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实验中学实施了八年"学长制",成为济南市第一张德育名片。"学长制"是让高年级同学担负起帮助和指导低年级学生的责任,实现学生间学习上的自助、生活上的自理、成长中的互助。通过学长的传承,让低年级学生快速融入高中生活与学习,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12月6日齐鲁晚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重在强调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提升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成就出彩人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长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给出了答案。 首先,学长对学弟进行学习生活指导,有着天然的优势。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的每一届新生对新学校学习生活方式的适应都是由教师完成的,这本没有异议。但是,老师毕竟是老师,学生毕竟是学生,就算是高中生,老师和学生年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在心理上更是两代人,就算是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也不可能完全走进学生的心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更多是一种成人化的指导,教化成分多,指导成分少。中学生逆反心理正强,本身对教师的说教就有抵触情绪,就算想完全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可由于没有可比照的"葫芦",理解上就可能有所偏差,执行起来就打了折扣。 而学长制,是学生对学生,他们不仅年龄相当、心灵相通、言语投机、易于沟通,作为学长本身就是行为的"样品",学生即便对相关要求不甚理解,但只须"照葫芦画瓢"就完全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长对学弟进行指导,从理论上完全成立,从效果上,更优于教师。 其次,学长对学弟的指导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古语曰"其身正,有令则行"。学长要指导学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凡要求学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所有的言行都无需外人(教师或家长)来督促,完全成了自己的内心需要,一种自觉的行为,这就达到了自我、自主、自觉的最高境界。因此,学长指导学弟的过程,与其说是帮助他人的过程,毋宁说是一个自我督促、自我完善、自我陶冶、自我发展的过程。 最后,学长对学弟进行指导是一种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传统教育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却鲜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对学生的服务越来越周到,学生学习生活越来越舒适,连最基本的班级清洁一类的事情也都被保洁工代替。学生没有机会出力,这或许就是当下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越来越淡的原因。学长制给学生提供了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平台,不仅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更让学生认识和发现了自我的价值,自觉挖掘自身潜力。 可以说,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学长制,为当下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这个核心素养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它不仅适用于高中学生,在初中和小学也完全可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