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万年前,非洲南部的稀树草原中生活着两种四足行走的人科动物: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和南方古猿粗壮种(Paranthropu ... 南方古猿粗壮种的头骨 (化石网/faywater 编译)一百多万年前,非洲南部的稀树草原中生活着两种四足行走的人科动物:南方古猿非洲种(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和南方古猿粗壮种(Paranthropus robustus)。据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研究称,这两种古猿家庭的雄性成员并不像其它早期人科物种那样在外狩猎,而是甘愿做"家庭煮夫";相反,它们的雌性成员却偏爱到处游荡。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这两种古猿产自两个相邻洞穴,研究小组将它们的牙齿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过半的雌性个体都来自他乡,然而,仅有10%的雄性个体是"外来户",说明大部分雄性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生老病死。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了解早期人类对地貌、植被的利用,"研究的主要承担者S.Copeland说。"我们掌握了早期人科动物地理迁移的证据,其中雌性更可能远嫁他乡。"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以前我们认为直立行走是随着分布区的扩大而逐渐演化出来的,现在看来,很多人科动物生活范围相当狭窄,直立行走的起源应另当别论了。 研究小组使用了激光消融术,用激光扫射牙齿以测量锶同位素在牙釉质中的比例,最终推测它们的生存环境。锶是一种自然界产生的元素,存在于岩石、泥土中,并会被动植物吸收。#p#分页标题#e# 多种岩石和矿物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砂岩等都有对应的锶同位素信号,可被用来还原古猿当时生活的地形地貌。"锶同位素比例能直接反映古猿的食物状况,因此也能反映当地环境和植被。"Copeland说。 研究现代的两性关系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可想而知,考察百万年前人科社群的两性分工和对地理资源的利用,要有多困难。解体的头骨和牙齿乍一看无法提供任何信息,但利用高科技就不一样了。研究者们测定了270-170万年间产自两个山洞共19枚牙齿的锶同位素比例,牙齿的主人是南方古猿非洲种或粗壮种。像人类一样,它们的雄性都比雌性个体大,因此研究者用臼齿尺寸来判断其性别。 女性"远嫁他乡"的这种现象在现代人、黑猩猩和狒狒社群中都很常见,但与其它灵长类有区别。例如,雌性大猩猩就会留在自己出生的家族中,雄性却成为"上门女婿"。"这一成果让我们对远古人科物种的社会组成有了新的认识,包括它们是怎样扩散和迁移的。"Copeland说。 同时,研究小组还用激光消融术加工了38例狒狒、羚羊和非洲蹄兔的牙齿,它们和这些南方古猿基本处于同一时期。结果显示,这些动物几乎都不曾离开过家乡,每个"家庭"所占据的范围很小,这与雄性南方古猿相仿。 很多科学家认为,该成果支持了之前直立行走并非起源于生活区域扩大的理论。另外,这些数据还显示很多人科动物喜欢在产白云石的地区生活,因为这些地区会有很多山洞供他们居住。 虽然该研究已证实南方古猿家庭的"男主人"多是宅男,"女主人"大多来自异乡,但"女主人"的少女时期究竟在哪里度过,还是一个谜。(化石网/faywater 编译)#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