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与父亲节也是与我国毗邻的尼泊尔沿袭成俗的传统节日。 迄今为止,尼泊尔人都习惯于数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年长者在家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尊老爱幼是尼泊尔人的优良传统。在几代同堂的家庭中相互间很少发生口角。儿女对父母奉若神明,他们十分尊重父母的意见,尽量满足父母的愿望。 父母去世以后,儿女们每年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借以超脱父母的灵魂,表达对父母的缅怀之情。母亲节和父亲节就是这些活动中独具特色的孝敬父母、缅怀养育之情的一种形式。 尼历每年1月的最后一天是母亲节。 这天儿女们都要准备好母亲最爱吃的水果和丰富的菜肴及一份厚礼,奉献给母亲。这天要让母亲得到最好的休憩,满足母亲的要求,千方百计使母亲心情愉快。出嫁的女儿更要带上最好的食物、母亲喜欢穿的衣服及象征吉祥如意、健康长寿的礼品,赶在这天的早上回到娘家。所有儿女像敬神一样对养育自己的母亲顶礼膜拜,表示自己的孝心,听取母亲的教诲。 母亲也向儿女祝福。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共享天伦之乐。当然也有的家庭聚一起,互相诉说一年的艰辛、痛苦和人世沧桑。 母亲已经故去的人家,过母亲节则是另一种方式,即朝拜观母潭。这天一大早,人们就像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位子加德满都市西郊的观母潭。观母潭位于青山脚下,绿树环绕,是个天然的水潭,山上的清水潺潺流入,潭水清澈见底,潭中建有一堵界墙,分男女浴处。人们按性别排成两列长队,依次进入观母潭圣浴。浴毕,人们用祭品和一桶清水供奉母亲的亡灵,并为母亲的亡灵祈祷,以期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关于母亲节,在尼泊尔的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群牧童在池塘边玩耍。其中一个牧童突然在池塘的水中看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他又惊又喜,赶快从随身带来的食品中拿出一张饼掰下一块俯身扔进水里,水中的母亲喜形于色,大口大口吃了起来。牧童见母亲吃得有滋有味,心中一阵快慰,他一面呼喊着"妈妈",一面把随身带来的物品都献给了妈妈。其他牧童见到这一情景,也都纷纷把带来的食品投入水中,结果丧母的孩子都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而母亲健在的孩子们食品都漂在水上,而后慢慢沉入水底。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人们便把每年的这一天,即尼历1月的最后一天定为母亲节。而这个小潭,就取名为观母潭。 关于尼泊尔的父亲节,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德恩杜尔的孤儿,从他记事时起就不知自己的父亲是谁,经常受到人们的讥笑与凌辱。他长大成人后,发誓要找到自己的父亲,于是便四处寻访。一天他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苦行僧人,便向他诉说了自己的苦衷。苦行僧看他如此虔诚,就收他为徒。从此,德恩杜尔跟着僧人苦苦修炼,每天在圣河里圣浴,对湿婆神祈祷,并按僧人指点,专门为父亲设立了神龛,每日顶礼膜拜。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湿婆神,尼历5月30日这天,奇迹出现了。一大群自称是他父亲的人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抢着吃他的供品,争着接受他的礼拜,这下可难坏了德恩杜尔。这时他的师傅站出来,指出了他的生父。原来,这位僧人正是印度教的造物主——焚凡。德恩杜尔欢喜万分,按着神的指点,忙把供品全都献给父亲。从此,5月30日这天就成了沿袭至今的尼泊尔父亲节。 父亲节使老人感到安慰,使儿女们意识到自己奉养老人的义务和职责,从而成为一个优良的民族传统流传下来。孝敬父母,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习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各民族、各地方的人民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尊老敬老,虽然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父亲节、母亲节,中学生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民族、地域、乡情、家族习惯,也可以根据自己父母的生日等来确定自己家庭里的母亲节、父亲节,自己设计一个过节的方式。这不是更有一番特色和情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