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运用


  21世纪的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是中职学校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早晚不同,接受新知识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给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和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笔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它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引导让学习者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知识,以探索问题来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一、精心创设一个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节课的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话,那么,学生一定会对下面的内容感兴趣,这样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字符格式设置这一节时,先让学生看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胡"字在经过一番设置后,字里面会显示出一个人的名字,再通过《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解释为什么字里会隐藏着一个名字。这样,学生一定会对"胡"字的设置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二、结合专业特点设计并提出有效的任务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体现。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布置该课程、该阶段、该单元、该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1."任务"目标在明确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要考虑学生学科能力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任务,使之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同时,任务的设计循序渐进、合理安排,任务要具备针对性,不能过高,过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也不要过低,让学生感觉太容易。
  2."任务"的实践操作性要好
  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知识讲解、演示后,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3.培养合作精神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例如,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制作出一个关于一年中节气主题的幻灯片,最后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三、分析任务
  当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应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任务,这样学生就会针对所面临的情况来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不仅看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还会了解到自己所欠缺的。而学生所欠缺的部分正是隐含于任务中的新知识点,此时就形成了学习需要。
  四、探索并完成任务
  在这一环节中,要结合任务特点,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通过书籍或上网查阅信息资料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探索,在尝试和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任务的最终解决方案;也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能力,以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评价任务
  在该环节中,评价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一个任务就对应一个作品,在"作品评价"环节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根据教师公布的作品评价量规表,对小组内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媒体设备演示学习作品,台下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台上台下的学生可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交流与争辩,加深理解,获得共识。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出每一学习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职教中心)
网站目录投稿:又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