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看到句好玩的话: 这个世界不属于80后。也不属于90后,更不属于00后。 哪属于谁呢? 属于——脸皮厚! 哈哈哈。 笑完了,咱们说正事。 ——人和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02) 去年6月,美国著名教育、认知心理学专家杰罗姆·布鲁纳去世。 教授生前,曾有过一个很耗时间的研究。他搜集近百个名家案例,给这些学术有成的人士详列简历,查出名人们的小学名录。 然后派了研究生,去这些地方寻访当年与名家同窗的人。让这些人回忆当年。 结果发现,在这些幼年同学的追溯中,对名家的记忆并不深刻。也就是说,名家们在读书时,并不是班级里最聪明的,最多只排到中等。 接下来,按名家同学的回忆,再去寻找当年最聪明的学生,却发现那些人,有极高的比例并不出色,甚至许多人终其一生,还未摆脱迷茫困苦。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何以如此? (03) 我有个朋友,在高校任职,曾讲过他的一个笨学友。 这个笨学友,脑子不是太够用。每天抱着书本苦读,也读不明白。 读不明白怎么办涅? 笨学友想出来个奇招,每次上课前,他一定主动上前,替老师奉上杯茶水。同学们都笑话他,他却不为所动,居然坚持了整整四年。 到得毕业,大家心里都有数,按这老兄的智力,似乎不太可能毕业。但他为老师们奉茶四载,每个老师都熟悉他,张口就能叫出他的名字。所以,在他的成绩方面,老师们会不会手软了点呢? 不好说,总之人家顺利毕业了。 毕业之后,这老兄找到个安稳工作,娶妻,生子,业余兼职电商,收入多少大家不清楚,反正人家买得起市区最好的楼房。 相比于他,那些自诩智力优越的学友们,有才有能,却处处碰壁,就是搞不过他的厚脸皮,这多让人上火? (04) 教育学家耳提面命,决定人生成就的,不是智力。 而是坚持。 拼的就是皮厚。 比如说,许多聪明人,脑子够用思维敏捷,但就是脸皮太薄。做事时如果一次不见效,就失去了坚持的勇气。又或者是,有时候他们也鼓励自己要坚持,可是听到旁边人的嘲笑,就立即两眼发黑全身酥软,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为什么会这样涅?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个事儿还真怪不了我们自己,皮厚或皮薄,是由每个人的心理结构决定的。有些人天生就是皮厚,蒸不熟煮不烂,扎一锥子不出血,滚刀肉一块。这种人一旦铆上事业,那就是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不把你搞到前仰后合,吱哇乱叫,搞出点名堂来,这事不算完。 而皮薄之人,麻烦可就大了。这类人闲来无事,还老是觉得大家都在盯着自己看,恨不能挖个洞把自己藏起来。徜做起事业,更感觉人人都盯着自己,如芒刺身,窘迫异常。事业纵然是一帆风顺,他们都备觉难堪,徜事业有点波折,就更是无地自容。 人和人,就是这样拉开了档次。 (05) 皮厚族对失败无感,对他人的异样眼光无感,所以他们总是一往无前。一旦走对了路,就可能捞到盆满钵满。 薄皮族就惨了些,最怕人看,最怕人说,却又时刻渴望着周边环境的认可。最要命的是他们的心理感受太强烈,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真切的肉体巨疼。这种疼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什么玻璃心,所以他们的事业,就变得异常艰难。 然则,厚皮族与薄皮族的心理结构,又有何区别? (06) 假如两个智力等同的人,思考问题时思维的关注总量,是个常数。 比如这个常数是10 。 那么厚皮族思考问题时,高于9分只关注问题本身,剩下来的不到1分,才能照顾一下身边人的情绪。 而薄皮族呢,他们在思考时,大概有9分放在别人的反应上,留给问题的还不到1分。 当遭遇到外界的冷嘲热讽时,厚皮人士感受到的伤害,低于1分。而薄皮人士承受到的心理伤害,却高于9分。而这就意味着,同样的环境,薄皮人士遭遇到的伤害,比厚皮族高9倍。 据心理学家测算,当厚皮人士与薄皮人士,同时遭受到凶凶的拒绝,厚皮人士受到的伤害,不比你照犀牛屁股上拍一巴掌更多。而薄皮人士的感受,却如砍掉一条手臂那般的强烈剧痛。 所以,当我们身边有些朋友,总是在挫折面前感受到伤害时,千万不要轻率的指责他们不肯坚持。 他们不是不想坚持。 只是真的疼。 (07) 如你所知,这个世界,真的属于厚脸皮的。 随便翻开一本书,你会发现,古往今来成事之人,无一不是皮厚之人。 说好听点,也可以叫毅力,叫坚持。但说到底,就是比拼皮厚度而已。 ——人生比拼的,是对他人关注的忍耐力。 比如说楚汉年间,刘邦与项羽并争天下。此二人者,刘邦是出了名的厚皮族,他与项羽之战,几乎是交手必败。但他败而不馁,无非不过是撒丫子狂奔,能逃多远就逃多远,才不理会吃瓜群众那惊诧的眼神。 而项羽呢,却是个典型薄皮族。他甚至创造了个薄皮大馅的成语:衣锦还乡。 项羽说:富贵不还乡,犹如衣锦夜行。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干出点名堂,就是给人看的。可见他的思考范畴里,他人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项羽赢得起输不起,他赢了那么多场,只输了乌江一次。人家劝他再抢救一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是项羽说啥也不干,因为他无法接受世人讥讽的眼光,所以果断抹了脖子。 历史或现实,都是这样: ——一旦你认输,自动退出比赛,厚皮族人士就赢定了。 所以这世界搞来搞去,赢家一水的厚脸皮,薄皮人士纵满腹幽怨,也没处说理。 (08) 要想让自己有更强的毅力,更坚韧的勇气,最好学着点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 美国心理学家德威克,花了10年时间,对400名小学生做实验。结果表明,决定孩子人生未来的,不是智力,而是孩子们的世界观。 ——有些孩子,世界观如块石头,认为人生的许多东西是固定的,比如说才能或智力。一旦孩子的世界观固化,就很容易放弃努力。 ——另外一些孩子,世界观却象团胶泥,是变化可塑的。既然一切都不确定,人当然可以在学习中成长,所以他们更关注事件本身,更有可能多多的尝试。 世界观固化的孩子,很大可能会成为薄皮人士。这是因为他们既然已经认定自己智力固化,理所当然的不再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于他人的视线,陷入到他人对自我的沮丧评价之中。 世界观胶皮化的孩子,会很容易的走向厚皮界。横坚一切都未确定,那就多给自己几次机会,学习,成长,哪怕如刘邦那样失败无数次,只要有一次把薄皮对手如项羽,挤兑得自行退出比赛,那就赢定辣。 (09) 所以,优化我们自身的起点,要从世界观开始。 接受一个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 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 漫画家几米说:我遇到猫在潜水,我遇到狗在攀岩,我遇到夏天飘雪,我遇到冬天刮台风,我遇到猪都学会结网了,却没遇到你。 为什么没有遇到你? ——因为几米在描述一个完全不确定的世界,而你,却生活在固定的观念之中。 放弃一切既成的观念。 今天的你,与昨天完全不一样。与十年前不一样,与十年后,更不一样。 接受变化,倾注学习与成长。 除此之外,别无意义。 (10) 人生需要尊严。 但,别让过剩的自尊害了你。 自尊只有一种,于红尘凡界行走多年,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青春没有虚度,生命没有浪费,始终在学习,始终在成长,一天比一天优秀,一天比一天自由。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愧疚。任何时候他都可以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解放自己,让整个人类获得自由! 除此之外,于别人目光中的纠结与苦痛,并非自尊,而是认知扭曲的迷障。 所以我们需要个更优美的思维结构,变化的、不确定的世界观为基础系统,上面运行的是学习式的、成长式的人生观。再上的价值观,就是我们日常的行为模式,毅力、坚忍,百折不挠的柔韧与弹性,在冷言风语中的无动于衷与不断尝试。不理会别人的劣评,也不把劣评加之于别人,爱在心里,微笑前行。这世界或许不属于我们,但我们,一定会属于自己,属于快乐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