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政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并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守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基本经验,以期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发扬优良传统,继承有益经验,实现创新发展。 [关键词]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7)03-0023-0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中,全党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不仅体现在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提升,也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正在全力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奋斗目标迈进。总结凝练六十多年的宝贵经验,对于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守干部教育尤其是理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通过加强干部教育工作为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不断输送人才,从而从组织上和人才结构上保障了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决议和制度推进,推动了党的干部教育的制度化。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根据中央的指示大力提倡干部在职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先后发出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干部教育进行规范和引导。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中的比重,又应是第一位的。"解放战争时期,为积极应对"干部恐慌"问题,党中央明确规定"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和"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华北局、西北局、东北局等纷纷发布通知,对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实施政策、文化学习、业务知识作了相应规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历史任务发生根本转变。如何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防止腐化堕落现象的发生,成为党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是搞建设,干部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发布一系列相关指示和计划,以制度的保证大力加强适应执政后的干部教育。如《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195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办法的规定》等(1955),这一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苏联的教育制度和经验,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实践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为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党中央通过制度规划对干部轮训工作尤其是县处级以上干部的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对于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重新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对新时期的干部教育进行设计部署。1980年,中共中央针对党的干部提出了"四化"的要求。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干部"四化"标准被写入了新党章。江泽民同志也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强调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胡锦涛同志提出应"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屡次强调干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多次就干部教育和学习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通过干部教育,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实践证明,将干部教育工作视为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党中央最为重视的始终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1983年起每一周期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都将"政治理論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基本任务的第一个条目加以说明。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五年规划中大多将理论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并为一目进行阐述说明,而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的"重点培训内容"这一目中,分别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培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培训""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科学发展能力培养""各种知识教育"单独列条并详加阐述,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大格局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的高度重视。 二、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 实践证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应坚持的根本准则,也是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首要原则加以贯彻执行。历史表明,这条原则执行得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就会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基本任务和重要内容,并着重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同党和国家所面临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求:"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本原则,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党内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苏联建设经验、过渡时期总路线等方面的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对国内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使干部教育工作遭受较大的破坏和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重视将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和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多次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也坚持了将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相结合,在加强制度建设、拓宽教育渠道的同时,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 三、以县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贯彻分级分层分类的教育方针 分级分类、因材施教进行教育是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一条经验,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重要方针,因为党员干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具有不同成长背景、文化水平、年龄结构、行政能力的各个群体,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只有坚持将理论教育同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分级分类教育才能有效抓住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党的早期干部教育培训历史中,已经注重坚持运用分级分类的原则对党的干部尤其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就根据党员不同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将理论学习分成了三个等级。在《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1954)和《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1961)中,都对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做出了安排,并且都强调轮训的重点是县长以上级别的干部。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共中央或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历次干部培训规划也都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第一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干部教育的重点对象,提出:"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2015年最新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这些要求充分体现出党中央高度重视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导向。 此外,1983年以来的历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都在强调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同时,对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县处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的理论教育作出不同的安排和部署,同时兼顾少数民族干部、女性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满足了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需求,体现了分级分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也体现了理论教育和党员干部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 四、始终以理论创新成果为教育中心内容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奋斗中,党从来都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成是僵硬、空洞、刻板的教条,始终坚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着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多年中,党逐步建立完善了干部学习制度,着力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党员干部进行武装。1951年2月党中央在《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对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和理论学习的分级进行了详细说明。党中央还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委员会有计划地编选毛泽东著作,极大地促进行了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学习。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在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党性教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每一次创新和飞跃都伴随着新一轮的干部理论教育,这就在党的历史上掀起了若干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潮,体现了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政治导向性。 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 坚持问题导向的目的在于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在党的发展历程中,每当革命或建设进行到重要阶段,或者党内出现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时,都会在全党尤其是党员干部中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以达到凝聚共识、团结力量的目的,这也逐渐成为党内学习教育活动的鲜明特色。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這一方针在1941年到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第一次得到了大规模运用。这次教育活动针对的突出问题就是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延安整风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全党范围的集中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它创造了一种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是党的干部教育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尤其为党后来的思想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开辟了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的先河。后来全国解放前夕的土改整党运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党全军整风运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改革开放初期的整党运动都是对这种教育方针的坚持和发展。从历史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集中性教育活动大多以整党、整军、整风等搞运动的方式进行。通过整党整风的形式进行集中性理论教育,这是党的一项光荣传统,也是督促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一条重要路径,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容易扩大化或演变为"搞运动""搞批斗",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整风运动演变为各种革命大批判,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混乱,打击和迫害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对党员干部理论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正确轨道。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以来,"不搞运动"成为新的领导集体的共识,也成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与之前相比的最大特点,"整风""整党"这类带有大运动色彩的术语基本上不再使用,而代替这类"运动"的是在党中央的指导和部署下自上而下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或学习实践活动,这类集中性教育活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一定时期内的政治需要,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活动或学习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世纪之交以来开展的"三讲"教育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及党的十八大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都是对这一方针的坚持和发展。尤为突出的是,随着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逐渐克服了以往容易搞政治运动的"简单化""扩大化"倾向,实现了在集体性教育活动中解决问题,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的目标。 六、充分运用最新传播媒介进行理论宣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最新技术手段来推动党员干部理论教育。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高度重视报刊和广播的宣传引导作用 在报刊出版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就决定将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正式改版为党中央机关报,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这一时期一大批有助于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刊物创刊,如《学习》《教学与研究》《新的建设》等,这些刊物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的主要阵地,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文章,极大促进了干部的理论学习。1951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明确规定报刊出版物要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服务,要求大部分报刊改变不重视这方面工作的恶劣现象。1954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为中央起草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在肯定全国报纸工作最近几年内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指出了报纸工作存在的一些缺点,其中一条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还很薄弱。此外,1956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的通知》,其决定从1957年3月1日起扩大党的内部读物《参考消息》的订阅范围,指出:"过去,《参考消息》仅供高级的党内外领导干部阅读,现在决定把阅读范围扩大到县委委员以上或相当于他们的党内外干部。"对阅读者的具体规定是:"凡相当于党的县委委员以上、机关的科长(副科长)以上、部队的团委委员以上、高等院校讲师以上、中等学校的校长及教务主任和政治教员,以及其他因工作需要阅读《参考消息》的干部(例如新闻出版宣传机关的干部,机关、工厂、学校内的专职党团工作人员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规模,尤其是加强了对县处级以上干部的教育力度。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报刊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政治理论刊物在这一时期创办,1956年1月《解放军报》创刊,1958年6月毛泽东同志将中宣部主办的《学习》杂志更名为《红旗》,由此形成了对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具有核心引导作用的"两报一刊"格局。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理论期刊有北京市委主办的《前线》、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学术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的《江淮学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主办的《江海学刊》等,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平台。 在广播事业方面,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机构——新华通讯社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对外发布重要新闻。1949年12月,始建于延安的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大力发展人民广播事业。为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职干部的学习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950年4月起专门开设了社会科学讲座,请艾思奇将社会发展史,请于光远和王惠德讲列昂节夫所著《政治经济学》中重要问题,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各播讲了三十次。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之前通过广播这一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引导,是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 2.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及多媒体手段开展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报刊、广播在党员干部理论教育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开始普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利用电视、网络及多媒体手段推进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新路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视开始进入部分单位和百姓之家,电视栏目成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新阵地。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播。1978年底,《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由此《新闻联播》这一栏目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栏目的宗旨是"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作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时至今日这一栏目依然是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到了20世纪90年代,电视在国内基本实现了普及,这一传播媒介因其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热烈歡迎,因而成为党中央开展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编译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创作纪录片《共产党宣言》,以电视艺术手段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新世纪以来,在中央的部署和指导下,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理论教育栏目,在党员干部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反映出现代技术手段对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党的领导下,各类理论教育网站、网络教育资源、数字化文献资源等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有效性。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先后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网站,各级党委、党校、党报、党刊都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站,特别是人民出版社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编译局网站中含有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文献信息,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理论学习渠道,成为网络时代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