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弗洛伊德自述同性恋者并非性变态


  心理阴阳人的理论认为,同性恋者的性对象与正常人恰好相反。男同性恋者会像一个女子那样屈服于男性的体态和心理力量,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女人,要寻求一位值得爱的男人。
  我认为,尽管这一理论适用于许多同性恋者,并没有充分揭示出同性恋者的普遍特征。实际上大多数男同性恋者在心理上保持着男子汉气质,而异性特征很少。他们寻求的性对象也是具有女性心理特征的人。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无法解释下述事实:自古以来,男同性恋者喜欢的男妓,都是装扮成女人的样子来讨好他们。古希腊时代,同性恋者中有许多最具有男性气质的人,他们喜欢那些男孩子,不是因为这些孩子们具有男性特征,而是在他们身上表现的女性特点:腼腆害羞、温柔贤惠、喜好求教和渴求帮助。这些男孩一旦长大,就不再成为男同性恋者的性对象,他们自己也许会爱上别的男孩。同性恋者的对象不是同性,而是具有双性特征的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男性和追求女性两种冲动之间的一种调和,只不过追求对象的身体必须是男性的。因此,性对象就成了主体自身双性本质的一种反映。
  目前精神分析还不能对同性恋的起源作出充分解释,但它已经发现其心理机制,并对澄清有关问题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我们接触到的所有同性恋者的考察,我们发现,在他们童年早期,都经历过一段十分强烈地围绕着一个女性(通常是母亲)的短暂时期。此后,他们将自己认同于这一女性,并把自己当作性对象。也就是说,这一现象的基础是自恋,他们寻求的是跟自己一样的年轻男子,他们爱这样的年轻男子就像母亲爱他们一样。此外,我们常常发现,男同性恋者并非对女性不感兴趣,只不过把女性激发的兴奋转移到男性身上。于是他们在其一生中不断重复着引发性倒错的机制,他们追求男人的冲动不过是不断逃离女人的结果。
  精神分析研究十分反对将同性恋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从正常人中划分出来。我们的研究发现,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将同性作为性对象,实际上在无意识中作出过这样的选择。里比多对同性的固附对正常心理活动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个体的童年,在原始社会以及人类社会早期阶段,选择性对象时不分性别,既可选择同性也可选择异性,是更为常见的现象。此后出现对某一选择方向的限制,才有了正常和倒错的区别。从精神分析角度看,男人只对女人感兴趣,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阐明的问题,其互相的吸引力并非由化学反应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一个人的性态度直到青春期以后才能确定,并且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对此还不完全了解。有时个别因素起的作用很大,影响到一个人在性方面的发展。而总的来说,影响性态度的确定的因素是多重的。在同性恋者身上,往往会发现,占优势的是远古时代的身体和心理特征,表现为选择自恋式对象以及持续的肉体满足。将同性恋者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仅仅是量方面的。在对影响对象选择的因素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一种挫折经历如早年受到的骚扰、恐吓、性活动等等应该重视。我们的观察表明,跟父母双方都在一起十分重要,童年时如果见不到强有力的父亲,往往会导致同性恋。
  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同性恋者的性目的并不单一。男同性恋者并非总是跟肛交联系在一起,手淫可能是更为常见的目的。其实对性目的的限制,在同性恋中比在异性恋更为普遍。在女同性恋中,性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她们对口腔接触更为偏好。
  就目前研究的程度,我们还很难对同性恋的起源作出满意的解释。不过我们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注意到,性本能与性对象的关系并不像我们以前看待的那样密切。有关性变态的研究表明,性本能与性对象的结合是十分松散的,性对象并不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性本能独立于性对象,它的来源也不是性对象的吸引。
  ——性欲三论
网站目录投稿: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