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看到很多人在说檄文的事情,依据小编的理解,就是讨伐别人的文书,比如说我要讨伐梁山,兵马到了梁山前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读檄文了,那谁谁不要再抵抗了,那谁谁投降吧,类似这样的一个东西,不知道小编理解的对不对,所以小编就给大家找到了比较准确的相关的答案了,话说历史上最著名的檄文是骆宾王写的,那么又著名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 1、什么样的战争檄文是好檄文 "檄文"不是一篇宣言式的文件,也不是向世人阐明自身行为的文章,而是一种具有强杀伤力的舆论攻击,如何给对手最大的精神或者实质性的打击,这是其要追求的目标。 所以,写作檄文的目的就是要丑化敌人,激怒敌人,鼓舞己方士气,坚信己方是正义之师,必将取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这是战争檄文要达到的最基本效果。 而更优秀的战争檄文,除了基本效果之外,还要煽动社会舆论,和己方一道来讨伐对面,占据舆论的制高点。 这无关乎正义与否,只是就能到达到的效果而言,毕竟颠倒黑白,只是文字上的功夫罢了。 "檄文"不是口号,它需要一定的篇幅,不能太短;但因为要广泛流传,也不能太长。最好让人读一遍就能记住大概,所以只讲"事实"和煽动情感,并不能进行细致分析。 因为要壮声势,所以古代优秀的檄文基本上都是以骈文写就,以其"四六"短句形式的促急,声调的激越,内容的激愤,读起来自然气势磅礴。 需要注意的是,骈文的形式并不是如今排比的手法,其格式也并不是像对偶一样的句式,而是四字短语和六字短句错落有致,形式上有一种参差感,显得锋芒毕露。 2、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为何比较著名 历史上最最著名的檄文应该是骆宾王的《讨武曌檄》。 还有一篇,陈琳的檄文也是令曹孟德出了一头冷汗,竟然连偏头痛也治好了,可谓是既惊了圣驾又医好了病症。 大凡史上的各类征伐,为了师出有名吊民伐罪,大都采用这种散行檄文的方式,先将被讨伐者的罪恶昭告天下,网罗天下英雄,使其同气合璧,会聚一股强大的讨逆势力,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攻击力,使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降。 檄文的目的在于将正义与强悍集我一身 ,能力将自己装扮成推行正义的使者和上帝,而彼方魑魅魍魉,鬼蜮妖祸。就是证明一件事:事直在我,事曲在彼。 这就是布露檄文的意义。 就拿骆宾王的这个檄文举例。当时的则天大帝高高在上,不仅虎视李唐王朝,还窃据了九五至尊,将李氏子孙几乎斩尽杀绝,就连亲生的儿子也不放过,实在是人神共愤,睚眦俱裂。 故而骆宾王上承天意,下近故臣,配合徐敬业写下了这一篇千古奇文,使得武则天一看见这个檄文就感到锋芒在背,预感到大周江山岌岌可危,通体难安,坐卧不宁。但她又不得不佩服骆宾王的手笔,硬是写出了这难于匹敌的讨伐檄文,竟然拿给周遭大臣审问:你们谁有这般手笔,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檄文?天下英才,都被李唐王朝笼络了,难怪大周江山危在旦夕云云。 这一篇檄文,也奠定了骆宾王初唐四杰的杰出地位,实在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篇战斗檄文。 3、历史上其他比较知名的檄文盘点 《讨王莽檄》、《为李密檄洛州文》、《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讨粤匪檄》等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