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刘邦在建立西汉之后,诛杀功臣的事情。这些人有一些甚至是从刘邦还在市井之中时便跟随他的人,为他建功立业付出了不少心血,最终虽然被封了异姓王,可是还是死在了这个同乡手中。就连樊哙,还是因为陈平的保护加上高祖驾崩,才幸免于难。刘邦为什么会这么狠心对待一同打天下的这些人? "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据记载,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范蠡写给文仲的信上。好在深谙个中真理的范蠡,没有贪恋一时的权位和名利,及早的摆脱了这种命运。但是汉初功臣韩信,却未能摆脱此命运,在生命的尾声亦发出了此句感叹。 当然,说到杀功臣,首先就要说到刘邦。在他登基称帝时封了七个异姓王,但最终都被自己给杀了。对于这些打天下的时候生死相随的"好兄弟",刘邦缘何能痛下杀手? 刘邦称帝时,封王封侯者百余人,在这些汉初功臣中,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为大家所熟知。韩信、彭越、英布后来皆被诛,又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看来,异姓王在刘邦心里是铁了心要除的。 燕王臧荼是第一个牺牲品,刘邦称帝同年就被刘邦以谋反之罪灭了。第二个便是前面提到的韩信,也就在刘邦称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样是企图谋反。不过刘邦不管是出于念旧情,还是顾忌舆论,当时并没有杀掉韩信。而是5年后,是吕后用计将他处死于长乐宫中,并且诛连三族。 或许刘邦深知得天下不易,而守天下更难。所以猜忌之心越重,就越残酷无情。使得功臣和将士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杀掉。正所谓,不逼不反,还真就有人被逼得反了。韩王信(这里区分一下,这里的韩王信与韩信不是同一人)就是一个例子,在惶恐中干脆公开投降匈奴,但最后还是被刘邦杀了。 刘邦有一个同乡卢绾,在刘邦还是市井之徒时就跟随他,既是患难与共的朋友,更是心腹和亲信。刘帮称帝后,卢绾被封燕王,但最后还是被刘邦盖了一个企图谋反的帽子。 阳夏侯陈豨被逼反时,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劝彭越一同谋反,彭越犹豫着没有答应。刘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将他逮捕后处死。更为残忍的是,杀了彭越之后,为达到震慑作用,竟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再分赐给各诸侯和功臣品尝。此事后,大家更加胆颤心惊。也因此,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就这样,在短短7年之内,刘邦就利用各种借口,将自己亲自分封所有异姓诸侯王相继铲除,唯一幸免的只有长沙王吴芮。 那么,为何异姓王这么不受刘邦待见?可能缘于异姓诸王都有兵有将,很多却无忠诚之心。而许多有功将领,对于功劳和赏赐一直存有争议,安抚稍有不当就有可能投奔异姓王挑事作乱。当然还有不让人省心的,六国之后。所以,为了自己苦心打下的天下,宁可错杀,也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