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3年,魏国大将庞涓奉魏惠王之命,率8万人马攻打赵国。庞涓领兵长驱直入,很快打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抵敌不住,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于是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救赵。 孙膑和庞涓本是同学,曾一道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孙膑才华横溢,运筹帷幄,总能高人一筹,这使庞涓非常嫉妒。后来庞涓投奔魏惠王,当上了魏国大将。不久孙膑也到了魏国。庞涓嫉恨孙膑的才能,诬告孙膑私通齐国,使孙膑遭受黥刖的酷刑(就是在脸上刺字,砍去膑骨)。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机智地逃离了魏国,被齐王任命为军师。这次领兵救赵,孙膑向田忌献计,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战法围魏救赵。田忌听从了这一意见,面引兵直驱魏都大梁,一面在桂陵选择有利地形布置埋伏,准备截击回师的魏军。 桂陵之战 庞涓正攻打邯郸。听说齐军西驰大梁,国都危急,大惊失色,慌忙丢下邯郸,领兵回师。当魏军退至桂陵时,先遇少数齐军截路搦战。庞涓自恃才高,不以为意,自己引大军追赶。一会儿,忽听喊声四起,战鼓齐鸣,只见齐军铺天盖地似地杀来,军旗上大书一个"孙"字。魏军由于连续作战,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哪里抵挡得住这支生力军呢?更何况庞涓得知孙膑在齐军中,非常害怕。一场混战,魏军死伤两万多人,庞涓侥幸逃脱,率残兵败将回到大梁。至此,桂陵之战以齐胜魏败而告结束。 11后,齐魏两国军队又在马陵进行了一场激战。交战的双方主帅仍是田忌、孙膑和庞涓,孙膑的计谋也仍然是"攻其必救"。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急于称颥的魏烹王派庞滑率领20万大军攻打韩国。韩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王决定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10万出征救韩。孙膑认为,救韩国最快最好的办法,仍是乘魏国空嘘,直捣魏都。田忌一听有理,命令部队白天放烟,夜里放火,大张旗鼓地向大梁进发,吸引驶韩的魏兵回救。 庞涡率军攻打韩国,连战连胜,他狂妄地宣称:不过3天就可以在韩国都城的校场阅兵了。正在这时,使臣送来魏王的告急特诏,命令魏军火速回救。庞涓恨得咬牙切齿,但无可奈何。魏军一退,韩国之围就解除了。 "减灶示弱"之计 当庞涓率大军急如星火地赶到魏国边境时,得知齐军已经深入魏地。他察看了一下齐军的安营之地,清点军灶数目,估计齐军足有10万之众,感到不可轻敌。可是,到第二天再数齐军留下的军灶,发现齐军人数急剧下降到5万多人。第天,只剩下3万多人用的军灶了。 于是庞涓得意地讲:"我一向说齐军怯懦怕死,现在证实了。才3天时间,逃跑的士卒已经过半数,这真是天助我啊!"当时在军中任上将军的太子申提醒他:"齐人多诈,请将军十分小心才是。"庞涓说:"今天是田忌等人自来送死。不是我夸口,天黑前,我一定要追上田忌,活捉孙膑,以雪桂陵之战的耻辱。"于是,庞涓挑选两万精锐士兵,由他和太子申率领兼程追赶。他哪里知道,他早已中了孙膑的"减灶示弱"之计呢。 孙膑根据探子的报告,估计魏兵在天黑时将到马陵道。这马陵道,是夹在两个山头之间的狭长通道,纵深四五里,道旁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孙膑决定在这布袋似的马陵道上,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他命令士兵砍倒道两旁的树木堵塞其路,只留一株特大的树,剥掉树皮,用黑炭写上"庞涓死此树下"6个大字。同时,布置5000名弓弩手埋伏在道路两旁,如见树下火光,就一起向火光处放箭。然后派1万精兵隐蔽在离马陵道3里的地方,截击从谷口逃出的魏兵;自已和田忌带领其余队伍驻扎在稍远处,准备随时接应。 庞涓之死 庞涓打听到齐军刚过的消息,更是快马加鞭地向前追赶,黄昏时分,进抵马陵道。庞涓求胜心切,根本没想到是否有埋伏。当前军来报有断木塞路时,他认为仅是齐军设的路障而已,下令军士搬开木头。这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庞涓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他登上战车,准备催马向前,忽见前面棵参天大树上依稀可见几个大字。他走到树下,让人点起火把,想看上面到底写着什么。还没等他将上面的字念完,齐军万箭齐发,箭如骤雨。魏军顿时大乱,中箭和被挤踏死者不计其数。庞涓也身负重伤,他长叹了一声:"我恨不能杀此刖夫,竟使竖子成名!"然后拔出佩剑自刎了。齐军乘胜冲入敌阵,横冲直闯,所向无敌,全歼魏军10多万人,生俘魏太子申。孙膑砍下庞涓之头,悬挂车上,奏凯而还。 经过桂陵、马陵两战,魏国从此一蹶不振,而齐国逐渐取得霸主地位,孙膑更加威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