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伟 王少英 郑瑜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7年5月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实施效果与推广途径的研究—基于石家庄平山县的扶贫现状"(201701630) 摘 要:为了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石家庄市P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施推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本文通过P县扶贫现状来分析"政银企户保"扶贫政策的推广途径以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带领广大人民摆脱贫困就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坚定目标。到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已成功带领七亿多农村人口成功脱贫,但仍有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中国所有贫困地区和人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脱贫攻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河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思想,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在全省贫困县(区)大力推广"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保险"(下边简称"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金融支持。本文以石家庄市P县的"政银企户保"为例,分析该政策的推广途径以及实施效果。 一、政银企户保扶贫政策简介 "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是河北省为了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在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的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模式,目的在于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全力支持扶贫工作。 在"政银企户保"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负责为农户和扶贫企业牵头对接,引导合作银行、信用社等向扶贫企业和贫困户发放贷款,并成立扶贫贷款担保中心,用扶贫资金打捆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贷款担保基金和不少于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并通过同行业竞争方式选择合作保险公司,开设贷款保证保险,从而达到分担信贷风险的目的。同时还建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为金融扶贫政策提供便利;合作银行、信用社根据政府设立的担保基金额度,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再根据贷款人的信用评定,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担保放贷手续,对符合要求的小额扶贫贷款,还实行免担保、免抵押。"企业"是指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扶贫龙头企业等,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鼓励贫困户将资金、土地和山场林地等投入到企业中,或是贫困户在相关企业的带领下进行自主农业生产,进而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也可使当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险公司"在扶贫工作中创新保险品种,当贷款发生损失时,政府的扶贫贷款担保中心、合作银行及保险公司按照1:2:7的比例共同承担贷款本息,从而降低合作银行的贷款风险;当乡(镇)贷款不良率达到3%时,保险公司将启动熔断机制,暂停该乡(镇)的贷款业务,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会三方联手,对不良贷款问题进行调差整改,减轻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的经营风险。 二、P县的政银企户保推广途径 P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立足当地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一)灵活发放贷款,助贫困户脱贫 精准扶贫初期让金融机构贷款给贫困户并不容易,而且绝大部分贫困户也不愿意贷,为了打消银行和贫困户的顾虑,P县推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合作银行以贷款贫困户的信用评定为依据,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向贷款贫困户提供贷款服务。P县共有2万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促使政银企户保扶贫政策惠及更多贫困户,让这个使贫困户、企业、银行、政府共赢得好政策广泛推广,P县农村信用社突破原有政策的"框框",如果贷款贫困户的户主年龄不符合贷款条件,户口本上其他年轻成员可代为贷款。例如村民史某今年58岁,想申请扶贫贷款,但史某的年龄再加上3年贷款期,年龄超过了60岁,不符合贷款条件,但可以户口本上26岁孩子的名义贷款。 对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经济组织获得的贷款,在帮助贫困户获得收益后,县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贴息,带领的贫困户越多,贴息越多。在扶贫企业中,如果贫困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60%(含)以上的,贴息100%;如果贫困人数占员工总人数的30%-60%的,县政府贴息50%;如果贫困人数占员工总人数不足30%的,县政府不予贴息。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理优势 精准扶贫进程中,P县将扶贫开发与太行山的生态绿化相结合,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扶持政策,宜果则果、宜林则林,重点推广园区、农业大户、合作社和村集体四种模式。为激发当地农民的积极性,达到"政府要绿、农民得利、社会受益"的目的,P县采取"财政投一些、部门单位拿一些、社会各界筹一些"等办法,加大造林绿化投入力度,创新多种经营模式,扩展产业链,鼓励"公司+农户""互联网+农业"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引导当地居民利用电商平台进行特色农畜产品的销售。P县还与河北365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农产品进城销售搭建了平台。P县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且交通便利,从而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推广"大景区+农家乐"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扶贫旅游村。 (三)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指导、结对帮扶 P县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建立了包含1013个项目的脱贫攻坚项目库,全县共有260个贫困村,实现村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家家戶户都有自己的增收项目。对全县2049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产业脱贫,促进劳动力由单纯的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同时加大对外出务工贫困人口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对247名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搬迁脱贫,分年度、有计划的实施易地搬迁,还确保贫困人口搬迁后居住条件有所改善,能尽快就业、致富,摆脱贫困;对723名贫困学生实行教育脱贫,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建立建档立卡贫困生档案,并加大对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待遇;对19636名农村低保、五保人员实行政策兜底脱贫,完善贫困地区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针对特困人员,P县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机构建设管理的有效方式方法;对2182名因病贫困人口,则实施医疗救助脱贫,以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为主,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托底政策和工作机制,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因病就医的经济负担,防止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为了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P县采取"财政撬动、整合打捆、金融服务、项目争取、社会帮扶"的新思路,累计投入、整合、使用扶贫资金7.7亿元,并探索建立了检察扶贫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 (四)创新扶贫机制,完善考核机制 为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P县创新扶贫机制,探索建立"大产业覆盖、小产业带动、点对点帮扶"的扶贫新机制,还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发展"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构建起了"点""线" "面"结合的精准脱贫支撑体系。P县创新实施了"互联网+检察扶贫"新机制,检察扶贫网络平台上集资金报备与公示、资金流向统计分析、资金发放信息、举报维权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防止扶贫资金被贪污、挪用、侵吞、私分。 在扶贫进程中,P县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完善原有扶贫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在新的考核机制中,加大脱贫工作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由最初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转变为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引导各乡镇和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上。采取县抽乡、乡抽村的方式随机抽取调查样本,对扶贫工作先进典型给予通报表扬,并记正面清单并给予资金奖励;对抽查评估中发现问题的进行警示约谈并记负面清单,通过严格奖惩,在全县营造脱贫攻坚"比学赶超帮"的浓厚氛围。 三、P县的整体扶贫效果 "政银企户保"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5月份,P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029亿元,惠及61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P县发展旅游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在此期间全县共发展国家4A级以上景区11家,发展旅游专业村50个,发展农家乐613家,覆盖贫困户1748户4097人,实现人均增收1058元。 发展产业扶贫。对全县43家农业园区和50家扶贫龙头企业,整合扶贫资金给予支持,并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贷款、打工等方式,获得相应收入,进而带动209个贫困村8791个贫困户23509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其中泓润生态园还建成了北方最大的热带水果基地,并且获得"全国四星级休闲农业园"的称号,同时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的45个贫困村2397户4788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全县林果产业覆盖115个贫困村4206个贫困户,带动贫困人口10333人实现人均增收464元。 发展光伏扶贫,抓住"国家光伏扶贫試点县"的契机,积极探索扶贫新思路,充分利用周边的荒山空地和屋顶,率先支持贫困人口发展光伏发电,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先后建成集中式扶贫光伏发电站项目3个、村级扶贫光伏发电站73个,重点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的最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共覆盖21个乡镇、73个村、6354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贫困群众持续受益20年。P县在"政银企户保"政策下还发展了电商扶贫,养殖扶贫等特色项目。2015年P县有贫困户20172户,贫困人口46632人;到2017年贫困户还有1849户,贫困人口3606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84%,到2018年贫困发生率降为0.16%。 结束语: "政银企户保"是河北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道路上实施的一种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也是一边探索一边推广。P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势自东向西逐渐增高,最低点与最高点海拔相差2161米,三面环山。深山之中信号微弱,对部分村民接收外界实时信息有一定的影响,想帮助贫困村民做好电商,首先要做好网络覆盖工作,解决信号问题;部分村民无规划畜牧养殖,导致山林中牲畜粪便随处可见,因而支持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建成生态循环养殖生产模式,既保证正态环境,又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还可以为贫困人口增收;P县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但部分旅游景区特色不突出,缺乏有效的宣传方式,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发掘特色旅游景点,打造农家乐,衍射带动周边贫困乡村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打造特色旅游扶贫村。P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紧跟国家精准扶贫的脚步,逐渐走出一条具有"金融扶贫输血、产业扶贫造血、防止返贫养血"特色的扶贫道路,最终被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参考文献: [1]王旭.A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案例分析[D].河北大学,2019. [2]孟凡静.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3]郭小卉,段胜英,冯艳博.河北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01):39-46. [4]王晓静,任迪杰,闫鹏飞.平山县坚决打赢脱贫出列攻坚战[N].河北日报,2018-06-20. 作者简介: 王松伟(198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经济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