比较好的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话,那么,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则是要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该是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及运行机制的建立。尤其是要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等手段来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中的作用。(4)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今后的社区将是一个由行政组织、社会团体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他企业事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并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吸取的组织结构。而对各组织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界定和规范,显得十分迫切。在目前国家尚未作出新的法律规范情况下,各地政府可以就上述需要调整的各种关系着手制定相应的条例或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5)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目前正是新一轮五年规划的制订期,鉴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政府都会把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6)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目前社区者的整体素质与社区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对现有社工进行中短期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增强爱岗敬业精神。二是开办社区学院、利用现有的职业技术等教育资源开设社区学历教育,为今后社区者队伍的扩充打下基础。三是目前对社区者的补充应面向社会公开选聘。四是要制订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相关制度。只有高素质的社区专业者和甘于奉献的社区志愿者两支队伍相结合,才能使社区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第2页)。hfx 第二篇: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广州天津武汉深圳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通过对广州市等地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和谐社会社区建设现状和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或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区,因此社区建设成为目前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社区建设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处于开创阶段,全国各地的作法和进展也有所不同。六盘水市政府、贵阳市政府、武汉市政府驻穗办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对广州市的社区建设情况调查,结合其它城市的做法,总结了各地的社区建设经验并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势。一、当前各地社区建设的现状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平台,直接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各类矛盾反映比较直接和敏感。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社区这一基础平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一)各地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80年代中期,民政部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围绕民政工作范围开展的社区建设运动。90年代初,针对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问题,又提出了在城市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大连等地开展了试点工作。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转型需要,2014年11月3日,民政部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把社区党建、社区民主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随后全国各地就社区体制创新、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可喜局面。――广州近年来实施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区建设和服务社会化的途径,服务内容从助残扶困等民政部门的传统范围扩展到了文体娱乐、计划生育、青少幼服务、下岗再就业、便民利民等非民政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则包括无偿服务、非营利低偿服务及廉价的有偿服务等。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加强街道工作的意见》。对街道工作职责、事权、经费、编制、监督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作了定位和调整,以居民工作为基础,以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为重点,对街辖内地区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在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目前尚在试点阶段。如黄花岗街拟将现有的水荫南、北、西三个社区合并成一个社区,合并后的面积为0.804平方公里,管辖户数为5096户,户籍人口为16768人。社区管理机构调整设置为"两委一中心",即社区党委会(是黄花岗街道党工委下属的党组织,在社区起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政务中心(是街道办事处派驻社区的工作机构,主要承担区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下移社区的各类行政工作,配合居委会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天津的特点是从细节入手。该市从2014年起抓了城市卫生资源调整,提出了"抓两头,调整中间"的思路,一头是贴近群众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一头是按区域规划和学科建设为依据重新组合的医院,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城市卫生资源调整项目启动4年来,全市城区遍布社区卫生服务网,已有80%的家庭享受到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天津市2014年20件实事之一的旧楼区综合整修也全部完成。这项使二百万人受益的民心工程,共整修旧楼区572爿,1400多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达55万户、200万人。在旧楼区综合整修中开辟文体活动场所110多处,新增商业便民服务设施603个。――武汉社区建设的最大特色是积极转变政府的职能,将权力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功能,创新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是将社区的调整划分与社区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社区区域概念和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二是将社区体制改革与建立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服务的网络化;三是将加强社区建设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各项实体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要求的服务体系;五是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与工作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社区工作规范化良性运作机制。――深圳市创造了"盐田模式",将政府职能从社区居委会中完全剥离出来。社区居委会成为社区的议事机构,属于居民权益保护性机构,对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进行调研、决策的监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分离出来,作为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办 第三篇: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社区社会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社区安全、居住环境、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建设的任务越来越重。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就当今社区社会的管理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5个,居民16户50人,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 社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金石社区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万平方米,拥有居民住宅楼54栋、2014套房,目前已入住居民1992户即5132人。 金石社区现有在编工作人员7人,挂职干部1人,村官1人,劳动保障站3人。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130人(含预备党员3人),下设党小组13个,党小组长13人。居委会下设居民小组20个,居民代表51人,楼栋长20人。 金石社区物业:工作人员75人,其中园区主管1人,报修统计员1人,维修工2人,保安19人,园区保洁11人,楼栋保洁21人(公益岗),新市区养路保洁20人。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一)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金石滩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 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金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 (二)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金石滩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金石社区、金海人家社区),9个居民小区。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金石滩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金石滩街道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工作任务繁重 1、金石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当前还未能突破办理政府行政事务为主,办理社区事务为辅的现状,还习惯于上级领导布置什么就干什么,工作中表现较强的依赖性,自主性、自治性没有得到体现。一是社区自治的任务与工作要求有距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工作应有三方面内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区服务,但实际上社区服务做得极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区事务的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实际上的效果不明显;第三是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但实际上文体活动多,教育活动少。二是社 区居委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有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管理工作的职责,具体规定了必须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通过调查,以上这些职责应该是金石社区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形式开展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是金石滩街道办事处要求金石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时政府部门临时性的统计、调查任务也都通过金石滩街道办事处落实到金石社区居委会来执行。这使得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协助政府部门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盖。 我结合工作对50人进行了调查,当问到居委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时,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机构,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还有5人不清楚。在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禄,为人分忧";"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干活"的思想。在金石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都认为金石社区居委会是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理所应当地完成金石滩街道办事处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金石社区事务缠身,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本地农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进入城市,使金石社区居委会面对复杂众多人口而发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增加、难度加大,"小社区,大社会"的模式,增加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强度。 (二)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 一是发挥自身职责,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经费较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委会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或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在当前形势下,金石社区居委会还要做好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组织社区文体活动、美化社区环境等工作,这些都需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否则很难形成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办公经费紧张。在各项工作中,召开会议、报送信息和数据,建立台帐等文件资料的办公消耗,加之金石社区居委会自身水、电、暖以及电话费,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网费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区居委会经费方面,我区规定每个社区居委会每年1万5千元。各街道办事处统筹部分外,社区居委会实际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三)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社区协管员待遇较高,如劳动、城管、矫正、治安协管员等都是由劳动部门安排的失业人员,工资比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高,不仅发工作服,而且遇年节还有福利。而社区专职工作者都是经过招考和居民选举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付出与回报差距较大。社区专职工作者承担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险个人负担部分后,每个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响了积极性,影响了金石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应积极为金石社区居委会减负 1、是理顺区街关系。要按照"条专块统"的原则,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由开发区委办局在金石滩街道设站(所),实现条条上的一专到底。金石滩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块块上的综合管理职能,具体讲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区政府的授权或者有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使金石滩街道具有综合协调权、处置权等,从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职能,对地区社会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达到高效的管理。 2、是理顺街(部门)居关系。理顺关系要改变过去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成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管理四级网络中的一个网格,而不是一个"级",这个理念是理顺街居关系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按照政事分开的思路,将金石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进行梳理,做到"两个明确":即明确哪些属于街道(部门)的工作,哪些属于社区的工作;明确哪些是政务性工作,哪些是事务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属于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门)无权向社区摊派;属于社区的工作,社区有责任完成;对需要社区协助办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权手续。 3是明确社区功能定位,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区服务。主要是抓好四项服务:即抓好社区安全服务,保持社区的长治久安;抓好社区的文化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区的健康服务,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抓好社区生活服务,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社区的长效服务机制,实现政事分开,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社,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居民需要与否、居民满意与否、居民拥护与否为社区服务的唯一宗旨,来推动社区服务。二要保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权得到有效行使。这个权力能不能落实,关系到社区建设的成败。社区自治权应主要体现在社区民主决策权、社区管理权、社区财务自主权、社区依法协管权以及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上,只有把这五项权力真正落到实处,金石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从大量的政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才能真正把社区服务搞起来。 (二)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 目前的金石社区居委会经费由金石滩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这虽然有利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石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金石 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难以解决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制约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和归属,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1、金石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转,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社区各种各样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开发出来。 3、金石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有偿或低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强自身实力。 4、政府要加大金石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每年每个社区1万5千元基础上提高到3万元。 5、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经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三)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精神,结合区域实际,调整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资的基础上,可由区政府或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年终奖励,同时,按照劳动法规定缴纳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切实解决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保障委员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总结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大连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广大地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连农村新社区建设,使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给广大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解析的金石社区,虽然不能代表全市新社区中心建设的整体,却反映了大连的基本现实。各地情况差异,发展程度不同,新社区建设措施和做法也不尽一致,但进展情况却令人感动振奋。 大连市于2014年6月17日启动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在市民政局全面布暑安排下,按照农村社区服务服务中心实施统一设计和标准。即每个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以上,建设标准每平方米不少于1000元。提升服务中心"一场九室二市" 功能。其中有村委会办公室、党员和村民综合活动室、警备室、文化阅览室、医疗卫生室、农村物资超市、日用百货超市、司法调解室、学龄前儿童教育室、体育健身室、村级档案室、室外文体活动场所等。齐全周到的服务功能将为广大农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大连新社区建设正在储能蓄势,必将大踏步前行。 第四篇:2014年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2014年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 文化。一是要抓组织建设,建立社区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差规章制度,配齐配强专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形成一个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二是要抓阵地建设,搭建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建共享、共驻互助"的理念,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想办法,新建、扩建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平台。三是抓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户和特色文化团队活动中来。优化现有文化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四是抓活动建设,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抓品牌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要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还要积极介入诸如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展示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注重创新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努力打造一个个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 (五)健全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客观认识及参与意识。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舆论媒体有义务按"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分级医疗,各司其职"的要求进行引导和分流。研究、调整和确定基本医疗保险政 策,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城务工人员和无固定收入城市居民等人群的一般常见多发病和已确诊的慢性病人员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二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准入,大力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三是要广泛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巡回入户医疗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监督力度,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四是要加快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把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建设,尤其是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作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对社区医疗卫生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六)强化社区治安。社区的安全稳定体现了一个社区的形象,也反映了我们执政党的执政力、领导力、控制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素质。一是应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租赁房屋、暂住人口和刑释解教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构筑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控体制。二是要紧紧围绕"平安区"创建工作,着力培育创建标准规范、创安机制健全、富于特色的基层示范典型,打造一批"平安社区"。三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引导各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完善街道综治、信访、司法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建立重大矛盾纠纷督办、分流和反馈制度,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四是要继续开展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工作,建立舆情汇集和分析制度,及时全面掌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继续实行人民内部矛盾"大调解",健全区、街、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化解各类矛盾。拓宽矛盾排查和解决渠道,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前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七)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社区建设是一个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系统工程,涉及 方方面面。要建设好这一系统工程,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领导。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定期听取有关社区建设工作的汇报,建立社区联系工作制度,经常性地指导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社区工作的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要建设好这一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这两个重点,努力开启政府自上而下和社区自下而上两个发展动力,切实做好社区建设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四个结合,全方位抓好以"我为社区办实事"为主的为民工程、以壮大和增强社区经济实力为主的富民工程、以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为主的爱民工程、以促进再就业为主的安民工程、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主的乐民工程等五个工程,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切实把社区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三、绵阳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社区工作偏离正常轨道 1、领导定点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制度功能弱化。为帮助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力度,2014年绵阳市委和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加强市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定点联系等方面的文件,并确定了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府等五部门46名领导,92个市级部门定点联系绵阳城区9个街道办事处的46个社区的定点帮扶制度。在当时,这对于积极帮助社区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近年来,领导联系和定点帮扶制度因各种因素的制约而逐渐流于形式化,制度功能明显弱化。其直接表现是,住在社区的有关领导对社区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社区建设明显缺乏推动力。 rumen8.com-入门吧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2、社区的责、权、利之间不对等现象突出。2014年绵阳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布的《关于转换政府部门部分职能、加强社区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都是指导与服务、协调与监督的关系。但是,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区级政府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与社区居委会间权责界定不明,社区的责、权、利之间不对等现象突出。主要表现在:社区在承担着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却没有享有到对等的权利和利益。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办公室除承担社区党建、城管卫生、综治维稳、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等工 作外,还要完成招商引资、财税指标、消防督查等一系列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权、利不对称,致使社区自身根本无力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3、社区工作 "行政化"倾向严重。由于权责界定不清,绵阳市各社区普遍存在着工作"行政化"倾向。我们按照其他城市的经验,对一份绵阳市社区工作任务明细进行粗略分类之后,发现目前绵阳市各社区所承担的151项(有些区实际上还远不止此数)工作中,应完全由政府职能部门承担的有61项,占40.4%;应由政府和社区共同承担的有43项,占28.5%;完全由社区承担的有47项,占31.1%。一些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把本应该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交由社区办理,无形之中,既加大了社区的工作量,又直接导致个别社区干部视社区为行政机构,从而弱化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 [本文来源于"入门吧"<载转请勿删除此信息> 原文链接: 第五篇: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10-03-31 15:54:42 摘要: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农村社区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在民政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泸州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自2014年开展以来进展顺利,已进行了两期试点工作,建成农村社区13个,2014年第三期10个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为了更加深入认识泸州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效果和存在问题,总结提取有益经验,市 民政局组织调研小组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2014年9月,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同年底,率先在江阳区邻玉镇先锋村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2014年初,我市确定了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为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区县,分别成立了1个农村社区。2014年初,将试点工作面从4个区县扩大到全市7个区县,农村社区试点总数增加到了13个。据2014年8月统计,各区县下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专项经费12万元,乡财政安排15万元,村自筹67万元,对口支援6.3万元,共计100.3万元,保障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试点社区共修(改)道路171公里,修(改)房13920平米,改造猪栏682个,改厕803户,新增自来水970户,清理垃圾460吨,绿化面积扩大5770平米。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 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选好试点社区,建立农村社区组织。各区县按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选择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较好,集中居住率较高的村庄进行农村社区试点,以降低试点工作开展的难度。选点之后是重点建立农村社区组织,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农村社区与村委会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以村委会成员为主体建立农村社区,下设专门协会,如龙马潭区高阳村社区居委会等。这是我市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式;二是由部分村民小组组成村落社区,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村民委员会 指导下开展工作,如江阳区新塘房村落社区等。各农村社区都成立了经济服务、 安全卫生、文体活动、互助救济、公益事业等专门协会。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民主管理。部分条件比较好的试点社区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特点修改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且制定了各专门协会的工作制度。农村社区坚持半年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对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的开展都是在涉及片区或村民小组召开村民会议来讨论决定,充分保障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这项工作在部分条件较差的社区还需要进一步落 实。 (三)抓好村镇规划和集体经济建设。试点村加强了村镇规划,一些试点村已初具规模,辖区内学校、卫生院、电话、光纤、自来水、天然气、农贸市场等各种设施齐备,一些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室、运动场,设立了村民服务室,实行村级事务代办,方便村民办理各种事物。试点社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开办了农家乐,发展鱼虾养殖,组织文艺演出。泸县实施"工业强村富民"的战略,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板栗、花椒、甜橙、中药等。这一系列增收致富手段,大大改善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四)加强共驻共建和社区文体卫生安全建设。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各区县加强了对试点社区的共驻共建,在经费、设施上给予社区大力支持。泸县县级机关联系社区对口支援6.3万元;江阳区新塘房社区分别与本区域内的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区文体局为社区送去了健身器、腰鼓、书籍等。一些社区加强文体卫生安全建设,建立了文艺队、腰鼓队和体育队,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成立了社区卫生站、社区小超市、治安巡逻队,还积极开展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评比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移风易俗、婚事新办、 丧事简办的新风,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共识。我国多年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差距极大。在城市社会的基层采用社区管理模式,着重为居民提供生活公共服务;在农村则采用村委会管理模式,着重对 农民的管理,公共服务建设比较欠缺。这样的历史惯性下对农村开始实行社区建设,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条件不具备。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一些地方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有畏难情绪,农村社区建设仅限于挂一块牌子了事。要真正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需 要加快转变观念步伐,从认知上对建设农村社区树立信心。 (二)投入不足,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经费支持。在原有的城乡分治之下,财政对城乡基层自治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厚此薄彼,主要资金偏重用于城市社区建设,在农村村委会建设上则步履缓慢。近几年开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个别区县适当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但整体而言,重城市轻农村的格局没有变,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距拉大的问题没有缓解。农村地区基础差,交通、便民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社区建设,应加大投 入,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达到建设农村社区方便和服务群众的目的。 (三)制度不全,农村社区建设缺乏组织保障。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事物,中央也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在定性上也较为模糊。农村社区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前者是否要替代后者?二者在同一辖区内适用哪部法律?社区工作人员怎么设置?待遇差距怎么协调?农村社区怎么开展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等等,目前也都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没有可资借鉴的好做法,加之农村目前的人、财、物力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人员比较分散,农村社区建设很难形成共识和切实可行的举措,制度建设上难有突破。而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科学的制度做保障,基层政府很难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其重要工作日程,农村社区建设很 难有规范化的进展。这是我市目前农村社区建设良莠不齐的原因之一。 (四)服务不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泸州居西部内陆,多属丘陵、山区地势,交通不便,尤其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群众居住严重分散,道路交通严重滞后,多年积弊之下,农村的公共服务非常脆弱,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在没有大的投入的条件下,往往流于形式,要改善农村社 区的公共服务则无处着力。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正确认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 中央近年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理念,开始关注社会层面的建设,而社区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社会的基础,社会建设需要从社区开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应从农村社区开始。其次,农村社区建设是服务广大农村群众的需要。目前,我市仍然有超过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向农村村民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向农村深入延伸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内在需要,而开展对农村居民的服务,主要有赖于农村社区建设这个载体。第三,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建设过程,还是国家"城市反哺农村","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缩小贫富差距"等公共政策的落实过程,按照"两个大局"的发展设想和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分治弊端的政策指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能力进行城市反哺农村,让农民 分享改革成果。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和可行的。 (二)财政支撑,多方参与,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稳定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市农村经济水平还很低,多数农村家庭经济靠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农村一级的经济基础仍然非常薄弱,要在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就需要财政支持,广开门路,多方筹措资金,建立起稳定的农村社区建设保障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把财政资金有重点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项目,改善农村社区的道路交通、生活用水、通信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硬件逐步向城市社区靠齐。二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资本引进力度。政府要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银行和企业有重点的向农村社区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后劲,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通过灵活的土地流转,引进农业生产企业和针对农村的服务业企业,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面,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引导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三是要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农村社区建设总是依靠财政和第三方投入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发动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参与家园建设,充分发挥家园建设的主体作用,只有群众自己有信心有热情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能真正通过农村社区建设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群众生活和农村落后面貌。综上,要建立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群众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 设的保障机制。 (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有重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农村社区应定性为社区村民自治,定位为发展、建设、管理和服务。所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的前提是农村社区试点的选点,就泸州实际而言,选点应遵循以下条件:农民居住相对集中,农村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上;地处平坝或浅丘,乡村道路畅通。对古蔺、叙永可适当放宽条件。选点之后就要对农村社区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规划,有了科学的规划,农村社区建设才能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效率。二是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要有序有重点的开展:首先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农村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村庄规划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同时,还要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有实力,农村社区建设才有活力。其次是抓好民主管理工作。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用规范的制度来管人管事。健全完善公推直选村干部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村民自治章程等规章制度、一事一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各 项权利。再次是要抓好社区服务工作。 (四)完善服务,改善条件,保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惠及百姓。一是要把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这是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现形式,搞好公共服务,村民尝到农村社区建设的甜头,才会积极投身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的凝聚力才会增强。二是要健全农村社区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村民委员会、社区团支部、社区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个类型的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防止农村社区干部个人专断。三是要逐步健全便民服务网络体系。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组建农村社区后,各试点社区的干部要把工作重点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开展人性化服务。四是要加大力度提升农村社区干部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农村社区干部的素质优劣决定着其为民服务的好坏,在加大农村社区一系列建设的同时要通过引进年轻力量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提升社区干部的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保证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真正惠及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