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随笔写作给我带来的改变


  从五月初至今我几乎每天都练习写作,虽然只把一部分文章发布出来,其它的还保存在草稿夹里,但不管发布于与否它们都是我近三个月以来的写作成果。不仅如此,写作还给我带来了其他方面的改变。
  1:
  改善与人沟通的能力。原以为自己与书本打交道的能力大于与人沟通的能力,写作之后才发现书面表达与口头交流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即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对自我思想完成一次梳理和默读,再转化为逻辑清晰的口头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与人沟通的能力产生不小的影响。   尤其完成一篇文章后带来的自信也会提高与人交往的底气。这种底气不是来源于文章的好坏,而是经过深度思考后的写作对一个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这种勤于思考和分析的自信在应对日常人际交往时不会显得吃力,也使得自己更愿意与人交流和沟通,改善交际能力。   2:
  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读书。我把近来所读之书找了出来,发现自开始写作时起读过的书明显翻旧了,书里到处写满了笔记,在每一章结尾处都记下了从别处找来的相关资料。有些书则一读再读,不再追求阅读速度和数量,只求把一本书读懂、读透,像榨甘蔗一样把书里的养分吸收出来,直至剩下"残渣"为止。当读书时,强迫自己做到心无旁骛,进入"正念"的状态,读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收获。之所以这样读书,是"迫于"写作的压力,尤其是写不出来时只能从书本中补充营养,便不可再泛泛而读。   当然,我在读的一定是好书,这一点自有我的确信,毕竟我不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垃圾书籍上。找好书最直接的方法是去书店或者找电子书试读,如未能确定就去豆瓣看评分,大于九分且打分人数一千人以上的偏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看作者是不是还在世的中国人,如果是的话就有刷单评分的可能,避免踩雷和浪费时间的做法是不读这类人的书,哪怕周围的人都在看并极力推荐也要保持清醒,宁缺毋滥。   3:
  同侪效应带来的进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写作上,写得越好就越有可能遇到更优秀的人。当看到朋友们比自己优秀,就有一种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压力,叫同侪(chái)压力。   当我感受到这种压力时,根本不需要像销售人员一样每天通过打鸡血来激励自己,而是即使躺着也可以带来被动的进步,这种感觉很好。写作如此,其他事情也同理。如果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方向,就主动去找同类人并加入他们,在这一群人中会找到自己的榜样,也可以看见身边优秀的人是如何努力的,他们做事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
  坚持一件事情。有人说,坚持读书的人大概只有十分之二三,坚持写作的人不到十分之一,可见写作之难。我已坚持读书十数载,也算在十分之二三人群之中了,如果再坚持写作,将会是十里挑一的人,就冲着这一点,我也应该好好坚持写啊!   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的经历,除了读书,能够让我甘于寂寞并长期去做的事情几乎没有,我想写作可确定为另一件一直坚持去做的事情。当然并不为了写而写,要用作品来说话,这样的坚持才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的坚持只会浪费大好时光。   也许在老去的那一天,双脚走不动了,脸也不帅了,肾功能衰退了,还能在电脑前打打字,写几篇小文,那时一定会感激现在的坚持。   5
网站目录投稿: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