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云南省民族自治县综合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


  【摘 要】随着国家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视和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民族地区自治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地方和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更好的认清县域之间的差距和培育更具优势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将利用综合指数法对云南民族地区29个自治县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按照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分析29个自治县综合经济竞争力,从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综合经济竞争力;29个民族自治县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并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并同时也成为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在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云南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云南29个自治县经济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构建培育区域经济竞争力因素的理论模型,找出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法,从而为区域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研究云南29个民族自治县的发展情况,通过选取评价指标来对29个民族自治县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排名和进行分析,来对29个自治县的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也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县域经济竞争力理论概述
  随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学者不断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学术成果。以下是国内的学者所进行的相关研究,本文在写作的时候也借鉴和参考了相关学者的理论和分析。凌耀初(2002)提出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基层经济、基本支柱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推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1]靳贞来(2006)主要借鉴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方法,针对县域经济的特点,将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构成分解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构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三维模型对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不同路径进行比较分析。 [2]武友德,吴映梅,张学波,陈长瑶,杨永生(2009)提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是判断区域发展格局的途径之一,对于合理制定地区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以上是众多学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来分析和認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竞争的本质,竞争的来源是人的自私性及趋利性,资源的是竞争的源动力。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要素(人才、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信息、能源等)都在不断的快速流动。同时需要认清的是资源的稀缺性造就了价值和重要性。因此就造成了对资源的追求和获取,获取的资源越多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越明显,而获取和吸引资源的能力也就是一种综合的竞争力。从全国的视角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均处于相对较高的层次,因此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也比较大,经济规模效应也更加明显。同时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考虑,相比较外在经济行情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效率低下和缺少人才的不足等内在方面进行解决。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是人在对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因此县域经济的组织者在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制定了许多发展规划和不断的追求经济发展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地区之间及县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力。
  二、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对于29个民族自治县要进行综合竞争力的评价需要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借鉴区域竞争力、区域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优秀成果,结合29个民族地区发展实际情况以及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取16项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当然,非常遗憾的是,有些指标在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外在市场环境、政府的经济推动作用、居民思想观念等软环境因素),这些指标由于无法数量化而没有列入此指标体系,同时由于实际情况有些数据无法获取,因此对29个县域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和排序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通过建立的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9个自治县的各项指标进行处理,首先是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排名并根据排名进行打分,排名最高的打最高分,排名靠后的打较低的分,最后通过对各项指标打分的汇总形成每个自治县的最终的总分,并根据最终的总分对29个民族自治县进行排名。以下是云南29个自治县的经济指标i。
  三、29个自治县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29个自治县的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和打分,计算出了自治县的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和总分。自治县的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该自治县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综合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是多种能力共同形成的一种效果,地区综合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对经济发展的后劲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竞争力强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有效,产业结构相对合理,同时也代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强和具有较强的资源集聚作用。反之,则说明该县的经济发展相对靠后,综合竞争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仍然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对自治县排名的分析来找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根据计算得出的29个民族自治县综合竞争力得分以及各自的排名,根据自治县的得分情况,将29个民族自治县的综合经济实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当总分>300时,表示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优势,该类区域共有8个民族自治县,分别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当250<总分≤300时,该地区具有较弱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该类区域共有3个民族自治县,分别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当200≤总分≤250时,该地区在比较范围内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弱、竞争优势也不十分明显,该类区域共有11个民族自治县,分别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当总分≤200时,说明该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综合经济实力处于靠后阶段,该类区域共有7个民族自治县,分别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按照29個民族自治县综合经济竞争力按四种类型划分,处于第一梯度的经济发达类型的自治县有8个,经济总量基本靠前,排名第一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有4项指标位于第一,其余6个县虽然有些指标没有太靠前,但是其他指标排名都比较均匀,各项都比较靠前,因此排名整体靠前,综合经济竞争力具有优势;处于第二层级的经济较发达自治县有3个,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经济总量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GDP、农业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都靠前,但是却没有位于第一梯度,主要是后面的人均指标略微靠后使排名没有靠前,这个和剩余的县情况类似,综合经济竞争力比较具有优势;处于第三梯度的自治县有11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经济总量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处于第三梯度的自治县发展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相对靠后,综合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处于第四梯度的经济不发达自治县有11个,可以看出人均发展的指标相对靠前,但是总体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基本上处于末端,综合经济竞争力发展不足。下图用金字塔图形更加清晰的可以看出云南29个民族自治县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各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仍然存在。
  同时根据前文提到的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体系将29个自治县的发展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在通过对其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进行打分,并通过计算得出了各个县的发展情况。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在各个自治县的经济发展竞争力无论从自身的横向对比还是和其他自治县的纵向对比所展示出的差异都比较明显,总体上看到云南民族地区自治县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发展不够协调。
  综合得分排第一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却在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没有一项排名是第一,由此可以看出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并不一定各项指标均要排在第一才可以在总体上处于前列,只要地方的各项经济活动协调发展那么在整体上就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表格中也可以看到有些自治县在前两项排名相对靠前,而协调发展竞争力却相对较低,可以看出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没有随着全县整体经济的发展而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政府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再分配。在全面发展竞争力中排第一的是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得分为133,在持续发展竞争力中排第一的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得分是112,在协调发展竞争力中排第一的是峨山彝族自治县得分是117。而这三个县在总排名中分别排第四、第二和第六,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的实力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是相对较大的。因此提升29个自治县的综合竞争力仍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更好的有效的配置资源。
  总体上云南29个民族自治县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而且自身的发展的均衡性不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更好的产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战略是云南省提升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的最为重要的一环。云南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影响可以更加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优势产业带。通过引进人才和政府在政策上的倾斜来提升民族自治县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使经济的发展更加具有效率。
  注释:
  i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云南统计年鉴》和相关政府部门网站数据查找
  【参考文献】
  [1]凌耀初.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3(12):3-11.
  [2] 靳贞来.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内涵及评估体系探讨[J]. 生产力研究, 2006(3):118-119.
  [3]武友德, 吴映梅, 张学波,等. 云南省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与竞争力比较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5):123-130.
  [4]李刚. 后发优势、学习能力与欠发达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J]. 综合竞争力, 2010(3):92-97.
  [5]常春光,贾兆楠. 县域经济评价理论创新与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3):94-97.
  [6]闫贵敏. 对县域经济评价的几点建议[J]. 人民论坛,2009(24):43.
  [7]张毅. 浅析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体系[J]. 调研世界,2009(12):7-9.
网站目录投稿: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