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这个包罗万象的话题中,习惯一直是一个高频词,它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习惯有多重要呢?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这样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好习惯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坏习惯毁掉孩子的一生。 作为家长,我们能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么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呢? 其实,所谓习惯,不是单一的,我简单将它分成了四类:即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人际交往的习惯。孩子的习惯问题可能有很多表现形式,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至少我听到这样的几个问题比较常见: - 我家的孩子永远都不好好吃饭 - 我家的孩子东西乱作一团,从不收拾 - 我家孩子需要盯着才写作业 - 我家孩子总喜欢和小朋友打架 那么,我们不妨从生活习惯开始,说一说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说来奇怪,接触了这么多家长,瑞思PTA(家长教师联合会)教育讲座也搞了这么多次,第一高频的常见问题是"我家的孩子永远都不好好吃饭"!其实,当我们挑出家长的身份想想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解决。不好好吃饭怎么办?答案很简单,饿着,即我们常说的"饥饿疗法"。 饿是为了感觉到饱的幸福 家长朋友们之所以觉得吃饱了很幸福是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曾经被饿过,我们知道饿的滋味不好受,不舒服,所以才觉得吃饱了的感觉特别幸福。 今天的孩子,胃从来没有被真正排空过,从一早醒来开始就被家长用早餐、加餐、甜点、水果、牛奶一直不断地填,到了中午也没有很饿。不好好吃饭,情理之中。现在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却大量吃各种零食的后果经常是体重超重。世界卫生组织对营养不良的定义其实包含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像索马里难民营里那种面黄肌瘦的状况;第二种是体重超重,因为这种情况说明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脂肪摄入太多,纤维素摄入不足。 所以,在实施饥饿疗法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不让孩子有饥饿的感觉,并不是给了他幸福,而是剥夺了他幸福的权利。"饿"不是目的,而是还给孩子"饱"的幸福。 饥饿疗法的操作方式 饥饿疗法并不复杂,但是操作起来却有一些小方法。 第一,既然要饿,那就必须先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是一个deal,不是一个punishment。 无论与多大的孩子沟通,都一定要本着尊重的基础,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无论ta多大)。所以,如果孩子不吃饭,一定要坐下来沟通。"你确实不打算吃饭啦?是你自己选择不吃的么?那从现在起一直到晚上都没有东西吃,可以么?你自己啦?"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过于严厉的方式也不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 第二,给好时间节点。跟孩子沟通完毕之后,一定要给出一个时间节点。 比如,孩子如果是中午不好好吃饭,自己答应不吃饭了。那你需要告诉ta,从现在开始截止到晚上吃饭之前(比如6:30),是没有东西吃的。所有的零食还有水果,都不能吃。饥饿疗法不是随便饿,也不是无节制的饿,明确的时间概念也有助于孩子能够知晓什么时候可以再次进食。 第三,说定规则。在这段饥饿疗法的时间过程中,不能吃东西,不能喝一切有甜味的水(无热量摄入)。 也就是说,沟通好了要做的事(没东西吃),这个事情持续的时间(比如6小时),最后一定要明确规则,就是这6个小时完全没东西吃,只能喝水(白开水或者矿泉水等),但是不能喝有甜味的水(包括碳酸饮料、果汁和乳酸饮料等)。就是说,任何有饱腹感,或者可以提供热量的东西都不能吃。 曾经有家长在听过我讲座之后回家尝试了饥饿疗法,之后告诉我不管用。我只问了一句,家中的零食藏好了么?家长不好意思地笑了。既然是饥饿疗法,自然是一切可以吃的东西都是不允许的。 饥饿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一,坚持。饥饿疗法并不复杂,能够做到却并不容易,因为孩子因为饥饿,可能会哭。作为家长,舍不得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首先,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是不会懂得饱的幸福的。我们在还给孩子幸福。第二,我们使用饥饿疗法的原因是为了以后永远不要再使用。一两次能够让孩子养成一生的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智慧。 第二,还是坚持,而且需要全家人一起坚持。很多时候,不能够坚持的并不是我们,而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所以,家教一致是重中之重。对于孩子的教育,家中所有家长都要保持方向一致,不然造成的后果将非常严重。对于如今4+2+1结构的家庭模式,经常进行家长之间的教育理念沟通,开开小会,是非常必要的。既然要饿,就不能有人偷偷给吃的。 这样的后果不仅仅是饥饿疗法不会成功,孩子还会辨识出以后有了欲望和要求应该以谁为突破口。这种家教不一致,将会给孩子的未来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