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逐字或逐词索引。一册。原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初刊于一九四一年。 此书根据一九二六年上海锦章图书局影印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重刊《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本《孟子》编制。书前附《孟子》标校原文,并逐篇、逐章编号。原文有歧异见于《校勘记》的,于脚注中注明《校勘记》的内容。以句子为主,逐字或逐词编目。词的第二字及以后诸字仅用互见法,不另列目,如"孟子问万章曰","孟子"、"万章"皆以词立目,但第二字"子"及"章"不另列目,只注参见原条目。人名以姓名立目,名、字、号与姓名注明互见。原文用字前后不一致,如"弟"与"悌","亡"与"无"等,依原字排列,注明互见。条目后列出包含该字或词的文句及所在的页次和篇、章序号。诸句皆有某一字,将诸句汇列于后,依所在页、篇、章的顺序排列;数句文字相同,仅列一句,将其余诸句的页、篇、章次汇列于此句之后。采用中国字庋㩪法编排,书前附笔画检字。《孟子》是记述孟轲言行以及他和当时人或门人弟子互相问答的书,大概由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记,孟子本人可能直接参予或修改。孟子毕生政治上不得志,晚年回归故里,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同《论语》一样,汉代把《孟子》看成"传""记",汉文帝时曾立传记博士,《论语》、《孟子》所立的都是"传记博士"。两汉时《孟子》地位仅次于《论语》,为诸子冠冕。《孟子》是一部很重要的儒家著作,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可说是儒家"道统"的先驱。到了宋代,理学家抬高《孟子》的地位,进入"经"的行列,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也被尊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此书为《孟子》的逐字、词索引,藉此可检索篇目、句子以及人名、地名等,如"公孙丑"条下详列《孟子》中所见十余处。 有一九四一年哈佛燕京学社排印本;一九八六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另编《四角号码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便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