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你正挣扎在考研和不考研的边缘、或是刚开始读研,一款令人闻风丧胆、逼疯无数写论文学生的真·研究生的日常·模拟器·恐怖游戏,能带你体验研究生的部分生活。 在游戏中,玩家要扮演学生,在暗无天日的研究所,没日没夜地搞科研,找文献、阅读文献、招被试、收集数据,目的只有一个:发论文。 这款游戏怎么玩? 游戏还提供了许多资源、道具,比如头发。你没有看错,要牺牲掉一些头发,然后你才能……真是太秃然了。 据玩过的朋友说:它还原了科研论文的步骤,各个过程埋的梗都很真实。更有玩家玩完后,就向考研举了白旗:"谢了兄弟,已经退学了"。 研究生的生活,真像游戏中这么枯燥无聊吗?导师boss,真像游戏里的那样冷酷无情吗? 近年来,考研热度一直居高不下。2015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65万人,2020年达到341万,数量翻了一倍,报录比预计将达到4:1左右。 大部分院校近年来还提高了推免生比例,一些专业的推免生录取比例,甚至超过50%,而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高校,这导致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 当你好不容易考研上岸,才发现读研是另一种难。 "读研时间过得太慢了,永远做不完的任务,一个接一个,死过来再活过来再死过去,考上研究生以为上岸了,其实就是进了另一个深水区。" "研究生生活=随叫随到+24小时接收任务。" "考研时,每天准时起床吃饭睡觉,只想着考研这一件事情。而研究生阶段,要忙着上课作业考试,还要挤时间做实验等,事情一件接一件。" "导师在刚开学时让我用5天写出一篇论文发出去;经常还有半个月就开题,但题目还没定;开始写论文后,跟不上导师的思维,分分钟怀疑自我。" 发现大家觉得读研生活很艰辛,主要是因为"任务/论文永远做不完",这是因为我们从固定的线性游戏,进入了自由的沙盒游戏。 线性游戏,就像开车比赛,规定你只能走A路到终点,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和剧情,只需按部就班玩下去,就能通关。像我们考大学、考研,都是有明确的目标和终点。 而读研时,有点类似职场的状态,就像在玩沙盒游戏,没有主线剧情和终点,面对未知的挑战,需要自主探索,做什么完全由你自己决定。把线性游戏的思维,用来玩沙盒游戏,很容易就出现了迷茫的状态。 读研时,除了要解决写论文的难题,还要面对巨大的同辈压力。你会发现自己周围有一群大神,你会遇到很多厉害到让你怀疑人生的人,室友、组员的努力程度和和本科时身边的人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因此会倍感焦虑。 有同学压力大到失眠,于是在深夜扪心自问:"为什么读研?找个工作好好活着不好吗?读博的决心也荡然无存,只希望研究生能顺利毕业"。 这样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研究生的清退潮,从19年年初贯穿到年末,当下已经涉及近30所高校(涵盖清华大学等985高校),超过130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遭到退学。比如前段时间,延边大学就一次清退了136名研究生,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有人入学近15年没有毕业。 研究生预计毕业人数与实际毕业人数差距扩大,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60.4万人,超过两成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延毕率上涨到近10%,严进严出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 不过,读研的生活,也不全是苦的,读研也会有开心的事情: 考到了喜欢的城市,在学习氛围很好的学校,遇到了很棒的导师/室友/朋友/同门; 当你有机会站在台上做学术报告时,你会觉得自己在发光; 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申请到了经费资助,有了很好的工作机会…… 苦乐交织,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每个阶段都有烦恼。 人在不开心时,常会弱化自己所放弃的另一条路会遇到的困难情况,放大舒适情况。 当你在读本科时会觉得读研好,在读研时候会觉得本科好;在读书时会觉得工作容易,在工作时会觉得还是读书容易。没有什么所谓的舒适圈,都挺不容易。 而既然做出了选择,就去论证属于自己的第一人称的世界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