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者对话,10分钟读懂一本好书, 点击上方△书语人间关注我们哟!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244本书 《手把手轻松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 今天,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手把手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一书的共读。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了解到了为什么应该买保险,应该优先购买那种类型的保险,和如何计算保额和每月应该花在保费上的金额。(更多内容,请戳:你应该怎么买保险?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答案!(内含险种介绍)) 然而,在打开了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介绍后,我才发现,保险里的学问远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多。 图 | 5种意外险横向对比 举个例子吧,先看看下面三个重大疾病险: e生健康返本型重大疾病险; 护身安康终身重疾险; 幸福祥鸿重疾保障计划(分红险); 这名字既然不一样了,那保费和赔偿金额也就完全不同了。再加上消费、分红、返还等字样,你究竟是该买哪个呢? 来和灵遥一起回归保险的本质,看看好钢都该怎么用在刀刃上吧! 01.
保险名字里的玄机: 一切都是为了客户需求呀~ 最初,保险也很简单,和「期权」很像:客户付钱,在合同期内,如若达到了理赔标准,那么保险公司将会按照约定,把钱赔给客户。 直到有一天,客户一算账:不对呀,我要是没事的话,钱不是白花了吗?我要是有事,那不是花钱买事吗?晦气,不买。 于是,为了迎合客户「返钱」的需要,保险公司开始提供「返还型」保险,也就是客户定期把钱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合同终止的时候,把扣除了保障成本的钱返还给客户。 不过,考虑到了成本,成本自然也比消费型保险要贵上那么一丢丢,价格几乎可以等同于消费型保险价格,和返还成本的总和。 这时,有的客户一想,觉得买的保险能在有生之年拿回本金,至少交的保费没有浪费掉。不过,有的客户不干了,你只退还保费,那这段时间的利息收益怎么算呢? 为了帮助客户「赚钱」,保险公司想了想:行,这样吧,我们把扣除保障成本以外的钱,都拿去投资,如果有收益,我就把收益分给客户吧~ 于是,分红险横空出世,保险公司和客户皆大欢喜。 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里最值钱的「精算师」可不是拿来当「摆设」用的。 你无论是消费险、返还险还是分红险,人家保险公司早就把自己的运营成本和要赔偿给客户的钱给算好了,赔给你的保额还是那么多。至于,你想要的其它功能,请额外掏一笔钱吧。 现在,你明白了吗? 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其实就是,把大家的小额资金汇集到一起,来赔付大额资金之余,顺手赚走中间的差价。 当客户的要求从消费、返还,再增加到了分红的时候,保险的功能也从「单纯消费」变成了「消费+投资」,盈利空间反倒是大幅提高了呢~ 图 | 保险公司2018年利润排名:你看看哪些大保险公司,吓死个人~ 02.
保险定价公式:你的保费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说完了保险产品的进化史后,我们来看看保费的构成。 现在,我们站在经营者角度来思考,你若是想要开一家能够盈利的保险公司,你会怎么做? 首先,羊毛出在羊身上,经营成本总得先cover掉吧? 好了,接着是风险成本。 这个比较复杂,既要考虑到购买保障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要考虑到意外和重大疾病发生的概率,还要考虑到产品的购买人数,一般来说由公司里的精算师来计算。 考虑完了经营费用和风险成本,我们来看看客户的额外要求「收益」,这一部分的钱,同样也是需要客户自己出的。 毕竟,保险公司也不会傻到自己拿出一笔钱来帮客户赚钱,再把利息全部返还给客户。 好了,我们来看看保险产品的定价表。 图 |《手把手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 你有没有发现,整个商业社会都奉行着一条「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真理? ——除开保费里真正能够为你带来保障的部分,返本和分红,其实都是在拿着你的钱去投资,然后再把收益返还给你。 一旦你自己可以做出远远高于保险公司可以给你的收益,那么你不妨回归到买保险的初心——「保障」,让产品越简单越好。 03.
保险产品面面观: 消费型 vs 储蓄型 vs 分红型 现在,我们来看看消费型、储蓄型和分红型保险都该怎么选。 一开始会考虑到储蓄型保险,无非是觉得自己如果最终没有出意外(这当然最好),还能够把这笔钱拿回来。 不过,在读了前面的内容后,相信你已经明白,你拿回来的其实是你自己多交的钱,保险公司只是起到了一个「代你存钱」的作用。 那么,你是否应该购买储蓄型保险呢?这个主要是看这笔钱怎样来运作,带给你的收益率更好。 我举个例子,本来10元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保险公司收了你100元,10元用来解决问题,90元帮你存着。到期时如果没有发生理赔,这个90元增值到100元,回到你手里。 好了,这段时间里,你若是自己可以用这个90元赚到120元,那么,放保险,你相当于亏损20元(=120-100,应该拿到却没有拿到的,算亏损)。 但是,如果你投资运气也不好,90元亏成了70元,那么,放保险里,你倒赚回30元(=100-70)。 当然,真实生活并不会这么简单,你还得考虑两个保险的保费,这无疑又会放大你的利润差。 对比完了储蓄保险和消费保险后,我们再来看看分红保险怎么样。 有句俗语叫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充分说明了在买卖成交前,商家是怎样把自己的产品捧上天的。保险同样如此,也是商业行为,在推销分红险的时候,当然会着重告诉你福利咯~ However,说好的分红能否拿到手里,可就得靠运气了。因为,「分红」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行为,可以给你多少,得看本年度的经营情况和下一年度的经营安排。 也就是说,就算是今年保险公司业绩喜人,它也能会为了下个经营年度扩宽商业版图的野心,把应该分给你的钱拿去开分公司。 所以,为了不确定的分红,先去支付额外的购买成本,是一件很不理智的行为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消费型保险。 一开始,我们会觉得买消费保险是一个很亏的事情,尤其是没什么事情发生,这钱就白白地交给了保险公司。 但是,在明白了保险的实质后, 你将会发现「消费型保险」才是保险中杠杆最高的产品,因为,在同样的保费预算下,唯有消费型保险才能够给你提供最高的保障。 其实,这与你购买保险的初心,防范风险,给家人带来保障也是一致的。 04.
定期 vs 终身:预算不够怎么选? 说完了消费、储蓄和分红险后,我们来看一下保险的时间。 按照时间来划分,保险可以分为长期险和短期险(一年险)。其中,长期保险可以根据保障时间再分为定期险(10年、20年或保障至60岁)和定期终身险。 那么,到底保障多少时间才合适呢?就从寿险开始研究吧。 回到购买寿险的初心,是为了转移在自己因为意外离开人世时,留给给父母、配偶和孩子的资金风险。 然而,等我们到了60岁的时候,孩子已经多半已经成人,能够自食其力了,好像也没有再保障孩子的必要了? 于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作为「责任险」的寿险,肯定是保额更重要。 还有一个说法,是购买与房贷年限相同时间的寿险,让家里人不用在自己意外身故后,替自己承担一笔高昂的负债。 说完了寿险后,我们来看一下重疾险怎么办。 理论上来讲,人年纪越大,身体越容易出问题,但是,如果一直保障到自己离世的那一刻,保费的价格又会很贵。 于是,便有了一个新的替代方案,即「买定投余」,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购买相对便宜的产品,同时把节省下来的钱,自己用来理财。 举个例子,一个人今年30岁,重疾保障额度需求为30万元,两种方案如下: 图 |《手把手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 如果你选择方案A保障到终身,那么,你每月的保费会比你保障到60岁高4000元,30年下来就是12万元。 但是,你如果把这个每年省下的4000元用来理财,假设年度收益率为5%,时间是30年,那么到了60岁,你会有24万元的理财收益。 图 |《手把手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 此外,60岁前,你每年还有一大笔节省下来的医疗费,可以用来投资理财。 于是,你每年实际重症保额 = 定期重症险30万 + 理财差额,一对比发现,不仅可以cover到自己到离开人世前的全部费用,还有额外钱。 图 |《手把手搞定全家保障:奥斯卡保险通关指南》 若是加上一个牛市,你还将会有一大笔额外的旅行经费,和子女教育经费。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不得不说,贪婪是人的天性,谁都会在理财的时候,希望自己手里的一笔钱,可以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益。 但是,如果你有在头脑中建立起「成本意识」,那么你会发现,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这笔钱你如果把它们用在做别的,收益将更加可观。 因此,无论你买什么,牢记你的初心是很重要的。 比如,喜欢储蓄产品的小伙伴,可以告诉自己,买消费型,省下的钱自己理财,到期返还给自己,还有额外收益; 比如,喜欢分红产品的小伙伴,可以告诉自己,买消费型,省下的钱在自己理财,到期分红给自己,还有很多; 比如,喜欢终身产品的小伙伴,可以告诉自己,先买到60岁,剩下的钱自己理财也能轻松cover到。 有了寿险和重疾险后,你再把钱用在性价比高的1年期消费意外险,便搭建起了一套超高性价比的保险体系啦。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