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爸爸会开车""我爸爸热爱运动,他的肌肉非常强壮"……上海一小学的男生教育课上学生发表对男子汉的理解。该课所用教材是学校为小学男生订制的《小小男子汉》,课上讨论男女性别差异,以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讲解"人从哪里来"等问题。(12月24日央视) "小小男子汉"这名字听起来的确不错,如今的很多男孩子都缺乏勇气和担当。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和学校教育加大对男生男子汉气概的培养也是应该的。但问题是,教育命题在探讨时也要避免陷入了性别化。一个简单的道理,勇敢和勇气不是男性女性都应该具有的品质吗?再比如,父亲不光要参与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女孩子的成长同样也少不了父亲的参与。 我看了一下网友们在新闻后的留言。一个网友说,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男生该有男生的样子——什么是该有的样子?另一个网友说,教导孩子"男生必须阳刚"或者"女生就要娇柔"是在培养刻板的性别观念,性别平等的根本就是消除你是某种性别,所以你的性格必须怎么样,你的职业必须是什么,有这种思想的教材的出现是社会倒退。 分析网友的这些留言,你不能不说有一定的道理。正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柯政所言,一个人的性格养成,特别是男子汉个性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低年龄段的学生,受到来自家庭、老师、同学三方面的影响较多,因此这种教育探索无疑有积极作用,但其效果还有待观察。男生教育的另一面就是女生教育,在现代社会,男生和女生是不是还要单独地进行性别方面的强化,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在笔者看来,性教育存在,性别教育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就值得怀疑了。尤其是在性别教育越来越片面,性别教育成了一个大箩筐的当下。回到上海这所小学的"男生教育"上,我们就会发现,其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根本就不够严谨。什么是男子汉?会开车就是?肌肉发达就是?从这个层面看,学校的性别教育是肤浅的。 再举个例子,这个教程通过树立男子汉气概来拒绝校园暴力。问题是,校园暴力和男子汉气概关系不能这么简单理解,这些年女生实施校园暴力的报道并不少见。教程还通过《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将情同手足的故事,对"哥们义气"进行解读,究竟什么是"哥们义气"?如何看待"哥们义气"和社会规则的关系?弄不好就容易出大问题。 该课程主张"以父子课堂为载体,重视父亲参与"这一理念是对的,但在方式和方法上缺乏科学的考量。笔者以为,男孩子该是什么样子,女孩子该是什么样子,这些不是教育专家们该考虑的问题。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长成什么样有着不同的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气质的影响更深。学校教育需要考虑的是男生和女生教育的共性,而不是差异化对待。在笔者看来,学校教育搞性别教育,还不如搞性教育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