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在厘清诚信等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我国现今社会诚信缺失现状、探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面的相应对策。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引言。第二个部分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第三个部分是从经济政治方面探析诚信缺失的主要现象和原因。第四部分则是相应对策。 关键词: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2006年11月20日,彭宇和徐寿兰老人的冲突,今日,再无人敢扶路别跌倒的老人,他们总是会说出"万一他讹我怎么办"的话语,然后趋而避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去哪了?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一名患有肾结石的小孩,拉开了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的序幕,人人都知道了三聚氰胺和三鹿奶粉。 诚实守信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则,是中华名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古就有曾子杀猪,晏殊树信,皇甫绩守信求责的故事,而今这一向来被奉为圭臬的传统道德像一条遍体鳞伤、备受侵蚀的大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社会不诚信现象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 首当其冲,便是我国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基础建设的薄弱,社会规范、制度安排的不成熟、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认真研究信用问题,没有完善的管理信用立法,没有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没有信用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更没有开展有关信用管理的全民教育,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这使得我们的社会信用基础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显得相当脆弱。从经济学上讲,如果一个社会在社会规范、制度的安排上使得守信的收益不明显,而失信行为的成本远低于其收益,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一个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相应的信用监督奖惩机制,信用优良主体得不到相应的肯定鼓励,给予优良的待遇,必然会导致优良主体最终放弃优良原则。这种经济学中的"格雷欣法则"(劣质驱逐良币),不仅在经济生活领域,在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同样适用。这也正是我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用失范问题的关键原因。 其次是源于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诚信教育的薄弱欠缺和社会舆论媒介的引导和监督的乏力偏失。 我们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呈现出日益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更为严峻、更为紧迫的新局面。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人往往比较看重的是物质效益、经济效益,而精神效益、社会效益被摆在第二位,社会责任意识、道德要求常常是被忽略的。"信"是一切德行的基础,由此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但由于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革,使得适应于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的调整和创造相对于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包括"诚实守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被忽视、淡忘甚至被抛弃。同时,诚信的维系离不开舆论媒介的引导和监督。这几年,舆论媒介对激励先进、倡导诚信、鞭挞落后、揭露黑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由于出于错误的思想指导(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出于利益的考量,舆论媒介此时常常不能及时有力揭露制止虚假不实现象。 社会诚信的重建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国家和政府,更是我们每个人每个集体的责任。 第一,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防范和治理失信,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诚信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要结合我国实际尽快颁布制订有关规范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的惩处力度,通过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使其无利可图,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要建立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的诚信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机制,建立统一集中或政府、行业、信用中介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全社会提供和发布信用信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中介组织,为客户提供规范的资信调查服务和信用评估服务。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化,使失信者无处可躲,无机可趁。 第三、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舆论监督是全体公民获得知情权,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力量。在揭露市场欺诈和弄虚作假、维护公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对诚信者的社会褒扬和对失信者的舆论谴责,促进社会形成更好的诚信氛围,使失信者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大失信者的道德成本。 第四、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和关键,政府的公信力对全社会影响极大。要社会讲诚信,首先政府要做好表率,领导要以身作则。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各级干部都应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坚持诚信原则,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部门的公信度,取信于民。组织部门应当把诚信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新闻网,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知网,王开岭《古典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