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理解的微信的克制


  有次面试官和我谈到了最喜欢的比较大众的应用的时候,我谈到了微信以及微信产品的克制,表示微信虽然志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全网的入口,但是在使用上仍然保持着难得的精简,称得上是小而美与大而全的兼得。
  面试官说,微信是一款很大的应用,你为什么能说它小呢?你这个选题选的不好。
  当然这样的回应肯定是不能改变我的立场的,尽管面试官颜值很高。特别最近在微信群里和朋友们聊天,总是谈到微信这里该改进那里该改进,我就再次想起了关于微信的"克制"。
  微信生于2011年,辛卯兔年,照民间说法属兔的脾气很倔,看来还真是这样。它很少更新,每更新一版几乎都能成为全网热点之一;它非常固执而且很难被看透,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表情团队的城府有多深;它对自己产品有足够的自信,每次功能上的改变都像是喊着我是你爹你的不喜欢是因为你思想陈旧,比如下拉小视频。而在诸多讨论点中,微信群算得上是产品原则很坚定的一个。
  在我理解里,微信群的功能定位就是临时会话,而不是用来建立社群并维持长期关系的。
  这种调性一直贯穿微信产品设计的始终,从最开始加入群聊会提示你的"与xxx不是好友关系"就体现了这样的"群"是严格的基于熟人关系存在。20人以内的群聊页面中只显示群成员头像不显示名称,更强调了群聊中成员之间彼此都是好友关系。如果不想接受某个微信群中的消息那只有退群,除此之外群聊消息总会显示在消息列表中,每一条消息对群成员都比较重要,这与社群形态也是相违背的。当然更违背社团形态的设定就是群人数的限制,相信想尝试运营好微信群的群主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人数限制带来的不便。
  总之,如果你只是把微信群当做临时会话的工具,会发现这个"群"依然轻盈又好用。但是要想把微信群当成QQ群来建立并运营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它难以拓展、难以管理,更谈不上优质内容沉淀这样高大上的事情。张小龙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这套PPT里这样提到过:
  群的需求,用户会告诉你他们需求的是QQ群。
  也就是说,从产品设计的初衷上,微信群与QQ群就是有本质差异的。微信群聊的初衷就是,你们几个人需要讨论一件事,可以用非常迅速且低成本的方式在微信建立群聊,讨论结束各自退出。所以许多用户所提的照搬的QQ群的"改进意见",微信很大程度上都不会去做。对于功能上的克制,也是微信产品的一项特色。想建团队,想交友,请找QQ群;想做UGC,请找BAND。
  在我看来,微信的产品改进的原则是深化使用场景而不是添加功能来应对更多的场景,微信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即时通讯,以手机这个移动设备最基本的场景入手,进而形成移动互联网入口,形成"微信即手机"的战略地位。如果想成为一个入口,那简约、迅速、开放(对开发者)则是最重要的,对自身功能拓展更要保持克制与谨慎。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微信群聊功能进行了非常大的改版,增加了群主转让以及群公告,这两项功能的添加看起来是在拓展功能,实际上依然是在深化原来的场景设定。转让群主这个行为可以说是在修补之前的逻辑的bug,让群主更轻松地"删除并退出"。至于群公告,如果是为了成员主动翻阅,那么它的可见性十分低,"公告"本身没有了公告的地位,群公告用起来更像是针对所有成员的强提醒,与QQ群的公告也是有着本质差别。
  而如何让每一个用户意识到微信群与QQ群的本质区别,落到动作上就是让用户"聊完就删",则是一个有关于用户教育的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静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