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小喵 有朋友问小喵,你平时都看些什么书。 其实我能看完整本的书真的不多。有些善读者晒书单说自己一个月能读15本书,买书则在30本以上。关于这一点,小喵汗颜得很。 读不成多少书,多少跟自身的习惯有关系。一来我读书喜欢一口气读完,但现在这种空余时间实在太少了;二是日常事情太多,心静不下来,心不静就没法将书真正读进去。 书,还是要读,但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于我而言,是为了求索知识的源头,将我感兴趣的知识点消化透。 比方说之前查阅资料时,碰上了「思维导图」和「系统思维」这两个知识点,为了消化好这个哥俩,我连啃了5本相关的书籍。 不读书的时候不代表停止学习。我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补充精神粮食。那就是看一些有深度有内容的节目。 小喵看节目,有个取巧的方法: 播放的时候用两倍速,专注听上3-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放送的内容无法引起我的兴趣,那么这一集就可以放过不看,再换下一集重复上述的动作。 如果对内容感兴趣,那就调整回正常速度,认真看一遍。碰上特别感兴趣的知识点,我还会专门做发散性的资料收集整理,一旦觉得领悟通透了,便用笔记或者是文章输出。 给大家推荐六档节目。有兴趣的话,可以趁着春节假期,又没有出行计划,窝在家里好好看看,也权当给自己的大脑补充一些新鲜养分,弥补对书籍的摄入不足。 01:许知远的《十三邀》 ——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看着这个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么你对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看待方式。 这是《十三邀》的节目口号。 这档节目确实也改变了传统新闻访谈节目客观中立的态度,以许知远偏见的视角,带领观众在与不同领域的名人的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 许知远是这档节目的出品人和主持人。 《十三邀》播到现在是第三季了。每一集都没有一个核心主题,需要你自己也理解。这样很好,起码不会提前有人强硬地塞给你先入为主的认知。 节目邀请的对象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像白先勇、蔡澜、王石、李宇春等等。 许知远不是一个热闹的人,他走不进被采访者的内心,所以你不能期望能有多少爆料性的新闻。这里面没有八卦,但是有很多人生智慧。像是一茗茶,需要慢慢品。 许知远是一个冷静克制的主持人,即便是不同意,他也绝对不会试图去反驳或直面交锋。他会用自己的态度,大多时候是沉默来表达不同意。所以节目中常有莫名其妙的冷场,镜头也开放地将嘉宾的颇有玩味的行为举止给包容进去了。但恰好是这种停顿,像是国画里的留白,可以让我们这些看众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填补。 推荐看两集,分别是许知远采访马东和罗振宇。 里面的对话很精彩。 有同业之间的试探反思,有与马东尬聊囧样的冷幽默,也有发人深省的思想碰撞。 罗振宇有一句是这样评价许知远的。他说,我说的许知远都不同意,但是我知道他能听得懂。 其实看节目还有一个好处,你可以从这些人身上去反观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照自身的呈现与那个模板还有多少差距。 比方说《十三邀》里面,有一集是采访新希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永好(刘永好家族以380亿财富排名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62位)的女儿刘畅。 刘畅热情、爽直,活得像是个小太阳一样,不带原生家庭的印记,也没有社会角色的负担。那时候我看完的第一印象就是,她身上具备了一个受欢迎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特质。 如果你吃惯了浓油赤酱或者是鲜香麻辣的菜品,《十三邀》对于你来说会过于寡淡;但这档节目更像是五棱镜,透析出这个世界的多维度,不同层面的变化或困惑,他不告诉你直接答案,更像是发散性的思维,让你自己去追寻,去思考。 02:罗振宇的《知识就是力量》 罗振宇在2018年做的节目。 节目有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这档节目不见得多有深度,罗振宇消解了知识,把成章节的、系统的、卷帙浩繁的商业和文化知识体系掰开了揉碎了,变成一个故事、一个段子,一段谈资、一条秘籍和一件工具,提供给那些正好有此需求的人。 跟《十三邀》每期都是开放式的提问与思考不同,《知识的力量》根本上就是对收敛思维的极好的演示。每一集都会告诉你,应该走几步,每一步怎么走。正好对应的节目的出发点:知识给你答案。 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节目中也坦诚,自己不是原创,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是不是跟农夫山泉的广告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关于知识的二次加工是否值得推广,成为主流。罗振宇和许知远在《十三邀》里面有过正面交锋。 许知远主张自己捕食,自己消化,应该保持知识的原始性;罗振宇更像是那只已经将知识咀嚼过一遍,准备喂食的鸟妈妈。 我个人觉得这种处理没有任何不妥。知识的海洋太浩瀚,不是每个人都自带灯塔一般的向导功能,总会迷惘,也总会有想要借力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吃这个可以强身健体,喝这个可以延年益寿,我何不顺听之? 但这类型的节目也不能多看,或者是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这样难免会将你的思维固化、僵化。 罗振宇每年都会组织一场跨年演讲,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今年的主题是《时间的朋友》。但是跟往年的火爆和好口碑相反,今年开始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网上甚至有评论说,那些追着看罗振宇节目的人与老年人痴迷保健品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求一个心安。 古语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任何知识都不能是拿来主义,总得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才能滋养人生。 03:杨澜的访谈录《人才相对论》 这是2017年的节目了,但里面的很多观点都不会过时。 节目旨在结合人力资源行业与当下的热点话题,与来自国内外顶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高管深入交流,为看众提供一场思想盛宴。 在里面大家谈论的都是一些核心关键的东西。越是核心关键的东西,越是会像山岳一般古老不变。 每期节目围绕人力资源的各个维度,如招人,留人,降低用人成本,提升员工绩效;人工智能时代,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担任的角色等等。 杨澜真的是一位优秀的主持人,很多时候,她会引导来宾将总结出来的经验再打散剖析出更深层的思考。 等同于,我给你一颗糖,我不单帮你剥开,而且还告诉你这颗糖的成分,对你身体有什么影响。 最有意思的是观察嘉宾的言谈举止,即便他们在表述同一件事情,或者是同一个观点时用的表述方式,语言组织,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整个系统思维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 国内的企业高管跟跨国公司的高管多少有点区别。 我这不是媚外的心态,如果你也有留心观察,那些具有有全球化视野的人,他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更全面和系统化一些。 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平台真的能成全你更高的格局与视野。 你会发现,越是高层的人,他本身就是一个思想的发光体,你与他对话,或者是听他发言,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然后受其影响。 重点推荐其中一集,杨澜采访光辉合益中国区总裁陈雪萍——《解密老板的成功秘笈》。 陈雪萍的发言在里面是最深刻与有系统性的。这一集还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动机的研究」。 社会动机分为三大类:亲和动机、成就动机和权力动机。 简单实用,可以直接分析你潜意识里的动机、优势与职业倾向。 04: 《侣 行》 《侣行》是中国首档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两人是夫妻关系。 从2013年开始做到现在也到了第五季。我看的断断续续的。 选这档节目,是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世界那么大,总有些地方我们是到不了的,既然已经有人帮我们踏足过,感受过,还不如借着他们的眼睛一同去看看这个世界更多的模样。 我们在忙碌着眼前的苟且,别人替我们去完成诗和远方。其实也挺好的 。 这档综艺我当做是睡前故事来看,对我而言可以愉悦大脑,放松心情,提升睡眠质量。 顺便也认识一下世界各地的人土人情,增广见闻。 还有一点,户外会遇到各种的意外情况,可以了解一下别人的危机应对是怎么做的,如果易地而处,我能不能像他们做的这般好?填充一下我们的危机应对方案。 05: 《TED》 来自网易公开课。 其实里面的观点倒不是最有创新性的,我选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锻炼、保持一下英语听力。 同时也是开放思维,听听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在同一件事情上,他们的思维过程与认知是怎么一回事。与我们有什么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差异。其实也是锻炼自己求存同异的一个过程。 还有一点,我喜欢观察演讲人的肢体动作,观人及己,有好的就学习提升一下,不好的,修剪调整。毕竟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演讲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06: 《奇葩说》 一开始看《奇葩说》,是冲着那三位并不油腻的中年男人去的。 插科打诨、不按常理出牌的马东,口若悬河的"矮大紧"高晓松和见招拆招、四两拨千斤的蔡康永。 正所谓,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有些人生深度与格局观的东西,是一定要台上那几位导师才能说得好,而且说得自如自信。 游戏人间的态度背后,是深刻的人生体验。 基本上每一集的争论点都是时下的热门话题。 抛开价值观,里面的一些看问题的角度和一些说话技巧还是值得学习的。 还是喜欢前几期,安安静静的就是辩论,花哨的招式少,反而能听到掷地有声的论点。 《奇葩说》第五季,虽然加入了更多大神级的人物,赛制也更加残酷,但是觉得太闹腾,有点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总之是不如之前的精致和巧妙。 其实看什么节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准备怎么看,以及获取到的这些信息能否填入到你的人生中。 最后,用威尔·杜兰特在《哲学的故事》中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生命的大半难寻所谓"意义",我们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停地与来自内心和周围环境的混乱无序作斗争。但是我们愿意相信,假使能够读懂自己的灵魂,我们身上那种不可或缺、意义重大的东西必将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