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校教师引进工作初析


  郭磊  钱思
  摘要:优秀师资力量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引进工作作为高校师资力量补充的重要途径关系着高校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目前高校教师引进工作的现状入手,对当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进而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师引进;人才引进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国家民族的强大本质上离不开教育事业强大的重要观点。高校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载体,从它诞生起就担负着广泛科学领域探索和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作为高校灵魂的教师队伍建设就成为是否能更好履行这些重要使命的关键。本文将从目前教师引进现状入手对目前高校教师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一、高校教师引进现状
  自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类引才措施的推行为高校师资力量的补充和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尤其是包括"青年千人"计划等在内的人才项目的实施,吸引一批海外优秀的青年学者回国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显著提升了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引进工作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教师粗放引进仍为主流
  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质的提高需基于足够的量,数量提升是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高校师资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以往高校在人才竞争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处于劣势,但随着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高校在人才竞争方面逐渐扭转了这个局面。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截止2017年,中国在海外的留学人员达到一百多万,这样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为国内高校的师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这些有利条件下,高校对高素质师资引进的需求被充分释放,更多具有优秀学习工作经历的青年学者选择进入高校,加入到教学科研行列中来,给高校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但同时,高校对各类优秀师资需求缺口很大的问题依然突出,高校无论在传统优势学科还是薄弱的科研领域仍需补充大量的优秀师资,因此不拘一格、粗放的引进方式仍然是当前高校师资引进的一个特点。
  2、教师引进评价标准系统化程度逐渐提高
  建立符合学科建设和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师引进评价标准体系对高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整体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往唯学历论的评价标准现在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对整体学科规划和师资水平精确定位的需求,师资评价标准正逐渐向着更为严格,全面的方向转变,侧重于结合学科发展规划、精确定位引进师资综合水平的系统化评价标准正逐步取代片面追求学历的评价标准成为引进师资的主要评价方式。这表现在高校以学科布局,教师梯队建设作为宏观尺度,对引进教师进行包括政治素质、学习工作经历、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學术成果、学术领域活跃度、研究方向前沿性等方面在内的全面系统的评价,将优秀师资引进定位于高校学科发展的大布局中,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有机结合、稳步发展、共同繁荣。
  3、教师引进国际化程度提升
  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拥有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优秀国际教育背景的教师是建设世界一流教学、科研、学科平台的必备基础。在这一基本趋势的推动下,国家出台了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诸多政策助力推动高校教师引进的国际化进程,高校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逐渐放开思路,走出国门,加大了对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留学人才、外籍人士的招聘力度,增加了具有国际背景的教师比例,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同时,随着教师引进国际化程度的加深,高校与国际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更为密切,提升科研水平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教学水平。可见,教师引进国际化是高校寻求发展的需求决定的,不断提升教师引进的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高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
  4、教师流动成为常态
  教师流动通常可以理解为一种师资资源的再配置,通过这种再配置使得原来存在不平衡发展的教师资源获得调节以更符合社会整体对教师资源的需求。目前高校之间的教师流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各层次各类型的师资在不同教学科研机构间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高校之间正常的教师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师资资源优化配置的进程,各高校通过自己的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方向吸引相关领域的优秀师资力量,同时各专业领域的优秀学者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平台,这样的双向选择为教师流动创造了合适的通道,使得优势学科、重点研究领域能够汇聚更多优势力量,而原本过剩繁冗的部分也可以通过教师流动进行精简优化以实现更高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来看,正常的教师流动促进了高校之间的交流和资源互补,也促进了学科均衡发展和师资结构的优化,教师流动的常态化正逐渐被广大高校所接受。
  二、高校教师引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一个集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于一身的机构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高校师资引进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
  1.粗放引进方式带来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引进工作中片面追逐优秀教师引进数量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大量引进各类优秀的师资力量,一方面是高校力图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学科均衡发展的需求,当有限的资源被不加区分的进行配置,就可能导致引进的教师与实际学科建设需求之间的脱节,从而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高校评价体系中偏向数量型指标的标准也加剧了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高端人才数量、高水平论文数量等指标被作为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参数,这使得高校的教师引进更倾向于能产出更多高水平论文的领域,更多的资源被功利性的配置在能带来指标性提升的学科,这种片面粗放的引进方式也可能会进一步使高校陷入排名之争而忽视自身的学科平衡健康发展的初衷。
  2.引进教师评价标准的制定存在难度
  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引进教师的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定一套符合高校学科建设规划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已经成为高校保证师资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制定这样的评价标准涉及到很多因素,从学科建设到团队建设,从梯队建设到个人发展,从宏观布局到微观实施,这个标准已不仅仅是评价个体的水平,而是把个体放进整个学科发展的宏观尺度下进行综合评估,从简单的个体评价转变为复杂的结构性评价加大了标准制定的难度;其次,评价标准的设计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中寻找符合现实环境的最佳结合点,这种动态更新的特点进一步增加了评价标准的设计难度。可见,评价标准设计的难度存在于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深究和探讨以寻找解决之道。
  3.教师引进与教师流动的矛盾
  教师流动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特点一直与教师引进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但又紧密相关。首先,教师引进与优秀师资流失是相互对立的。从师资流失的原因来看,其一是高校在教师引进时未综合考虑教师自身情况和学校学科现状,导致教学科研平台与引进教师的发展规划需求不符导致的流失;其二是引进教师在新环境中的适应程度不佳,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环境中出现磨合不顺的时候产生的流失。优秀师资资源的流失会导致教师引进的成果大打折扣,增加学校的人力资源成本,这样的流动对学校的发展是有负面作用的。其次,师资的优胜劣汰又是教师引进工作的重要辅佐。教师引进工作中,当出现引进教师的实际发展与学校预期目标产生较大偏离时,就需要通过流动的方式进行筛选,将已不符合学校教学科研要求的人员岗位进行调整,从而使学校的资源在引进教师的优胜劣汰中保持高效的运转。可以看到,处理好教师引进与教师流动的关系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何在教师引进工作中尽量避免优秀师资的流失,同时又能通过正常的流动筛选掉不符合要求的人员,真正把引进与流动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总结。
  三、高校教师引进工作的思考
  高校教师引进工作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则关乎当前学校在业界的综合竞争力,远则关乎学校未来的发展。做好教师引进工作需要立足眼前,剖析问题,高处着眼,开拓创新,以宏观布局加微观细化的方式有步骤的推进,切实做好找的来,留得住,干得好的引才工作。
  1、贯彻党管人才的战略思路,坚持有才先有德的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路。这一方面突出了党在人才强国建设"顶层设计"中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同时也体现出党爱人才,党聚人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政治魄力。教师引进工作作为人才工作的一部分,也需坚守这个原则,只有坚持党管人才才能切实保证教师引进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走弯路邪路。所以在教师引进工作中,我们需要坚持原则,以教师的政治素养作为基本要求,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把视野扩展到全球,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结合学科建设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精确引才措施
  高校教师引进工作目前正逐步由粗放型引才向精确型引才的方向发生转变。在经历粗放引才阶段后,不少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片面追求数量,盲目扩大引进教师规模虽短期能带来一些指标的提升,但同时也造成了包括学科发展不平衡,人员扎堆严重,资源浪费严重在内的很多负面影响。因此,在重新审视高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托学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和重点研究平台的建设需求制定动态、精确的教师引进措施,就成为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推动学科发展,实现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工作重点。围绕这个目标,高校需综合考虑整体学科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制定精确引才方案,同时还需考虑教师梯队建设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将个体的培养与教师队伍的建设紧密结合,构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氛围。可以看到,宏观到微观的诸多因素决定了高校精确引才措施制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引才措施的制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建设。
  3、改进和完善现有教师引进评价标准体系
  教师引进评价标准对教师引进工作至关重要,完善的教师引进评价标准对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梯队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有教师引进评价标准普遍存在着评价片面和角度局限的问题,已逐渐不再适应目前高校的快速发展,因此进一步改进完善引进评价标准就成为目前高校教师引进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评价标准的改进完善需转变以往片面以学缘背景学术成果为单一评价标准的思路,将引进教师的评价标准放在学校整体学科发展和教师梯队建设布局中来,解决"能不能用"和"怎么用"的问题,使每位教师的定位既符合学校在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划,也能符合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教师引进评价标准不仅是教师的甄选机,更是高校教师梯队建设这台大机器的装配机,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师引进评价标准,使之从功能单一的准入标准逐渐升级为包括教师水平判定,个人发展规划,教师梯队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在内的综合性评估工具,是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4、建立严格系统的引进教师考核程序
  引进教师考核是教师引进工作的前置程序,完善的引进教师考核程序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为保证教师考核的公正性和规范性,一般考核程序应包括人员遴选,试讲,教授会面试考核,公示,学校审核和校级综合评审评估等若干步骤。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候选人在同行领域中的水平,借助校内外甚至海内外的大小同行专家通讯评议有助于在一个更大的范畴中对候选人学术水平所处的高度进行准确的评估。引进教师考核应围绕微观层面的教师素质水平考核和宏观层面的学科建设需求考核两个部分开展,微观层面主要考核候选人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内容,用于评价候选人在专业领域方面是否符合教师要求,宏观层面的考核主要是从学科布局需要,教师梯队建设和学校远期发展规划方面论证候选人是否符合要求。两个层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严格的教师素质考核为学科发展的宏观目标提供了基础,系统的学科建设、教师梯队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5、拓展教师引进渠道,多线布局
  优秀的师资力量一直都是各大高校竞争的焦点,争取更多的优秀师资无疑为高校在未来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坚实基础。高校的教师引进工作需打开思路,全线出击,上至学校有计划的组织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公开招聘、专场招聘、学术论坛和特邀报告,中至人事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单位利用广告媒体、专题讲座、学术会议,下至在职教师利用邀请互访、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多种渠道齐抓共进,把握与优秀人才接触、合作的机遇,努力为引进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在引才工作中,"以才引才"也是教师引进工作中的重要抓手,高端人才具有突出的学术贡献,在专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關系和人际脉络,利用高端人才在业界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搭建引才渠道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的引才工作需摒弃看天吃饭、坐等靠的想法,需善于发动学校各级单位的主观能动性,上下配合,内外协作,努力拓展引进渠道,多线发力才能实现引进工作的蓬勃发展。
  教师引进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百年大计,于现在于未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环境中,高校必须坚持以"党管人才"为指导思想,立足学科建设需求和自身实际,剖析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引进标准体系,制定精确的引进规划,规范考核程序,并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引才途径,使引进工作为高校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海燕.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未来[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2]李卓.浅谈高校人才引进工作[J].人力资源2012,(12)
  [3]徐宁.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工作研究2015,(6)
  [4]孟祥福.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之窗2017,(2)
网站目录投稿:碧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