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媒体技术语境下对文化工业理论的回归


  【摘 要】文化工业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该理论对文化工业秉持着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新传媒语境赋予了文化产业全新的时代特征,文化产业有重蹈文化工业现象覆辙之嫌,因此在新语境下重新解读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在新媒体技术语境下重温并重新解读文化工业理论的现实语境,以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批判思维,推进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文化工业;文化产业
  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批判语境己经被更新,需要在新语境下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重新解读。新媒体技术语境下的文化产业脱离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传统语境,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探索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合理地利用文化工业理论引导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重温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生成的批判理論,指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已经从个体精神劳动创造逐渐发展成为了大批量机械复制生产,带有大工业化生产的特征,即大众文化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生产方式完全类似于工业生产的流程,并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的娱乐工业体系,在资本极权主义的操控下把艺术创作转变为文化商品,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性。总之,法兰克福学派所阐述的文化工业内涵上就是文化的机械复制性、标准化、伪个性。
  文化工业理论存在弊端但也揭示了文化产业的本质:文化产业是一种面向先进技术的产业,是一种规模化复制化的产业方式;是面向市场的一种产业,具有一种商业性营利性的产业目的,以娱乐性的方式进行传播。当理性看待文化工业理论,会发现祛除了精英主义对大众文化的傲慢以及消极态度的偏执,法兰克福学派对工业化生产的文化的批判不无道理,文化工业的可复制性、标准化、欺骗性、强制性等特点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工业理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对当下文化产业发展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二、新媒体技术语境下"文化工业"卷土重来
  1、商业化和低俗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认为,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而是商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大量地被复制出来的文化产品都具有商品的特性,即文化工业的产品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文化工业的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都是按照商品的操作模式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与其他商品的交换。文化产品的价值由这些产品所能实现的价值,也就是他们的交换价值所决定,而不是取决于它们自身的文化内容和艺术价值。文化工业生产体系中以追求最大商业利益为驱使,文化工业生产中交换价值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工业带来文化低俗化的一个原因是为赚取注意力放弃内容价值转而生产迎合受众的低俗文化。新媒体技术具有海量存储信息的特性,注意力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文化工业信奉的信念是大众社会需要的不是文化而是娱乐,新媒体也致力于取悦各层级的大众,而通常能被各阶层无差别接受内容,低俗化不可避免。另一个原因是新媒体时代结束了精英垄断文化话语权的时代。继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当道的机械复制开启的大众传播时代之后,新媒体时代文化的"大众化"有发展至更高的层级,大众不仅可以接触文化,还可以传播文化甚至创造文化。新媒体低门槛、高参与、开放性等特点,普通大众话语权被扩大,然而囿于各个层级大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传播或创作的文化良莠不齐,低俗文化进入"文化"的行列。
  2、反文化性
  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主义无法接受娱乐工业体系的"大众文化",认为其没有追求思想性和超越性,如果文化里面没有思想没有超越,文化不成其为文化,这就是文化工业以及文化产业的症节所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看到文化与技术的联姻产生了技术理性,技术对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得技术的反文化性威胁到文化本身所固有的启蒙性,文化的技术化是工具理性支配文化领域的价值理性。
  文化产业作为继文化工业之后现代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中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中前者明显更胜一筹,工具理性挑战价值理性。从内容生产来看,新媒体技术下的文化产业为适应现代商业社会而生产出许多无脑子的消遣文化。文化泛娱乐化成为新媒体语境下的常态,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示了当具有个性创造力的严肃文化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对于新技术下文化产业产品,人们麻痹到不去关心这样的文化形式将会把我们带到怎样的世界中,只是充分享受着这些产品带来的眼前的快乐。从媒介形式来看,新媒体简易的操作和直观的体验抑制想象力与判断力,可以归为麦克卢汉眼中信息鲜明度高、无需感官平衡或补充想象即可接受信息的"热媒介"。新媒体技术趋于给人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与体验,但也制约了受众的能动思维与想象力。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没有思想没有超越的消费娱乐产品,新媒体技术下文化产业低俗的内容及直观的媒介也会让人们不但没有得到启蒙,反而造成文化的审美与批判的倒退,最终走向"反文化"。
  三、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救赎"文化产业
  法兰克福学派在文化工业理论中展现出一种文化救赎主义,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就在于文化的救赎,即用艺术的批判力量去唤醒和推动社会大众的革命意识。当今,文化产业现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乱象,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文化工业理论,用文化的"救赎"力量以唤起文化自觉。首先,平衡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我们需要回归理论分析,在文化产业中搭建文化价值体系,遵循文化发展和精神进步的双重规律。文化是价值生产,产业是技术生产,文化产业应该是价值生产与技术生产的和谐统一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产生了文化工业,更使文化产业的出现成为可能。其次要协调流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多元文化。最后要提升公众新媒体文化素养。文化产业传播者和接受者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辨别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中对海量文化信息与文化产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继媒介素养之后,新媒介文化素养成了当下公众的一门必修课。这有利于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会偏离发扬文化价值的旨归。
  随着社会背景、价值立场和理论语境的巨大变迁,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批判语境被置换,产生了传统文化工业向现代文化产业的变奏。这意味着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没有丧失理论价值,新媒体技术语境下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新媒体技术在发扬文化的同时文化工业问题重蹈覆辙。因此应该用反思和批判的理论对新传媒语境下的文化产业进行指导,祛除弊端,扬弃地继承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从深层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指导新媒体技术语境下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注释:
  ①李珺君.新传媒语境中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新探[D].中南大学,2011:11.
  ②向勇.文化产业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5.
  【参考文献】
  [1](德)西奥多·阿多诺著,高丙中译.文化工业再思考[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德)瓦尔特·本雅明,王才勇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
  [3](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著,洪佩郁译.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熊玮琪.以批判主义立场论新媒体技术场域的文化工业[J].科技资讯,2017(10).
  [5]欧阳谦.文化的救赎—评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东岳论丛,2010(9).
  [6]李珺君.新传媒语境中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新探[D].中南大学,2011.
网站目录投稿: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