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太平间的笑声


  现在,该来说说我的父母了。我的父亲,文革前的医学本科生,方圆几百里,慕名求医之人经常在清晨叩响我家房门。我的母亲,三十岁时脱下护士的小白鞋,进医学院进修,两年后一手创办了县医院的口腔科。以他二人的学术造诣和社会影响力,我们姐弟三人应该全部学医,可事实上,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异口同声:不要学医不要学医!这也是我们姐弟仨从小共同的心愿——因为,医生太苦太累!
  连吃一顿安稳饭都很难。救护车一响,爸爸妈妈丢下碗就跑,等看清不是自己科室的病号,再回来接着吃。刚吃几口可能又被叫出去帮忙会诊。县医院高高的围墙外是大片的农田,里面是医生护士一起居住的的家属区,不远处就是门诊部或住院部。医生不论早晚都能够随时出诊,真正的全天候24小时无死角。
  越是节假日他们越忙,多少年啊,年三十或大年初一一家人吃不到一顿团圆饭。我是懂得拽文时才惊骇的发现原来过年不仅仅是放鞭炮,过年的饭是和平时不一样的,不是谁有空谁就吃、吃完了招呼也不打、抬腿就走的,要家庭全体成员一起坐下来、从开始到结束缺一不可,这就是所谓的团圆饭。
  每当有客人,我父母往往脸红:仨孩子如同野人,全不懂得长幼有序谦恭礼让,父母客人尚未动箸而孩子们已经旁若无人开始大嚼。因为紧张劳累的工作使父母下班后经常把饭烧的粗糙马虎,微薄的工资使得我们家饭桌上难见荤腥,医生的职业使得父母无法要求孩子一定要大人坐下来动筷然后才能吃……
  爸爸夜班一回来,我们仨孩子就小心翼翼唯恐触他之怒。他脸色灰黄,头发蓬乱,目光呆滞,平时很温和的脾气却看谁都不耐烦,不停叹气"熬夜真难受啊""头晕啊""恶心啊"。若干年后我做了母亲,孩子夜里哭闹我才亲身体会整夜不得安眠是多么可怕。
  妈妈的白大褂上经常污渍斑斑。白大褂一般只发两件,而且是医生带回家自己洗的。妈妈坐在木盆边死命搓,边心疼洗衣粉边祈祷老天爷帮忙明天出太阳。口腔科的噪音名列全院各科之首,病人和机器齐鸣,此起彼伏,吵的人头胀。病人尤其小孩,因恐惧常常乱喊乱叫,乱抓乱挠,防不胜防,。有时唯有大声呵斥才能让他们片刻安静,然后立刻下手,稳、准、狠!!!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妈妈的心情可想而知,脾气和嗓门齐涨,倒霉的只能是我们仨孩子。所幸妈妈把稳、准、狠的工作作风带回家治理孩子,我们仨个个都顺顺利利考上大学,在当时很是稀罕风光了一阵。
  ……
  医者圣人心。我父母经常挂在嘴边。他们的确做到了。体恤病人的贫穷,想方设法开便宜又有效的药。心心念念牵挂病人,不厌其烦问诊复诊。行医三十年,救人无数。可他们却不让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学医!
  看了《医生的一天》,仿佛回到了童年,看见父母忙碌的情景和疲惫的面容,心里又温暖又酸楚。
  愿天下所有的医生幸福!
网站目录投稿: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