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车往事】 王宸嘉 翻开记忆的相册,你看,这是我五岁时候的照片。唉呀!这张照片上的小男孩摔倒在地上,满身的灰尘旁边还有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看到这一组狼狈相片,那件难忘的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嚷着让爸爸带着去练车。爸爸当即答应,带我来到附近的体育场,并给我讲了骑车的要点:眼睛看前方,注意车的重心,保持平衡。我听了似懂非懂,心想,骑车还不容易吗?满大街的人都在骑车,难不倒我!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骑上了车。 我右脚用力一蹬,左脚紧跟着踩上去,自行车真的向前行驶了,我心里美极了。于是,我加快了车速,感觉风从我耳边呼呼吹过,好像在为我唱赞歌。在我正得意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大事不妙,车子好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点也不听我的话了,一会儿向左歪,一会儿向右倒,我无法控制车子的平衡。慌乱之中,我和车子倒在了路旁。爸爸不但不着急扶起我,竟然还拿出了手机,给我来了一个三连拍:摇摆、摔倒、委屈,记录了我一连串的狼狈相。 这时爸爸对我进行了第二次技术指导,并鼓励说:"失败没有关系,多多练习就一定会成功。"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忍着痛,坚强地反复练习了很多。其间,也有过多次的失败,但是我不放弃。渐渐地,我骑自行车越来越熟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真的学会了骑自行车,我成功了! 一张照片,有着一个美好的回忆;一张照片,记录着一个成长的故事。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是记下了我的努力、坚持、拼博…… 【故乡往事】 钟璐瑶 像我这般年纪的人,居然开始回忆起人生了,也是怪哉!对故乡,我印象尤其深刻。 对于故乡,有剪不断的念想,有道不尽的言语,更有说不完的故事。 当我还只有三四岁的时候,椒江是我的故乡,那里总有我说不尽的故事…… "囡囡快点起床喽,爷爷给你买了肉包子,再不起来可要凉了。"每天早晨爷爷的关门声和喊我起床的声音成了我定时的闹钟。 肉包子是那时候我最爱吃的早点,下楼拐个弯,远远就能看到店铺前缓缓升起的白色水雾和排的老长老长的队伍。圆圆的竹蒸笼里藏着诱惑人的香味,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那顶上的盖儿。 站在店前的小二不再哼歌的时候,队伍似乎上前去了点儿。他撩过台上的白毛巾擦擦手,提手揭开了蒸笼的"竹帽",白色的水雾瞬间笼罩了整个蒸笼,好一会儿才缓缓散开。 "来两个!"排在最前面的老大 伯显然是刚晨练回来,光着膀子却仍旧汗津津的。 "好嘞!"小二熟稔地抽出一个袋子,抿了几下吹开口,翻个面套在手上,伸到蒸笼上抓起两个,随即又把袋子翻过来,两个热乎乎的包子便落入袋中,包子顶上的尖儿肉汁敲到好处地溢了出来。 "给!"他伸手递过去。 "两块吧?"大伯接过包子掏了掏挂在腰间的包,摸出两个硬币,放在了台上。 "对对对,咱这不涨价的。"小二用手把硬币揽到了抽屉里,硬币碰撞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奶奶总爱牵着我站在一旁的大树下,等队伍短了,才上去买。奶奶说大伯大婶叔叔阿姨是长辈,要去工作,得让他们先买。 养成习惯了,如今回去也总站在树脚下,等那长长的队伍短了,短了。我再上前去。 上小学的时候,长潭便是我的故乡。外婆的家就在那里。 外婆家人多,大大小小的,算起来也有二十来号了,如今马上就要五世同堂。 八九个小孩子,从东头这家跑到西头那家,又从南头那家蹿到了北头那家。几家的长辈们总是说着我们这群孩子,村里的大人每每看到我们,总说:"哟,端月家孙女外孙女又疯起来了。" 当然最聚焦点的还是我这个"城里的孩子"。 "小媛这是谁啊?"坐在门口的一个老奶奶问。 "这是我表姐,路桥的。"表妹拉着我给老奶奶介绍。 "哦…这就是阿卫女儿啊?小姑娘白白胖胖的,好好好。"奶奶笑着摇了摇手中的蒲扇,镶着的银牙和她的白发一样闪着光。 好像全村的人都知道"阿卫女儿"是个"城里"的客人。 我愣着不知道说什么,最终还是在表妹的带头下叫了声阿婆,便匆匆跑开了。 午时,我们落在哪家,就在哪家吃饭。农村的风俗,是家家都不介意多几双筷子,对孩子,更是欢迎。无论去哪一家,午饭都是很好的。其中最少不了的两样,就数蕃莳庆糕和豆腐了。蕃莳庆糕算是长潭的特产,没有哪家不会做的。自家种的蕃莳磨成粉,加入少许的糯米粉和红糖,蒸笼里蒸上八九分钟,撒上自制的桂花糖和芝麻粒,飘着农家味儿的蕃莳庆糕便出笼了。入口时溢满浓浓的蕃莳味中隐着香甜的桂花味,怎么吃都不腻。这豆腐,也很有讲究。长潭的豆腐是卤水豆腐,家家自制,各有各的味儿。外婆做的豆腐,外层看上去炸得很老,有些甚至焦黑,但是咬一口,里面白嫩的豆腐软糯得赞不绝口。 每每回忆到此,总想立刻奔去外婆家,听她不厌其烦地唠叨,吃她亲手为我制的美味。我愿回忆帮我接起过去与未来的接点,以回忆滋养我的人生,助我走向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