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无疑是互联网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诞生了Facebook、腾讯等一批优秀的公司。前些年,一直想在社交领域分杯羹的从业者们一直都在探索社交的蓝海在哪里,市场给出的其中一个答案便是兴趣社交。而如今兴趣社交的风潮已过,O2O风头正劲的时候,我想重新探讨思索一下「兴趣社交的蓝海又在哪里?」 首先,要想发现兴趣社交的蓝海,必然要先对兴趣社交有足够深入的认识。 兴趣社交的四种模式 传统的社交是基于"I already know you"的社交图谱,大部分是线下人际关系在线上的反应或延伸;是基于已有的关系网提供沟通交流的功能,比如Facebook、微信等。 兴趣社交则是基于"I want to know you"的社交意图,用户之间无需认识,而是基于某个兴趣话题、某个共同关注点进行有明确主题的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沉淀出更加稳定的线上甚至是线下友情关系。我将兴趣社交大致分为了以下四种模式: 一、基于兴趣点,以UGC内容分享为主的轻社交模式 此类产品更加关注是如何引导用户分享更多有质量的内容,并通过标签/话题等合适的方式进行分类,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在应用平台上,更多频的动作是对兴趣内容的交流,譬如对喜欢的照片点个赞或者发表个评论。虽然可以follow其他用户,但点对点的聊天沟通相对是比较低频的一个动作,甚至是该类产品非必须的功能。 此类应用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就是提高平台的流量,在高流量基础上展开相关盈利的探索,比如广告和相关的衍生品等。代表应用比如Instagram(图片社交)、知乎(高质量问答社区)目前都有很高的人气和流量。 二、以某个兴趣点或特色功能为切入点,重在点对点的社交模式 此类产品与以GUC内容为主的模式完全不同,注重的就是点对点的社交功能,目的很"纯粹"——就是让用户认识附近的陌生人,只是借助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已。比如"请吃饭"类的应用,通过请对方吃饭为途径来相互认识;"陪你看电影"类的应用,通过请对方看电影为途径来结识彼此。还可能是以某个特殊的功能为切入点,比如"比邻"以语音通话为特色连接两个陌生人;"探探"配对成功后才能聊天,避免陌生人的骚扰。 因为点对点的陌生关系极不稳定,大部分都是短时的交友愿望,所以此类应用经常会被冠以"约*"的名义,其商业模式大多也是提供VIP服务功能或者购买虚拟硬币,付费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无外乎是能够更加便利的结识陌(piao)生(liang)朋(mei)友(zi)。 三、依托广泛的兴趣群组,结识附近同好的重社交模式 此类产品的重点是尽可能的涵盖更广泛的兴趣,保证绝大数用户都能够从中找到同爱好的朋友或者内容。并且结合LBS功能,可以将线上的轻关系延续到线下的重关系,进而增加用户的粘性。但由于兴趣点分散,不够聚焦,产品更深的本质还是线上社交的功能。 代表应用陌陌,最早是基于LBS的陌生人社交应用,在14年以兴趣社交重新定位后,推出了"总有新奇在身边"系列广告,希望可以把用户关系做的更深远一点,另一方面也在极力摆脱"约*神器"的称号。另一个代表则是豆瓣,更加文艺的一款社交应用,同样是涵盖了广泛的兴趣,并且有大量积累的兴趣内容为基础。 此类产品的商业模式,也是在积累了大量用户以后,通过广告、用户会员、表情包等以用户数量为基础的产品带来盈利。而前段时间,陌陌现场也是在大量用户数量的基础上快速产生预期效果和盈利的一次尝试。 四、以线下活动为契机,线上组织报名的社交模式 此类产品是从用户参加线下活动最原始的出发点为目的,来展开的刚性交友。出于对同样兴趣的喜好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对同类活动的关注度更持久,粘性也会更高。比如爱活动、周末去哪儿、懒人周末、活动行等一系列应用。在线上会组织各种类型的线下活动,用户自主报名参加。某个角度来看,就是020模式的兴趣社交,把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用户从线上引导到线下。 此类应用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明了,将线下提供活动的商家与线上感兴趣的用户联系在一起,站在O2O的角度看,就是美团式的商业模式,通过售卖活动可以在两方面获利,一是在线交易产生的商家服务费,二就是商家广告投放费用。 兴趣社交的蓝海在哪里? 兴趣社交模式差不多可以被分成这四种,而每一类如今都有多家应用在红海中比拼或者已经有应用达到了垄断的规模。而《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到 "蓝海开创者根本不以竞争对手为标杆,而是采用不同的战略逻辑,也就是价值创新"。那对于兴趣社交来说,价值创新的点又在哪里呢?不急,我们先来分析另外的一款产品——在行。 在行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基于用户存在获取经验和建议等"范知识"的需求,搭建互联网平台,使需求用户能够和相关领域专家对接。从而实现需求用户、行业专家、应用平台三方共赢的局面。 如果站在需求用户和行业专家从线上最终走到线下,一对一的见面交谈角度来看,这不就是某个层面的社交吗?双方之前并不认识,只是因为在行的平台相识,并且展开了深度的对话沟通。如此拓展开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挖掘出兴趣社交的一个价值创新点:社交能够带来的学习价值。 兴趣社交的学习价值 在行所主张的跟专家一对一面谈,是一种学习方式(指点迷津、出谋划策),同样一群人听专家的一堂课,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取其精华、获取经验),再或者一群兴趣相同的人一起交流沟通,也是另一种学习方式(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一点很不同:传统的兴趣社交更注重的是找到同伴一起玩耍,而基于学习价值的兴趣社交更注重的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技能或领域有所了解提高。对于在校生或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个人成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堂,自学是一种方式,而通过线下讲堂、活动、沟通、分享等方式不仅更能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还能进一步开拓思路,了解到新的世界。 我们反过头来再看《蓝海战略》中提到的良好战略三个共同的特点: 重点突出:线上整合资源,引导线下的学习交流或技能互补 另辟蹊径:基于学习价值的社交不同于传统的兴趣社交 令人信服:线下课堂式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比闭门造车更有效 如此看下来,我们似乎找到了兴趣社交的蓝海在哪里?学习价值便是兴趣社交的一个价值创新点。但是,这个价值创新点到底蕴含着多少能量,以何种方式能更好的满足学习需求,这两点我想是需要进一步探索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