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原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面对新形势,职业教育如何发展以适应新常态,是摆在职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方面探讨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首次提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向社会输出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主要是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一、加强校企合作 所谓校企合作,主要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有的放矢地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从而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生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 1.目前主要存在的合作模式 一是学校引进企业。将企业引进学校,由学校提供实习场地,企业提供实习设备。这样就可以在校内实现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体验到工厂生产环境的办学模式,从而使得学生不出校门就得到在企业实践的机会。 二是工学交替。就是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學校学习,另一部分到企业上岗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定期轮换。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学生了解了岗位需求,在学校学习会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 三是"订单"式合作。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将来毕业后就业的企业。教学过程除了正常的安排设置之外,还会针对签订企业的用工特点、生产实际,设置相应的课程。教学的过程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这种合作形式针对性强,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具有一些缺陷,就是主动权由企业掌握,学校通常比较被动。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合作形式。 2.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一些协议,具体操作过程需要靠双方的信誉来维持,没有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和相关的法律保障。学校和企业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合作,缺乏法律方面的保护措施,造成学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得不到明确和保护。面对招生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职业院校对于校企合作意愿强烈,因此目前大多是学校联系企业,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态度是不温不火,从而出现了学校方面"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3.校企合作的对策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深层次的合作体现在用人需求和教书育人方面的合作,因此需要从政策层面引导、规范,出台相关的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合作形式。 搭建合作平台,组建由学科带头人和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对课程设置进行规范。将企业的技术能手引入校园,传授企业实践知识。 政策层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于参与校企合作且效果好的企业,可以考虑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推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生产实际和教学过程相融合。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活动、生产实践活动、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技能掌握、科技研发创新于一体,主要是实现"五个对接"。 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在进行专业设置的时候,联合行业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使得专业与行业需求项目无缝对接。另外,研究本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设置区域急需人才专业。 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课程内容讲授上,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依据职业标准开设相关课程。课程考核要参照职业标准,推动教学改革,设计教学内容。 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组织专业教师到工厂实习,请工厂技术人才参与授课。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了解掌握工厂的生产过程,做到毕业即就业,工作就能上岗。教学过程注重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技能训练。 四是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日常教学,技能训练结合技能鉴定,为学生毕业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教学环境,提升学生日后晋级能力。 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现代化的企业,往往强调终身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得到提高。拥有美好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