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Darius Foroux 文章来源:Medium 翻译:Joyce Cheng 如果您不方便阅读文字内容,请点击收听译者为您朗读的译文音频。 译文仅供个人学习,不用于任何形式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原作者、文章来源、翻译作者及简书链接,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 译者注:原文副标题为"无压力地上床入睡才能令你元气满满地迎接明天。(Go to bed stress-free so you can jump-start the next day.)" 题图 忙碌了一天之后,放松下来准备睡个好觉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我太多次地发现自己工作至深夜。有时候可能是在阅读或是看电视。 而当你准备去睡觉时,你却睡不着。你的脑海里充斥着各种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的私心杂念。 许多人有着入睡困难,这件事已经不是秘密。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统计,45%的美国人声称他们在过去的七天内至少遭遇了一次睡眠不好或睡眠不足,并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为什么夜晚如此重要?好吧,你可能有着完美的晨间惯例,计划满载的日程安排,以及彻底击败生活的打算,但是如果你缺乏精力的话,你没办法富有成效地完成任何一件事情。 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我尝试了许多的晚间与晨间惯例。我发现,晨间惯例在生活中是很容易实施的。 但它们也很容易半途而废。如若我们起床时感到疲惫不堪,那么通常就会退回到我们毫无助益的习惯中去。 最终的结果呢?你输了,而生活赢了。最终你无法集中注意力,失控,情绪激动,一点儿都不开心。 这就是为什么我创造了一套晚间惯例来帮助我为充分的休息做好准备。众所周知:要保证7-9小时的睡眠。但是生活经常出其不意地进行阻挠,而我们也无法做到。 但自从有了接下来的晚间惯例,我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为我的夜晚,以及,我的人生,注入更多的一致性。 从第0分钟到第10分钟:结束白天 每天晚上,我会花10分钟来记录我的一天。用几句话,我记录下了自己完成了哪些事,学到了什么,以及任何值得记住的事情。 这个简单的练习帮助我: 1.记住自己做了什么(听起来很傻,但是我们会忘掉自己做过的大多数的事情); 2.审视自己的进步,看看自己是否做了所有我必须做的事情(例如阅读,锻炼,陪伴家人,写作,跟同事讲话)。 我从吉姆·罗恩那里学到了这个技巧。他说: "在每天结束的时候,你应当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倒带。结果应当激励你或是刺激你。" 原因很简单:在你开始新的一天之前,结束旧的一天。此外,开始新的一周之前,结束旧的一周。每个月,每一年,同理。 听起来很简单,对吗?这就是那些听起来"简单"但是对你的生活影响巨大的理念之一。 从第10分钟到第20分钟:审核明天的日程表 这是必需的。当你醒来时,你想要确切地知道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重要的会议或是电话吗?也许是某件事的截止日期?你必须把哪些事情搞定? 你什么时候锻炼?你的日程上有紧急事项吗?你什么时候处理? 这个简单的练习几乎消除了我所有的压力和焦虑。 大多数的焦虑来源于未解决的问题。而往往我们担心的是并未真正发生的事情。但当你对自己说:我会从上午10点到11点解决X问题,你就会感到放松。 此外,在深夜你也没什么可做的。上床睡觉吧。把问题留到明天你头脑清醒的时候再解决。 从第20分钟到第25分钟:准备好你的穿搭 "噢,你真是虚荣啊。"不,我只是不想给大脑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你看,你的大脑是一块儿肌肉。在做过一定数量的决策之后,你就绞尽脑汁了。这意味着你决策的质量将会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决策疲劳。但在晚上我并不担心这一点,因为我马上就会上床睡觉,让大脑重新充电。多做几项决策也没什么坏处。然而,如果你是在一大早思考穿什么衣服的话,这些多余的决策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 所以为了不浪费早晨的宝贵脑力,为什么不提前准备好明天的穿搭呢? "你为什么不每天穿同样的衣服呢?" 我又不是史蒂夫·乔布斯。 从第25分钟到第30分钟:预想 因为我已经提前检查了我的日程安排,于是我知道了明天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下一步:详细地预想接下来这一天。 查尔斯·杜西格在他的新书《更聪明、更快、更强》中谈到了这个练习。杜西格写出了最有成效的那些人相较于其他人是如何对生活进行更多预想的。 我选择在晚上进行这个练习是因为当我在早晨醒来时,还会记得我所预想的那些事。 结果就是:不再赖床。 你不会相信我在过去多容易摁下小睡按钮。事实上,我赖床太多次以至于手机上的闹钟都要放弃了。资深的赖床爱好者会明白我在讲什么。摁下小睡按钮这么多次,你赢了。 事实刚好相反。失败者才会赖床。 但是执行30分钟晚间惯例之后,我不再认输了。这样一来,我会毫无压力地上床睡觉,带着注意力醒来:我确切地知道我应当做些什么来把今天变为成功。 而这就是我通过这些惯例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生活的话,夜晚的30分钟时间听上去是个相当不错的投资回报。 所以今晚就试试吧,看一看对你效果如何。但如果你明天一早感觉元气十足要跟生活大战一场,可千万别觉得太惊讶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