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会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我国会展业服务水平,使行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会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在分析我国会展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会展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理念及运行方式。 关键词:会展管理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会展业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展教育亟需完善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探索会展教育的新模式,打破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误区,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一、会展实践教学及其必要性 广义上来看,实践教学指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包括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就学校教育来说,课堂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会展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很难仅通过理论学习了解现实中的会展活动进而实现组织与策划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的培养与提升,为此,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育,美国许多高校建立了模拟展厅,组织学生义务参加各种会展活动,以提高学生在会展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会展教育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导向型教学、模拟和体验真实会展场景,提高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我国会展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会展管理教学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企业实习,都存在一系列问题,体现于以下方面: 第一,缺乏实践教学教材。会展教学中的大部分教材模式单一,内容更新滞后于产业发展,学生所学内容和会展产业中的实践有较大的脱节。近年来,虽然部分高校增设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服务管理等实践实务类课程,但仍存在教材同质,内容琐碎不成体系等问题。 第二,缺乏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得以突破,但系统性实践教学模式尚未形成,在课堂上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往往得不到专业的指导,实践教学效果无从检验。 第三,企业实习流于形式。目前,大部分实习单位给学生安排的是诸如顾客接待、电话推广、资料录入、现场调查等简单工作,这些岗位对学生提高服务意识和表面上了解服务流程无疑有一定的帮助,但重复性地从事此类工作无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会展策划、组织等重要环节,也很难通过短期实习获得经验和技能,致使实践流于形式。 种种原因导致会展专业学生对实际操作业务流程并不了解,无法清晰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相关素质和能力,最终导致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三、会展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会展管理实践教学应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力求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制订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案,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教学目标 会展实践教学旨在弥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欠缺,其目标在于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首先,会展管理是一个涉及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会展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商品流通、贸易等基础理论知识。因此,会展实践教学应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其次,会展活动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会展活动的筹办过程中大量工作借助人际沟通实现,会展从业人员需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会展活动需要汇聚和展示行业最新信息,从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策划能力。因此,会展实践教学应注重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实践"的方式,其中理论教学指传统的知识点讲授,实践教学指根据课程内容的差异,采取角色体验与实地调研等方式。 (1)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法主要针对学生难以真实地参与会展活动这一问题,借鉴情境模拟法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模拟工作环境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特定的角色(即参展商、展会及节事活动的组织者、专业观众、媒体等相关方)策划、组织或参加活动,灵活处理活动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商业洽谈、招展招商、现场管理、突发事件等情景。 (2)实地调研。会展实践教学中的实地调研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获取会展活动布展、开展、撤展等环节中展台搭建,展品运输、接待、咨询等实务信息。 (3)任务设置。会展实务运作过程细节繁多,难以形成知识点脉络,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陷入走马观花无所适从的窘境,因此,实践任务的布置非常重要。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设置恰当的任务,清晰地列出任务标准与任务要求,向学生介绍任务中所需用到的理论知识、流程、所需设备和参考资料以及重点关注事项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问题的指引下,有思考地进行实践活动。 (4)专业指导。受软硬件设施限制,大多数院校不具备会展实训条件,其会展实践教学很难复制国外的成熟模式,而只能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现实中的会展活动。这就导致学生的实地调研结果或角色参与结果难以接受市场行为的考验,必须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结果给出正确的、专业的评价和指导才能使学生对会展相关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专业指导既包括全局性的掌控,又包括细节上的指导,既包括对实践进展活动的监督又包括对各阶段性成果的审核检验,同时要避免过多干预学生们的操作性工作。为了实现实践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有必要采取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导师对学生给予充分指导。以企业导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现有教学资料滞后于产业发展实践,专任教师业务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推进会展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采取小组作业与学期报告相结合的形式替代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重点考核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会展管理是一个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实践能力的欠缺将给学生的竞争力带来极大的影响。新时期的会展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需求,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自身特点,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校企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将企业导师引进课堂,克服"短板",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才,汪秋菊.双向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28-30 [2]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1-14 [3]杨铭德,刘松萍.基于需求导向的会展实践教学设计[J].学理论,2012(3):156-157 [4]安晓波,王泽烨.会展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7):161-162 作者简介:刘畅,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经贸与会展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