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边境旅游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的工作部署,贯彻落实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贯彻落实陈全国书记在阿勒泰视察时提出的"搞好规划、打造线路、打造品牌、搞好推介宣传、带动产业"指示精神,坚定坚决打好自治区反恐维稳"组合拳",稳定红利持续释放,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十八大以来,全地区累计接待游客64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478亿元,2018年,全地区接待游客228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2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5%和108.5%,人均消费首次突破千元大关,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一、区域情况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公里,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下辖6县1市均为边境县(市)。2017年末,总人口67.16万人,由36个民族组成。阿勒泰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一是旅游资源独特,享有"千里画廊"的美誉。冰雪资源得天独厚,位于世界滑雪黄金纬度,雪质雪量雪期、气温风速湿度环境等滑雪条件世界一流;冰雪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二是地缘特点突出,是中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新疆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4个国家类陆路口岸,面向俄罗斯开放的吉克普林口岸已纳入自治区规划。三是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净空、净土、净水的金字招牌,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称;土质优良,具有未被污染和有机的属性;是新疆的相对丰水区、素有北疆"水塔"之称,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占全疆的13.6%;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22.65%,优越的生态系统被国务院确定为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二、旅游资源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独特,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上分布着冰川河流、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地质奇观、大漠戈壁等诸多高品质旅游资源。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滑雪条件世界一流,冰雪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国家气候中心授予"中国雪都"称号。一是具有罕见的冰雪资源优势。位于滑雪黄金纬度,雪量大、雪期长、雪质优,海拔和温度适宜,雪质、雪量、雪期等滑雪条件均属世界一流冰雪资源,与世界十大著名滑雪胜地十分相似,气温风速温度条件甚至更具独特优势,是最早进入滑雪期、最晚退出滑雪季的地区,是国内外知名专家考证的"人类滑雪起源地",并被滑雪专家誉为开展滑雪运动最好的区域之一。2015年开始建设阿尔泰野雪公园,成功引入直升机滑野雪,开启全国之先河。阿尔泰山滑野雪、喀纳斯冬季过大年、将军山滑雪、乌伦古湖冬捕等产品,已逐渐成为阿勒泰冬季旅游最具市场感召力的名片。二是具有高品质的生态养生避暑资源优势。境内拥有冰川河流、森林草原、高山峡谷、湖泊湿地、大漠戈壁等自然风景旅游资源200余处,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生态空间。年平均气温0.2―4℃,空气质量全年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指数常年保持在30以下。清凉的气候与丰富的生态资源相配合,是被公认的休闲养生避暑之都。三是具有异域特色的边境旅游优势。阿勒泰地区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3国接壤,有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红山嘴口岸和阿黑吐别克口岸4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正在筹建中俄吉克普林口岸,是"五口通三国、一路连欧亚"的边境旅游最佳目的地。四是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优势。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约占总人口52.3%,是哈萨克文化的集中表现地之一。创作了反映哈萨克族民族生存、迁徙的大型歌舞史诗《阿嘎加依》,原始纯朴的民族民俗风情极具吸引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野外探险、哈萨克医养生治疗等专项旅游资源也独具北疆特色。
  目前,阿勒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基本形成,阿勒泰地区拥有A级景区27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6家;5S雪场1家,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
  三、发展现状
  (一)强化高位推动。在地委、行署的重视推动下,在全疆首次提出"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地区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旅游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是营造整体氛围。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进旅游工作,先后召开了地区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地区"开创六个新局面"半年工作推进会、地区冬季旅游推进会等重大会议,形成了全地区合力推动旅游产业的浓厚氛围。二是领导挂帅推动。形成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合力抓、援疆前指推动抓、县市、景区常务抓的良好格局,建立"地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常务居中协调+旅游要素专班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机制。三是专班具体落实。成立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地区旅游产业七项工作专班,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每月一推进,七项工作专班每十天一调度,各县(市、景区)、地直各部门(单位)齐头并进,形成了高位推动新态势。
  (二)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世界一流的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和国内一流的夏季旅游资源优势,明确将阿勒泰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冰雪运动目的地。一是编制总体规划。编制并实施了《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统领全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经地区规委会同意,以《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作为经济发展上位规划。二是编制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环阿尔泰山(中蒙俄哈)跨境旅游合作区规划》、《千里画廊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冰雪大区规划正在加紧编制,计划2019年2月份完成初稿,启动编制《阿勒泰地区自驾游发展规划》、《阿勒泰地区乡村游发展规划》、《2019年阿勒泰地区宣传营销方案》等专项规划,计划开展《阿勒泰地区徒步线路规划》、《阿勒泰地区自驾线路规划》等线路产品规划,布尔津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福海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五彩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阿贡盖提草原石人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阿勒泰市阿禾旅游公路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阿尔泰山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场规划等县(市)、重点景区规划,形成"一体规划、差异化发展"的规划体系。三是出台配套方案,地委、行署先后印发《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阿勒泰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地区大力发展冬季旅游的实施方案》《阿勒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八条措施》等文件,为地区规划具体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三)景区品质提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十八大后,累计投入近90亿元,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喀纳斯、可可托海两个5A级景区在严格遵循规划的前提下加快了提质建设步伐。喀纳斯景区贾登峪检票换乘中心投入使用,贾登峪哈萨克民族风情园提升改造完成,禾木景区木栈道、厕所、停车场等游憩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可可托海景区、五彩滩景区、乌伦古湖景区、白桦林景区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阿贡盖提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富蕴县矿山公园景区、滨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布尔津县中俄老码头风情街、阿山鹿王文化苑、富蕴县可可苏里、吉木乃县草原石城、福海县海上魔鬼城、青河县三道海子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
  (四)大力开发产品。通过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阿勒泰地区旅游业由观光旅游逐步向观光度假游、由一季向四季转变。一是产品品牌不断增强,强力推出"净土喀纳斯,雪都阿勒泰"形象口号,将其作为阿勒泰地区宣传总体品牌,各县(市、景区)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推出各具特色的宣传品牌,阿勒泰市"人类滑雪起源地"、布尔津县"童话边城"、喀纳斯景区"人类净土喀纳斯"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利用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夏季旅游、提升冬季旅游、开拓边境旅游,形成阿勒泰地区丰富的旅游业态。二是线路产品不断完善,推出以喀纳斯为龙头,以富蕴、阿勒泰市、禾木三大雪场和阿尔泰山千里画廊为支撑的"四区一带"冬季旅游精品线路和东起吐鲁番经富蕴到喀纳斯、中起乌鲁木齐经五家渠和北屯至喀纳斯、西起库尔勒经天山公路和克拉玛依至喀纳斯的"三轴N环"夏季经典旅游线路,在线上线下推出忠诚、爱国、戍边红色游,山青、水绿、景美绿色游,滑雪、赏雪、玩雪银色游,黄金、宝石、美玉金色游和歌舞、美食、民俗文化游,设计10余条夏季、冬季、自驾、徒步精品线路,满足不同旅客需求。三是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精品民宿有序发展,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可可托海塔拉特村、喀纳斯景区等大力推动民宿品质提升;"旅游+航空"产业快速发展,新疆天翔航空学院富蕴基地、新疆天成航空技术学院及新疆通航易道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通富蕴县―阿勒泰市、富蕴―喀纳斯景区低空旅游、阿勒泰市―喀纳斯(贾登峪)、禾木通勤航班,成为冬季旅游亮点项目;布尔津县、富蕴县热气球观光深受游客欢迎。"旅游+体育"蓬勃开展,中国・三北奥雪阿勒泰人类滑雪起源地古老与现代越野滑雪赛、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新疆主会场在富蕴县隆重举行,汽车雪地越野挑战赛、冰球、雪地足球、滑雪、滑冰等冰雪体育竞赛持续开展。
  (五)创新营销推广。明确"净土喀纳斯、雪都阿勒泰"核心品牌,引进中青旅战略合作伙伴开展宣传营销,以"常添柴,不断火"的精神,创新宣传模式,由季节性营销向全方位营销发展,由碎片式营销向系统性营销转变,由单一营销向全域营销发展,初步构建了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四位一体的营销体系。一是营销方式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利用央视节目、原行网新媒体矩阵与今日头条、东方头条等多家新闻媒体、旅游网站,以及腾讯、优酷、爱奇艺、抖音短视频网站进行宣传推介;邀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达人、抖音达人组成踩线团,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短视频、旅游攻略、游记分享,增强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网络热度。二是营销方法转变,由"走出去"向"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持续参加厦洽会、亚欧博览会、广东旅博会、中国西部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在西安、郑州、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成都、西宁、青海等内地客源市场开展专题推介。借助冬博会邀请媒体、旅行商、俱乐部等300名旅游大咖和嘉宾走进阿勒泰,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新浪、腾讯等36家主流媒体进行报道,阿勒泰的冬季旅游在全国各地反响强烈,2018年阿勒泰冬季旅游热度排全国前三名。三是载体营销不断加强,共开行黑龙江省"龙泰号","吉林援疆旅游专列"21趟,直接输送游客近2万余人,带动百万人游阿勒泰,2018年开行阿勒泰冬季旅游专列35列,输送游客2310人次。
  (六)补齐冬季短板。利用世界级的冬季冰雪资源,挖掘潜在优势,释放独特的冰雪、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世界顶级冬季旅游目的地。一是"四区一带"统领冬季旅游,依托"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雪都"两大品牌,围绕自治区冬季冰雪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的定位及"2+1+N"冬季旅游格局,形成以喀纳斯禾木极美雪乡冰雪旅游度假区、乌伦古湖冬捕民俗体验区、阿勒泰滑雪旅游度假区、可可托海雪山峡谷自驾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冬季黄金冰雪旅游带。二是冬博会撬动冬季旅游,成功承办第十三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此次冬博会首次由地州承办,组织开展了"发现中国极致冰雪"新疆阿勒泰论坛,新疆冰雪旅游体验团媒体+达人、旅行商+OTA、户外俱乐部+滑雪俱乐部+自驾俱乐部踩线活动,旅游金融供需对接大会、和新疆特色旅游商品展等活动,开展"跟着抖音玩新疆"线上宣传活动,播放量近25亿人次,冬季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三是节庆活动搅热冬季旅游,相继举办第十三届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阿尔泰山野雪公园2018―2019年中国雪场"第一滑"仪式、阿尔泰山可可托海1000米落差滑雪场首滑暨开业仪式、喀纳斯冰雪风情节等活动,每年持续开展阿勒泰市冰雪风情游、人类滑雪起源地纪念日庆典系列活动、福海县冬捕文化节、富蕴县冰雪风情游、新疆汽车场地锦标赛暨寒极冰雪挑战赛、布尔津县雾凇节等活动,喀纳斯泼雪节等活动,通过节庆活动带动冬季旅游。四是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吃住行游购娱厕"七项专班职能,不断提升各要素的冬季保障能力和接待水平,为冬季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七)完善保障机制。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夯实旅游业主体地位,地委、行署在政策、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一是政策支持,今年首次设立1000万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500万旅游市场拓展资金,每年投入7000万对航线进行补贴,近年来,用于各项宣传推介、媒体广告、赛事活动等费用近1000万元,每年出台《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奖励办法》,提升旅行社组团积极性。二是交通保障,实现疆内7个城市和深圳、重庆、郑州、兰州、西安、南京等国内6个主要城市直飞或经停;加大旅游道路建设,铁热克提―贾登峪、阿勒泰―乌希里克道路实现通车,冬季全力开展除雪除冰工作,保证喀纳斯、可可托海等重点景区冬季道路畅通。三是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实施宾馆提升改造,新增床位3000张,实现三星级以上饭店冬季全部营业,冬季床位达3.2万张;推进厕所革命,全地区已完成修厕所任务35499座,总投资93.6亿万元。四是信息化建设,智慧全域旅游平台通过验收,旅游资讯网、旅游公众号正式上线,落地短信已开通,96111旅游短号码正式启用,基于智慧全域旅游平台数据采集分析,编制《阿勒泰地区智慧全域旅游大数据分析报告》,运用大数据手段对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结构、游客构成、旅游消费、客源市场等内容进行分析,为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五是市场整治方面,成立阿勒泰地区旅游协会、阿勒泰地区旅游安全委员会,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确保旅游市场和谐稳定,提升游客满意度。
  (八)促进惠民增收。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通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让农牧民参与旅游,通过旅游实现增收致富。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户,形成了阿勒泰戈宝麻、布尔津七里滩渔村、冲乎尔镇民宿村、富蕴县塔拉特村、禾木村等特色鲜明的示范村,乡村游串珠成链效果初步显现,"农业+旅游"初现成效。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强,全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0余万人次,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就业面进一步拓宽,通过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参与餐饮、娱乐、住宿等行业实现就业。三是文创产品不断涌现,"阿勒泰礼物"研发力度不断加强,旗舰店、体验店推广力度逐步加强,形成布尔津县"津灵家族"、福海县金丝玉、哈巴河桦木旅游纪念品等系列文创产品层出不穷。
网站目录投稿:香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