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玉洲+朱晓光 摘要:教师人格特质是教师职业所特有的、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展示出的教师个体所特有的个性特质、气质修养、工作态度、学术作风、管教艺术等显性特质,是教师个体持久的、带有职业倾向性的性格特征,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显著变量,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智力发展和学习学习绩效中最为活跃的影响因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便是一种教学资源,不同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职业人格形态,会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影响着学生。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人格特质学习绩效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令人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人格来调音。"对于教师的价值,不同文献早有探索,本文认为教师的价值在于自己职业信仰,在于通过职业本身实现教师的社会价值。教师人格特质在学生学习绩效中扮演何种角色?本文以五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就教师的人格特质、职业认同和学生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究。 二、职业院校教师人格特质结构及其内容 教师人格特质是教师职业所特有,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展示出教师个体所特有的个性特质,气质修养,工作态度,学术作风、管教艺术等显性特质,是教师个体持久的、带有职业倾向性的性格特征。 一是事业成就因素。指教师对自己工作职业认可和职业生涯中获得的事业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而不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爱岗敬业,扎根讲台,是教师人格特质最基本的基石。 二是自我效能因素。教师对自我能力的预期与信念,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对于优秀教师来说,教育是享受而不是牺牲,是创造而不是重复,是生活本身而不是谋生的手段。 三是适应环境因素。教师在新环境、新工作条件下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包括思维、才识、工作态度、自律、审慎等要素。 四是创造能力因素。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深化,不断开发。探索新的学术技能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主动探索,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 五是团队合作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知识爆炸性发展,行业的精细化分工,要求教师必须学会与别人结成团队,通过集体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借势取智,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取得成就。 三、学习绩效的概念 学习绩效是学生学习成绩和效能,指学生利用原有储备的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并在新的高度进行实践从而获得新的视野和能力。本文界定的学习绩效内涵,是指学习者从授业者获取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在新环境中灵活运用它们发现、解决问题并在新的高度实践自我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产生动力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影响高职生学习绩效的相关因素 1.高职学生学业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原生快乐与克服外界诱惑不断斗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战胜诱惑、克服干扰、获取知识带来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由于高考扩招,高职生源下降,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对学习认知较低,缺乏学习兴趣,影响了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于信息时代,大量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检索获得,高职学生不愿学习,更缺乏对自身储存知识的深加工。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养成学习兴趣,促成学习满足感对学习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意志。学习意志也是影响学习绩效的一项重要内部因素,它对维持学习动机,调控学习行为具有"供能"作用。学习过程就是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是个人意志与精神懈怠不断较量的结果。要使得学习动机在时间维度上始终得以延续,必须有坚定的学习意志。一方面,可以克服内心的欲望和自身惰性,与自身的惰性作斗争,以维持学习的持续;另一方面,在当前多元价值观的社会评价体系下,学生维持学习动机和信念愈来愈困难,在这种体系的冲击下,意志是抑制欲望、排斥干扰,维持学习的唯一因素。 价值取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求是个体行为的第一解释变量,个体内在需要是推动行为不断前进的基础力量,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表达目标的意念,可以称之为学习需求。高职学生专业选择往往是家庭选择和市场需求博弈的结果,很少出于职业热爱,学生对专业技能缺乏认同,对学习缺乏信仰。相反,校园各社团那些组织能力强、善于交际、能够带来近期经济利益的社团干部,其吸引力要远大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造成高职学生普遍对知识的价值产生犹豫和质疑。 2.高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处于碎片化状态。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少学习计划,学习期望定位模糊,缺乏系统规划。学习状态大都处于随意性状态,缺少远景目标和近期规划,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自身懈怠较强,学习情绪容易波动。高职教育提倡实用主义教育理念,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具有直接性、短期性、功利性特点,使得高职学生对学习意义缺乏认同。 二是学习依赖性突出。高职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依赖性,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群体学习环境依赖明显。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态度与授课教师和周边环境联系密切。教师的个人魅力往往会影响到所授课程的喜爱程度,舍友、同学、好友等周围群体学习情绪对个体学习影響很大。 三是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弱。学习主观能动性是指自主学习,懂得学习,运用已有的储备知识开发新的知识,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发现存在问题,运用学习策略有效解决问题。高职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表现在课外用于学习时间偏少,缺乏探索新知识意识和能力。高职学生总体自我管控能力较差,学习策略欠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外界监督和引导缺位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学习安排。 四是获取成就的动机和欲望较低。相对大学生而言,高职学生总体上对学习信仰不高,信心不足,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知识的储备仅限于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缺乏深究钻研的学习欲望,多数学生只求考试、过级、顺利毕业。遇到困难或疑问,往往选择放弃,很难发现知识内在兴趣,找不到解决学习难题的喜悦。 五、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教师人格特质是学生个性的成长、智力发展和学习绩效过程最为活跃的影响因素,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教师始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领路人。对于教育来说,劳动者本身就是劳动工具,优秀教师更是稀缺教育资源。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赢得学生人格上的尊重,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产生教学效益。 1.教师性格的情绪特征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时,他们很难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过程获得的喜悦是学习持之以恒的动力。不同的教师,都有各自个性特质和职业人格特质,产生各自教学艺术,形成不同教学风格,选择不同教学手段,最终教学效益也各不相同。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上的牵引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迷恋。如果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热爱本专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更容易形成良性互动,教学相长,课堂更容易形成学习热情。 2.教师人格魅力调有效节学生学习情绪 教师的魅力是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引,高职教师在自己本专业上体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人文情操,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会留下深刻的痕迹。相对大学生而言,高职学生认知、思维能力较差,学习上存在心理阴霾。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有效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教师人格魅力无声渗透的过程,所谓传道就是教师做人立业的价值观迁移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在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中,这些教材大纲之外看不见的课程,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生涯。高职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追求,对专业的热爱,对学术的孜孜不倦,会对学生学习情绪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3.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具有支配自身行动的职业品德,才会把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帮助学生自觉主动确定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使自己的行为服从服务于目标。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如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同情心,在工作中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勇于攀登、诚实勇敢、持之以恒,遇到困难敢于面对,积极解决教学难题。这种工作热情,将会把教师的情趣、成就、兴趣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课堂上,在课堂活动中不知不觉灌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往往形成与之相似的品质,学习成绩乃至今后工作绩效必然相应提升。因此教师工作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做自己情绪主人,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把课堂看成自己人生的殿堂。 4.教师效能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信心和意愿,是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评估。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不易产生职业倦怠,工作意愿较强,往往在教学中采取较为积极主动的行动,工作信心强,愿意为目标付出努力。相反,效能感不足的教师,遇到挫折,极易产生倦怠情绪,这种情绪容易产生教学污染,传染给学生。在现实中,充满自信和工作激情的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求学态度、学习取向以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有力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拥有学习的责任。 六、建议 人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行为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会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影响着学生,精湛、专业的知识,是当前合格教师的必备,独特的教学风格,稳重的职业人格,无疑比单纯的技能传授更能产生额外的教学效果。 1.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应聘者人格考察 建议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选对人,优先录取自愿成为教师的优秀毕业生。在教师招聘中要首先选取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固然重要,但还应关注教师人格是否完善,考察教师录用应侧重具有潜在优秀教师人格特质的应聘者,即选取适合教师职业人格特质的人从事教师这一行业。 2.在高校教师的选拔中,关注应聘者的职业认同 优秀教师一般包括较高的学历背景、渊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坚定的职業信念。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的教学绩效和工作绩效最显著的变量,职业认同能够有效地调节教师的工作情绪,职业认同较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积极主动,相应工作绩效也较高,带来教学效益显著。因此,在选拔新教师时,要关注他们的职业认同。 3.教师培训既要培养专业能力,还要注重人格塑造 以往教师培训以专业提升居多,比较忽视教师人格的培育,教师缺乏良好的人格特质,很难使课堂焕发活力。建议教师培训加大对人文素养的培育,包括为教师搭建人文素养培育平台,改变传统的应试考核模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并与教师的职业价值和薪酬待遇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