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印度尼西亚,你会想到"千岛之国"、"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大国(领土面积)",还是"美丽的巴厘岛"?殊不知,印尼这个被佛教与印度教包围,又远离伊斯兰教中心的国家,竟然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近3亿的印尼人中,有超过87%的人为穆斯林。那么,今天印尼的伊斯兰教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个看似分散的群岛国家却拥有如此庞大的伊斯兰教群体呢? 印尼地图(局部) 一、伊斯兰教进入印尼 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的主体结构是由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巴布亚岛、苏拉威西岛等若干群岛构成,其中零星的还有像努沙登加拉等大小不一的群岛。 除了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交通较为便利外,其他岛屿之间因为交通不便,致使每个岛都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如苏门答腊的巴塔克人文化、米南伽保文化与亚奇文化,爪哇岛的爪哇文化,苏拉威西岛的望加锡文化,而距离爪哇岛最遥远的巴布亚岛(伊里安岛)文化的分布则更加多样化。 有民族特色的印尼建筑 多样化的种族使得印尼在荷兰人进入之前一直未形成统一的政权,而荷兰人利用先进的文明与武器将分散在印尼诸岛且相互独立的各个民族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今天的印尼(笔者摄) 从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未停止它不断向外扩展的步伐,对水资源短缺且荒漠化严重的阿拉伯人来说,经商成为了他们必然的选择,这也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种子。 许多阿拉伯人不远万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从西亚一路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至中国广州、泉州、宁波等地,然后再装满货物返回家乡。船只长途跋涉的迁徙必然需要可以落脚休息的据点,那么分布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交汇处的岛屿,如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栖息之地。 二、印尼地区第一个伊斯兰政权的建立 慢慢地,这些栖息地上的伊斯兰教徒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人就选择留了下来,并在此定居。至13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衰落,皈依伊斯兰教的印度古吉拉特人成为了新的传教接力手。这次他们不但掀起了第二波传教高潮,并期望通过海上贸易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至13世纪末期,在今天苏门答腊西北角的亚齐地区,出现了东南亚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政权。 班达亚齐至今仍保持着浓厚的伊斯兰教氛围(笔者摄) 三、伊斯兰教在印尼的崛起 与此同时,在1292年,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归国途中,在苏门答腊西北部发现了一个穆斯林城市八儿剌,这是东南亚伊斯兰政权最早可查的文字记述。 久而久之,伊斯兰势力开始慢慢被地方统治者所接受,这些掌握海上贸易实权的统治者开始在村庄与港口间建起新的清真寺。亚齐商业繁荣,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只要信仰伊斯兰教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由于亚齐等地商业经济发达,吸引着一批非商人阶级的到来,他们的到来为伊斯兰教在印尼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些商人与上层贵族逐渐意识到,谁控制了海上贸易的主动权,就意味着谁占据了攫取商业利润的先机,而伊斯兰教就是他们巩固这一先机的重要工具与手段。 今日的马六甲海峡(笔者摄) 14世纪末期,苏门答腊中南部的三佛齐政权亡于满者伯夷,其王子拜里迷苏拉一路沿海陆出逃,在今天的马六甲市重新立国,并在1414年皈依伊斯兰教,改名"沙苏丹"。 到了马六甲第五代君王穆扎法尔的统治下,马六甲帝国的商业经济也越发繁荣,至此伊斯兰教被定为马六甲帝国的国教,这个跨越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伊斯兰政权正式宣布崛起,并由此开始牢牢地掌握着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马六甲帝国在发展商业,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还得到了明朝的庇护,成为郑和七下西洋的主要的贸易中转站。 马六甲民众至今仍然敬仰郑和(笔者摄) 马六甲王国的建立加速了南亚、西亚与爪哇岛之间的贸易进程,贸易的交流直接促使伊斯兰教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爪哇岛,并逐渐取代了佛教与印度教在爪哇岛的宗教地位。 但好景不长,马六甲王国于1511年被葡萄牙人彻底攻陷,马六甲国灭。但马六甲的灭亡又让印尼的伊斯兰教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葡萄牙人普遍信奉天主教,所以众多的马六甲王室、贵族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纷纷逃往印尼诸岛。 这时,位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已经被麻若巴歇王朝与谈目王朝取而代之,至15世纪,谈目王朝成为爪哇地区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而在苏门答腊岛、苏拉威西岛上也都开始皈依伊斯兰教。 文史君说 印尼各个岛屿原先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与佛教,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伊斯兰教逐渐替代了佛教和印度教在印尼的宗教地位。后来,印尼各岛之间海上贸易兴起,加上伊斯兰教东传,都加速了伊斯兰教在印尼诸岛的传播。从最初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政权亚齐王国的建立,到跨越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帝国的建立,这些伊斯兰政权的建立为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印尼成为穆斯林最多的伊斯兰大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尼古拉斯·塔林:《剑桥东南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美贤:《印尼史-求同存异的海上神鹰》,(台湾)三民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