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逼着刘协禅让称帝后,刘备也开始坐不住了,第二年也称帝寓意延续汉室的血脉。不过曹操当时想称帝就是因为很多人反对所以到死都没能称帝,刘备称帝时有没有人反对呢?其实也有人反对,但刘备明显在这方面就魄力十足了,把反对自己的人该杀的杀,改贬的贬,一番大清洗后自己也就能顺利当皇帝了。 (一)刘备的真实面孔 由于一部《三国演义》,刘备在许多人心目中,有了两个极端形象,一个是哭出天下的仁德君子,另一个则是善于伪装的虚伪小人。 但真实的刘备,恐怕成了一副"陌生面孔"。比如长坂坡时,有人说赵云投降了,刘备立时大怒,对着那人就把手戳(一种可投掷的短兵器)扔过去了,怒道:子龙绝不会背叛我。 这是人们所熟知的那位仁德君子?不是!是虚伪小人?更不是!且刘备的这副"陌生面孔",在历史记录中还不是一次两次的出现,尤其是在刘备称帝时,则让人目瞪口呆。 刘备称帝,并非如《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那样是众望所归,仿佛刘备不当皇上,接续汉室,天下人就不答应一般。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当时反对刘备称帝的声音是很强的。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有三人。 (二)第一位反对者被贬 首先是官任:州前部司马、牂牁郡太守的费诗,理由是:如今称帝,时机过早。并用了刘邦和项羽,先入咸阳者为王时,刘邦的拒绝称王来说明。其实费诗的这个理由,并不是反对刘备称帝,而就是认为时机过早。 这本是费诗的肺腑忠言,因为费诗是刘备一手从刘璋时期的县令,提拔起来的,深受刘备重视。但哪料刘备却大怒,一下子把他被贬为永昌郡从事,降了好几级。 刘备之所以如此反应激烈,究其原因,应有两点。其一是对费诗的失望,从刘备提拔、重用费诗来看,显然刘备是把费诗当成心腹了,可没想到心腹却第一个公开反对自己。 其二,刘备称帝时已是花甲之年,从其称帝后就不顾一切的伐吴,而落得惨败而归来分析,刘备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所以这才异常急迫地想拿回关羽所丢失的荆州,想为后代留下一个最优局面,称帝只不过是第一步。 (三)第二位反对者被杀 费诗的遭遇虽让人同情,但说实话,刘备还真是对他网开一面了,因为随后又有两人反对,其中一人是刘备的主薄,即秘书,叫雍茂。 雍茂这个名字恐怕许多人都第一次听说,且《三国志》中也未留下其记载,但提起主簿,最有名的就是曹操的主簿杨修!由此推理,能当主簿的人,基本上都属于才子。雍茂反对了理由,跟费诗是一样的,认为应从缓,从长计议。但却被刘备寻了个其他理由,而杀掉了。 《零陵先贤传》载: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刘备杀雍茂引起了连锁反应,因为从此"远人不复至",即从此天下人才,听闻雍茂因谏刘备而被杀后,便再也不来蜀汉,为刘备效力了。也许这个情况夸张些,但能反应出了两点。 第一点:雍茂必是一位才华横溢,比较有名声的人。不然他的被杀,不会引起如此反应。第二点:雍茂被刘备所杀,也坏了刘备的名声,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不然不会出现这句"远人不复至"。 (四)第三位反对者被吓"醒" 反对刘备称帝的费诗被贬,雍茂被杀,这可吓"醒"了第三位反对者,他就是刘巴。他是跟雍茂两人,一起发声反对的。之所以刘备没有处罚刘巴,也有两点原因。 其一:刘巴在这三人中,是名声最响的人,且是"魏、蜀、吴三国闻名"。连诸葛亮都曾言称,我的才华比不过刘巴。 而且刘备为了得到刘巴,是煞费苦心,因为刘巴看不上刘备,而心仪曹操。所以刘备若处罚刘巴,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了,且也会引起诸葛亮等的反对,阻力大。 其二:刘巴属于江湖老油条,反对刘备称帝,是出于公心,对蜀汉和刘备负责。但眼见费诗被贬,雍茂被杀后,刘巴立刻便意识到了阻拦不得,及时清醒过来,并转向了,且还发生了好玩的一幕。 据史载,在刘备称帝时,所有的"文诰策命皆出刘巴之手"。 即,刘巴虽最初反对刘备称帝,却随后便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刘备撰写"称帝宣言","手下任命状"等。但可以肯定的是,刘巴的"清醒和转向",是十分痛苦的,因为刘备称帝一年后,刘巴便郁闷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