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脱单才是正经事失恋后我被吃牢牢控制


  一个女孩的情况:她与男友分手一个月,开始暴饮暴食,明明知道会变胖对自己不好,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嘴,甚至吃到吐,其它的健康状况也不好。基本上心情不好的时候,处理方式就是唱歌和暴食。她特意强调,她是属于社会上那种有追求,肯拼命,整天忙碌工作的那类女孩。她认为:成功之前做应该做的事,成功之后做喜欢做的事,所以她一直坚持,一直在打拼,早就把兴趣、爱好都扔忘了。
  说实话,对这样的女孩,我很难一言二语就让她能明白道理,因为从她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她的脑、身、心,都离得远远的。如果跟她分析道理,她将头脑和身体继续维持割据的状态,也很难有所改变。
  每个人在失恋后都需要一段情绪缓冲期,人们会通过各种方法来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一般来说,他们为了使自己不依附于某个人,就强迫自己依附于某种事物,以至于不停地进食、购买、阅读,简而言之,不断地得到新的东西,去填补那份失去的感觉。那为什么有人会专注于"吃"呢?在婴幼儿时期,通常在一岁左右的年龄,口是生活的中心和兴趣的中心,也是婴幼儿认识世界的唯一手段。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人主要的需求是获取口唇的满足感。无论这个时期是过度满足还是未被满足,都会在成人后出现一定的人格障碍,比如过度依赖他人,容易与他人争论争吵等。中华民族由于历史上的多灾多难,在很大程度上国民都处于口欲期固结的状态,这个状态使人不断地寻求直接或替代性满足,在当下的国内,这种替代性满足大量地体现在吃喝无度上。我对身边失恋后暴食的现象做了个调查,停留在这一时期的成人往往在现实中出现易怒、爱争论等现象。所以,这一类人,她在失恋后的本能反应就是去吃,用吃来排解心中的愤怒和痛苦,吃的越多就可以让自己避免过多的去回忆失恋这件事,甚至严重的患者,她会把自己吃得越来越胖整个都变形,以此从心里上来否定自己不是那个正在失恋的人。
  一般人,可能意识到自己暴饮暴食,她会由于厌恶可能发胖的自己,而慢慢地停下来。可从这个女孩的表述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她不尊重自己的身体。我一个朋友曾经转述过一段话:"身体是汽车、头脑是驾驶员、心灵是目的地;驾驶员很强硬,目的地也没选好,汽车就会出现故障,因为开的都是山路泥泞。"这个女孩的表述可以看出,她认为为了工作她就需要拼命,由此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兴趣爱好,她没有写出的是:她也一直在牺牲她自己的身体。无论是恋爱还是工作中,她一直不怎么尊重自己的身体,甚至可能超负荷的使用了自己的身体,但她为了她所谓的"成功"的信念,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牺牲掉,这些都是她强大的大脑在做着指挥,她的身体一直在被驾驶员开着超载运行,而当大脑受到外力冲击发懵了之后,身体便开始抗议,在还没有找到心灵目的地之前,身体只是一再的提示:你以前对我太不好了,现在你该喂饱我了!并且由于女孩长期将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头脑隔离,把自己整得就像一个绝缘体,所以身体吃再多,她的头脑也收不到吃饱了的信号,就这样,她只能任由身体在这段时间进行报复。
  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脑、心、身并不在一处,通常只把自己生活在头脑中,他们的脑中有自己规条和信念,神圣不可侵犯。一个只生活在头脑中的人,身体将逐渐干枯,情感也会和身体一样变得简单僵硬,不容易有感染力也不容易被别人感染。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说意识层面知道暴食是件不好的事情就行,真正解决的关键在于要让脑、心、身都在一起。必须要去学习如何让头脑和身体可以合一的学习和觉知,学习将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沟通,去放下我们的头脑对自己的身体进而心灵的控制。
  由于绝缘太久的人,可能让他们去理解这点都不太容易,一时半会儿做到就更难了。所以我建议这样的人,不如先从练习身体的觉知力开始。练习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先伸出你的手指,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这根手指上,然后呼吸,就好像你不是通过鼻子呼吸,而是通过这根手指呼吸一样。多做几次,直到你感觉有一股能量在你的手指上流动。其它的手指也一根一根这样做过来。再接下来,就要做全身的练习,感受从头练到脚,让注意力按照次序不断地移动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并感知那个部位的呼吸。可能练着练着就会睡着,你会发现这样的练习对睡眠质量的提高效果是惊人的。这个练习可能不能让你的吃停下来,但却可以让你每天多一点接近你的身体,当你离它一天天走近时,终于有一天,你听到它在对你说:不要吃了!我吃够了!那时,你才能把真正把筷子放下。
  当然,如果做这样的练习时,还配合着你高强度的工作,在你的心灵和身体都不愿意的情况下一味地工作着,那再怎么练,你也无法接近根本的疗愈。
  失恋后,究竟怎么做才是对身体最大的尊重呢?其实,很简单。失恋本就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尊重你情绪的感受很重要,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宣泄的途径可以是哭,痛快地哭,或者拿起抱枕,用尽力气摔打,或者跑到健身房,撒丫狂奔,都可以。你的身体需要找个地方去发泄,放下头脑的控制吧,让它自己作主。
  文:丽瑗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注:本文来自壹心理专栏《脱单才是正经事》。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
网站目录投稿:雁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