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每个单位、每个人盘点过去一年工作的时候,对于上海复旦大学的很多老师来讲,过去一年该校科研领域的两个贪污案被定罪给他们留下了巨大阴影。"现在一般都不做科研,不知道哪天轮到自己。"近日,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12月28日法制日报) 从人人争着申报到一般不敢做科研,冰与火的转变令人感叹唏嘘。也难怪,在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的情况下,看似可以支配的经费往往成为令人浑然不觉的陷阱,一不心掉下去,身与名俱灭,反误了卿卿性命,岂不可惜?再者说,申报课题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拉关系,拼权位等诸多苟且,实在是非常人所能忍受,既然没有诗和远方,明哲保身总是可以吧。 这么分析确实有一定道理,当前高校科研环境整体日趋向好,但科研项目的申报仍然有亟待改进的地方,科研经费的分配依然有不尽合理之处,诸多滥用科研经费的案例让一些科研人员留下了某种阴影,挫伤了其工作的积极性。某种意义上,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总有相应的平衡,既然收益的风险远大于成本,人们做事的动力就显得不足。 应当看到,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乱象,既有个人贪欲,也有制度设计的缺陷,完全用师德沦丧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一定意义上还存在着被沦丧的现象。所以还应当从制度设计入手,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遗憾的是,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还停留在"上古时期",多年的条文只字未改,即使是被巡视组指出了问题所在,还是依然故我,并没有做彻底改变。诸多的漏洞,"逼良为娼"的经费申报,核算不规范等问题,某种意义上是在"诱使"他人犯错误,难怪有高校科研人员说,"现在的制度,就是先逼良为娼,再抓嫖,导致知识分子斯文扫地"。 要"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就需要高校科研制度设计者,下大功夫,在完善制度方面做文章,该修订的尽快修订,用收入的杠杆撬动人们的积极性,用荣誉来激发人们内心的力量,切莫成为"不敢做科研"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