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危害如此大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其实并不罕见,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还有一些影响相对较小的诸如1967年香港暴动、1997年阿尔巴尼亚金融危机,还有我国去年连续千股跌停的股灾等等,其实系统性金融危机伴随在每个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泡沫中,所以危机的爆发并不是偶然的,防御就是将其控制在伤害最小的范围内。
  1.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针对目前我国的情况,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可能产生巨大破坏力的地方债领域。这两年尽管媒体对地方债的解读版面是越来越多,但是政府始终没有拿出一个关于地方债的具体数据,其中蕴藏了多少风险没人知道,所以也被视为最大的麻烦。再加上财政收支具有收入弹性大、支出刚性强的特点,而其风险本质就是收不抵支、资不抵债。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地方债破产就是经济最发达的加州,2000年以后,随着加州主要税收因互联网泡沫破裂,加州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但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膨胀让高居不下的财政支出很难消减。到2008年次贷危机又让加州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因为加州是富人区,其税收经过长时间演变就造成了依赖个税收入的情况,同时加州的高社会福利也让它吸引富人,在危机时成为负担。之后的财政发债困难,债务到期,从而陷入泥沼。2012年,三个加州城市大幅裁员,并宣告政府破产,由州政府接管养老、医疗等公共支出。现在有的城市直接投票放弃市政功能,领个垃圾桶都要开车到州政府所在地,报个警,警察可能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到事发现场,不过市民们依然不愿意交税养活一个随时可能把财政玩坏的政府。
  当时的加州的州长施瓦辛格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包括延期现金还款、发行赤字债券、降低新进公务员退休待遇、推行无薪休假、建立预算调节金,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2011年新任州长布朗将加州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提高到13.3%。联邦政府并没有出面为此买单。
  事实上,当州政府出现财务问题,国家财政部还是不会袖手旁观的。1937年联邦破产法中的政府重组破产保护程序对政府重组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政府裁员,减少政府公共事业的支出;增加税收;大力促进经济;债务重组,与银行贷款和债权持有人协商,部分减免负债。
  因为我国的税务征收体系并不完善,同时有政绩要求,在任领导长期存在"投资冲动",再加上我国的地方政府有中央政府承担隐形无限财政担保。这三个背景导致地方债务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
  具体来看,我国的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产生以供消费的政府债、产生固定资产的公共设施债、用于投资的商业债,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审计署在2013年底曾发布了《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第32号公告》,称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
  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其他金融机构的包装打造成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变相融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需地方政府提供隐形担保的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债务。以此前最为常见的政信合作为例,它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信托贷款;二是增资扩股:信托到期时,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溢价受让信托资金所持有项目公司股权;三是应收账款债权:信托公司以信托资金受让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政府的应收账款债权,到期由地方政府偿还信托公司所受让的应收账款债权。中国银行2016年第二季度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提到,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明股暗债"、非法担保等变相举债的行为。
  当然,政府已经使出各种方法去化解这些问题,比如将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市场化、债务转置。同时首次公布2016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余额限额,限制在约17.2万亿元。债务转置就是"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2016年年初,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不管是债务平台市场化还是债务转置,其本质就是为了盘活存量。但是市场化不讨喜,转置规模毕竟有限。有个段子揭示了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地产要稳步上升,抵押品的估价才能上升,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问题就在于,从来就没有只升不降的价格,有供需为条件,价格只会在商品本身固有价值的上下波动。即便,近期财政部金融司提供的了一个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政府负债率约为40%,在国际上来讲风险保持在中低水平。但是税收和担保如此单一的依靠房地产,就像加州依靠个税一样,非常危险。而且在今年增支减收的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个别地区存在发生局部性风险的可能其实是在不断加大的。
  2.个别地区房价飞涨
  北上广一线城市房价一直是高涨不跌,北京二环内的二手房均价已经超过6万/平米,但作为首都,刚需是房价的主要支柱。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房价在2015年的上涨也让全国瞩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深圳新房价格指数同比涨47.5%,二手房同比涨42.6%,楼价涨幅领跑全国。悄悄地,刚需变成了投资,甚至一些有实力的投资客会抱团会通过成立公司、购买"房票"等方式获取购房资格,在看好某个新楼盘后,与开发商协商以某个价格承包下整栋楼,留着自己慢慢卖。泡沫就这么产生了。
  当然这只是个别城市,加上二级、三级、四级城市一算的话,其实中国楼市还远没到构成危机的程度。因为,大众关注的同比房价或者环比房价并不能说明本质问题,商品住宅竣工面积、商品住宅开工面积、商品住宅施工面积,这三个数据才是直接反映开发商的做法和意愿。商品住宅的开工面积指的是当下的房地产开发活动,施工面积反映了一两年前房地产的状态和正在增长的库存状态,竣工面积代表了已经确定的库存,这些才是经济学中的一线数据,反映供需关系的平衡。
  所谓的百城房价只是一种表象,甚至被炒房力量所利用。
  根据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从2014年开始,我国房地产的开工面积其实是一路下行的,当然也是一路降温的过程,并不想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狂热。
  上面的数据是近期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住宅信息,数据上看并不那么好看,也就是说政策已经将曾经紧踩的油门松掉。
  所以楼市的风险不在于它价格存在多少泡沫,而是其中的违规操作。最典型的当属链家违规操作。链家作为一个中介平台,它却染指了金融服务,包括赎楼贷、全款贷、换房贷、个人借款、首付贷、监管贷以及理房通等,也就是一个金融门外汉突然玩起了金融,又不在监管范畴之内,这就太可怕了。为了增加房屋交易,由中介出钱垫付首付款项,或者由中介以低于银行的标准和贷款利息来贷给你钱。还有一种叫做"连环单"。就是业主找到中介,卖掉原有的房屋同时再买房。连环单的客户需要把卖房和买房的时间计算好了,才能够顺利完成两个二手房买卖交易。不过,在现实中,有些连环单的客户没有按时把自己的房子卖出去,从而凑不够要买的房子的首付;有些连环单的客户没有足够的钱去解除原来房子的按揭,而无法完成卖房过户的程序,这些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借到钱,所以还得付费跟中介借钱。问题是,链家的问题并不是个例。此外,他们还发布和制造虚假信息扰乱交易市场。近日链家、太平洋、仁丰、汉宇、我爱我家、佳歆等6家经纪企业通过相关网站,对外发布二手房信息时,以虚构房源、虚标房屋价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误导他人,上海市工商局对6家经纪企业分别处以十三万元至二十万元的行政处罚。再加上中小银行大量推出消费贷、信用贷、信用卡循环贷等等,北上深2015年二手住房交易额增长150%,房价大涨,炒作成风,中介等"场外配资"功不可没。这就又形成了一种环环相扣的信贷与买卖之间的闭环,就如同次贷危机,这种信贷与市场的闭环需要现金流和坚实的信用体系维系的,一旦现金流缓慢,或者市场出现不乐观情绪,这个闭环一定会出现崩塌。
  而且房地产前端的问题也是不少。目前,我国产业调结构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降低很多行业的高产能,像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而这些产业往往都是楼市黄金十年打造出来的,不停的盖楼也就不停的需要这些行业的供给,当楼市降温,这些行业自然也失去的市场,导致产能过剩,行业出现衰落,大到企业,小到从业人员,都被影响。
  更危险的是目前,河南、安徽、甘肃、陕西、深圳、佛山、广州等中小企业特别多的地方存在很多解不开理还乱的三角债,就是现在民企要贷款必须要担保,而担保人自己也有贷款,这样也要人为这个担保人进行担保。我们很多企业又都是拿房地产和土地作抵押,这就让房地产的变动嫁接在三角债的风险上,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
  3.金融创新提速的隐忧
  不久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强调要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其实这个所谓的金融创新有可参考的部分,也有不可参考的部分,唯一相同的就是风险并存。
  比如我们最近常说的"资产证券化"。其是在华尔街,曾经"资产证券化"被视为金融创新的新时代。如何"证券化"呢,其实就是"大规模集成",5万美元、10万美元甚至100万美元的贷款可能没人感兴趣,如果将成千上万个这种贷款放在一起打包,那可能就是个天文数字,成为每个人值得你争我夺的财富,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可以交易这种财富的平台,自由买卖,如果一些产品没有人认购,就还可以将这些产品再次打包,马上就变成抢手货。而财富是体现的呢?就是"未来现金流",在华尔街,任何一个项目,它的价值永远不是你花了多少钱,投了多少成本,而是它未来将回报多少。这其实就是次贷最原始的形态,只不过银行将不合格的贷款也放进去,酿成最后的灾难。中国市场是否能守住底线?伞形信托作为几年前的金融创新,在去年的疯牛和疯熊之中昙花一现,现在已经死在去杠杆的路上。还有嫁接在互联网上的P2P,人们将2013年叫做P2P元年,但是从2015年开始,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这里就像打造"庞氏骗局"的最好平台。
  任何创新其实都有它的底线和游戏规则,一旦被玩坏了,整个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网站目录投稿:山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