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旅游"提出以来,以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与方式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转型与升级。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掌握"智慧旅游"人才需求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关键词:智慧旅游 旅游管理专业 人才需求 培养模式 "智慧旅游"使中国旅游业由信息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大步迈进智慧化时代,有力地优化了旅游资源利用,提高了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增强了旅游消费体验。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定位于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一、首先明确智慧旅游发展概况及新常态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其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国内智慧旅游发展是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随着该战略的逐步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已经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化也在逐步推进,在线旅游市场在旅游产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 放眼"十三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下"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智慧旅游建设在新的经济环境、新的旅游发展态势下,也将迎来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专家预测:新常态下智慧旅游的建设将适应大众旅游和散客潮时代的来临,将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下持续健康发展;将通过公共管理绩效转化为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的转变,把旅游业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针对智慧旅游建设人才所需要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的现状,依托院校强大的教育资源与国内智慧旅游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多种方式培养智慧旅游建设的人才。 二、把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旅游人才是落实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的智力支持。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智慧旅游人才",即有创意、会网络、懂技术的人才 随着互联网对旅游业影响的与日俱深,互联网改变了旅游业的市场基础、产业链和生态圈,乃至于整个产业形态,线上旅游综合平台OTA、专业旅游服务ETA、旅游搜索平台等新概念企业快速成长。新业态的发展,新企业的成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择业、就业的新机会与新平台,更需要有创意、会网络、懂技术的"智慧旅游人才"。 2.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从旅游行业的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酒店还是旅游景区,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技能的从事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业务流程等旅游管理职业技能,需要胜任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行业经营与管理工作。 3.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性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营销组织的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旅游专业人才的行业就业意愿低、行业流失率高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认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生存现状 近些年,在政府主导下,部分院校完成了由传统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变,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无法完全适应智慧时代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清。我国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是从相邻学科、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发展成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因而目前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普遍存在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大而空、不清晰的状况。第二,旅游类基础课程薄弱。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管理类和经济类的课程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旅游类的核心课程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各高校在旅游类的核心课程设置中差异度较大,缺乏更高的共识度与统一性。第三,课程设置创新度不够。"智慧旅游"背景下,目前各高校在此领域的课程设置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与创新不够,基本上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课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多样化旅游人才的需求。 2."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模式一:渐进式改变,改进传统培养模式,增加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课程。首先,增设电子商务领域相关课程,拓宽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电子商务类相关课程,使学生对旅游信息化以及旅游新业态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旅游市场。其次,丰富教学内容,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教学内容应该时常更新,注意知识的及时性与应用性,在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实际的应用价值相结合向学生传授,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更有参与感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再次,多元化师资队伍,打造优势互补团队。"智慧旅游"理念下的旅游业是知识交叉融合的,与其他产业也是逐步影响或者被影响的关系,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的构建中,应吸纳具备不同背景知识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要聘请具备丰厚实践经验的产业专家,多管齐下,打造出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团队,从而能够共同承担起优化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责任,使其更具竞争力和价值。 模式二:颠覆式改变,按照"互联网+旅游"要求设置课程。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信息的海量增长以及旅游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旅游"俨然成为当下旅游发展新常态。用"互联网+"的思维推进智慧旅游,即"互联网+旅游"适在必行。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研究"互联网+旅游"产业生态,根据行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一是围绕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构建课程,建立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旅游业总体发展意识、旅游职业素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网络语言的培养,同时推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二是"加强实践性教学"、"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与旅游高速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的矛盾,鼓励旅游相关企业履行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社会责任。三是"提升国际化水平",支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的专业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09-12/03/content_1479523.htm,2009-12-03 [2]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509/t20150922_747641.shtml [3]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 作者简介:魏九峰,男,1981—,硕士研究生,讲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系,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出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