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的一则新闻看得豆妈心情很是沉重。 一个六年级小学霸跳楼倒在血泊里...... 无论成绩、人品各方面都极为优秀的孩子,仅仅因为往游戏里面充钱,父亲说了一句严厉的话:"回家今天必须说清楚"。 就下车跑回家,没有任何预兆地抱着自己的语文书本跳楼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失去孩子的撕心裂肺的疼痛! 可一个孩子为何会走得如此决绝呢? 或许从父亲的留言中,我们可以嗅到些蛛丝马迹: 平日里,为了达成与父亲的约定,小宝拼命用功学习,事事自觉,从不让父母多操一点心。 原本以为自己努力的成果,可以换回父亲的默许,课余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打打游戏消遣一番,哪曾想,父亲的一句呵斥,让他彻底心灰意冷。 他再也没信心跟父亲沟通下去了,明明已经做到一个乖学生该做的一切,为何父亲还是不理解自己,反而责怪自己呢? 或许害怕老师的这通电话,暴露了自己偷偷往游戏充钱的事实,回家后会招来父亲更为严厉的责罚。 男孩最终选择了用这种最为极端的方式"一跃而下",表达内心的失望、不满、无助...... 虽然,这样过于冲动的行为非常不可取,我们也无从还原整个事实的真相。 但我们是否需要遗憾地反思,父母的完美期待,是不是会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拿掉手机,孩子哭着要跳楼 想必不少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 让孩子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怎么就那么难呢? 昨天,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小柔就和我大吐苦水: 儿子英语差,让他报个补习班,死活不听话。 "看着儿子直线下降的成绩,我的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马上就要考试了,我的心真是七上八下,夜不能寐,怎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这么优秀呢? 我也是个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 白天上班要打起十二倍精神工作,晚上下班要对着不听话的儿子,还有毫不过问家事的老公,真是身心俱疲。 这样的日子真是过一天挨一天。 上周的雨夜,被雨声吵醒的我起来关窗户,生怕雨水渗进屋里。 没想到刚迈进儿子的房间,就发现黑暗中隐隐透着一抹光亮: 儿子趴在床头,翘着二郎腿,正在黑暗中和其他玩家一同"厮杀"。 我脑袋一片空白,顿时怒火中烧! 我一把夺过儿子的手机,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没收了手机,你还敢给我晚上偷偷玩,长本事了! 没想到儿子立马跳起来,和我夺手机:"你不给我,我就去跳楼!" 看着儿子进入魔怔,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我不过是想让儿子跑在别人前面,不对吗? 我不过是想让儿子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生活作息,好好学习,我究竟错在哪了? 调整心理预期 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 像小柔这样,满心牵挂孩子种种,可没想到一言不合,孩子就寻死觅活的例子还不少! 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照着我们说的去做呢? 其实,孩子"不乖""不听话"的背后,或许就隐藏着家庭教育的漏洞!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孩子的成长是需要空间的。从你认为的对,到他理解的对之间,必然有一段距离,要想双方达成共识,需要足够的耐心和自我认知体会的时间。 热播剧《小欢喜》中,单身妈妈宋茜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学校,做出了极大牺牲。 辞去了重点高中的职位,只为腾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女儿。 从一日三餐到成绩波动图,事无巨细,她都不厌其烦地帮女儿规划。 可好景不长,母女俩的矛盾一触即发。 女儿想报考南大,她却独断强行,硬是填报了清华北大。 为了掌握女儿的生活作息,她甚至在女儿的房间装了监控。 在毫无喘息的空间里,女儿最终患上抑郁。 身为父母的我们,巴不得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站在金字塔的顶尖,成为那个无可复制的唯一。 甚至,为了造就自己心中理想而完美的孩子,不顾孩子的挣扎反抗,拼了命的把孩子往模子里面按。 结果却适得其反。 倒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期待,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共同磨合,成就彼此。 毕竟孩子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父母期待中的理想模样,作为家长,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 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空间,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让孩子自己做取舍 胜过唠叨100句 当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和现实产生巨大的落差时,难免急火攻心,要么破口大骂一顿,要么喋喋不休讲堆大道理。 可不知道父母们是否意识到:这样做,往往都是一些无用功,哪怕我们说得再有道理,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 有时候,也许我们换个方式,结果或许大不相同。 之前,有位妈妈的育儿方式在网上火了: 有一天,她5岁的儿子在家里哭闹着不愿意上学,无论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孩子依旧不为所动。 于是,这位妈妈灵光一闪,她决定向学校请一天假带孩子去"捡垃圾"。 小男孩听到可以捡垃圾换钱,又不用上学,开心得不得了。 于是,他们顶着烈日,在街道上寻找可以回收的垃圾。 半天下来,捡到的2公斤塑料瓶共换得2泰铢(约0.4元RMB)。 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全身黏糊糊的他,拽着妈妈的手问到:好累啊!我们可以坐公交车回家吗? 这时候,妈妈问:"坐公交一个人需要10泰铢,你有钱吗?" 小男孩只能坐在路边上歇息,继续捡垃圾。 走到冰淇淋店门口,看到眼前可口的美味,他忍不住想要吃冰淇淋。 妈妈又说:"冰淇淋要5泰铢,我们的钱够吗?" 又走了一段路后,到了餐厅门口,精疲力尽的小男孩问:"妈妈,我好饿,可以吃燕麦吗?" 妈妈说:"去买吗?要15泰铢。" 小男孩沮丧地低下头:"妈妈,我钱不够,我要回家。" 妈妈蹲下身子,摸着孩子的头:"累了吗,宝贝?" 儿子忍住哭声说:"好累,好热,我想上学,我要回家。" 让孩子亲自体验生活的不易,简直比唠叨100句还管用。 著名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和孩子讲道理未尝不可,但孩子往往听不进去。 而让孩子自己取舍,远比我们帮孩子做选择来得有效。让他们亲身体验其中,远比任何说教来的有用。 适时、得体地退出 才是给孩子真正的爱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成为她(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啊!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深以为然。 我们所期待的人中龙凤,不过是我们渴望的孩子的模样,而不是他们自己。 我们渴望孩子一步登天,优秀得无可挑剔,卓越得不可复制。 倒不如让孩子摸爬打滚,一步一步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王菲的大女儿窦靖童15岁时,想要放弃读书,去学音乐和唱歌。 当她询问王菲时,王菲只给了她一句话:"你想好了就行。" 到了18岁时,窦靖童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校退学,王菲还是尊重她的决定。 尽管窦靖童染发、退学、纹身,但她发布了不少原创歌曲,在和媒体打交道时,还会主动端茶送水,给采访人员搬凳子,不卑不亢。 王菲曾说:"对孩子的保护欲及担忧只存在于婴幼儿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就把她们视为独立个体,与她们相处和交流。" 家长的心态,很多时候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死死地把孩子抓在手里,他们永远也学不会飞翔。 适时放手,得体地退出,孩子才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翱翔。 豆妈说: 养育孩子的个中辛苦,只有我们当过父母的才知道。 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孩子闹脾气、叛逆的时候,但再怎么生气心累也要崩住心底的最后一根弦。 千万不要像开头的案例一样,仅仅因为一句无心责骂,就成了让孩子崩溃的导火线,做出极端反抗的行为。 不如收起盛气凌人的架势,尝试放低姿态, 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和讨论。 一个协商的口吻,一个倾听的姿态,一个让孩子自我尝试的机会。 也许就能和孩子达成理解和共识,防止悲剧的发生。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做更加优质的父母,从此育儿道路只有其乐融融,再无一地鸡毛。 今日互动话题 你会对孩子高期待,严要求吗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写下你的理由 亲爱哒,最近微信改版,为了不错过豆妈每天的精彩推送,记得把我们设置为星标哦!每天下午6点,咱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