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武将,同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关于关羽的经典传奇很多人应该最了解的就是关羽和曹操打仗了,当时关羽和曹操在回城途中,遭遇了歹徒,但是,关羽灵机应变,非常睿智,通过自己的头脑战胜了歹徒,后来,曹操觉得关羽是一个人才,便觉得重用他,这样,小编觉得关羽后来成为武圣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具体的事情经过一起来看看吧! 蜀汉大将关羽,之所以会变成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武圣",经历了一个历时千年的漫长造神过程。这其中,唐朝以后佛道两教的宗教推广,和满清王朝统治期间的大力倡导,正起了最关键作用。 关羽在其死后数百年,并没有获得和其生平事迹不符的无限抬高。南北朝时期尽管有些武将也曾以关羽的勇烈相期许,也只是限于认可关羽的"万人敌"之勇。 【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 蜀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 唐朝设定武庙,武圣为姜尚、亚圣为张良,诸葛亮居于第二等的十哲。 齐国之祖、武圣:姜尚 而关羽只是和张辽、邓艾、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这些汉末三国名将平起平坐,同样在第三等的六十四将里吃冷猪肉。 同时,根据唐朝范摅和宋初孙光宪的相关笔记,南北朝时期,关羽在他战死的荆州民间,化身为一个怨灵"关三郎"。 传说关羽率领鬼兵进城,百姓们家家户户无不恐悚,而轻侮他的人便会身染恶疾,长蛇毒兽跟随其后。 按照上古时期南方地区的传说,不得善终的败军之将会化为怨灵,在人间做祟,危害世人,因此便要将这些败将奉为神祇祭祀,安抚其怨灵,防止他作恶。如远古的蚩尤,秦末的项羽,都是因此被奉为神灵,在民间长期崇拜的。 而关羽同样也并非善终,相反身首异处,所以也被当做一个怨灵,荆州当地百姓一开始并非自发崇祀关羽的"忠义、勇烈",而是惧怕他驱使毒蛇猛兽,并令人寒热战栗的力量,才将他奉为神祇。 隋朝时天台宗僧人为了在荆州一带传教需要,宣布这个在当地流行的"关三郎"关羽,为佛教"伽蓝护法神",然后随着佛教信仰的扩散,又经过唐朝几百年发展,由荆州而四川,由四川而全国,到唐末大乱时已在唐朝都城长安深入人心。终于成为民间供奉的众多佛教神灵之一。 【 蜀前将军关羽,守荆州,梦猪啮足,自知不祥,语其子曰:"吾衰暮矣?是若征吴,必不还尔!"果为吴将吕蒙麾下所殛,蜀遂亡荆州。玉泉祠,天下谓之四绝之境,或言此祠鬼兴土木之功而树。 祠曰:"三郎神"。三郎者,即关三郎也。允敬者,则仿佛似睹之。缁俗居者,外户不闭,财泉纵横,莫敢盗者。厨中或先尝食者,顷刻大掌痕出其面,历旬愈明。侮慢者,则长蛇毒兽随其后。所以惧神之灵,如履冰谷,非斋戒护净,莫得居之。】 ——唐·范摅《云溪友议》 【唐咸通乱离后,坊巷讹言关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寒热战栗,亦无大苦。弘农杨玭挈家自骆谷路入洋源,行及秦岭,回望京师,乃曰:"此处应免关三郎相随也。"语未终,一时股栗,斯又何哉!】——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宋朝初年(963年),朝廷重定武庙人选,以"兵败身死,不克善终"为由,将关羽连同张飞一起,逐出武庙。同样被请出武庙的还有孙膑、韩信、邓艾、杨素等共计二十二位名将;而以灌婴、班超、秦琼等二十三名"功业始终无瑕者"代之。 而过了整整160年,到了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又再次调整武庙名单,为七十二人。唐朝武庙入选诸人,大都被重新请回。当然也包括关羽在内。 北宋时期道教兴旺,为了和佛教争夺影响力,便将一些在民间香火较盛的神灵也被吸纳进神仙体系中,关羽这个本土大将当然不容放过。道士们在关羽家乡解州装神弄鬼,宣布他们召唤出关羽神灵,斩杀了为祸盐池的恶蛟,保障了盐业生产。关羽从此也成为道教神灵。 一生笃信道教,封赠过无数神灵的宋徽宗,就顺势给了关羽一个"崇宁真君"、"武安王"的封号,道教也因此将关羽列为神灵。 对比岳飞,逝后数十年,宋宁宗时追封为鄂武穆王,理宗时改谥鄂忠武王,身后之荣并非古人关羽可比。 宋·枢密副使、鄂忠武王岳飞: 毕竟宋朝对古人的追封比较随意,莫说关羽被封王,甚至连他的曾经敌人甘宁也一样被封为王,累加追封。 徽宗宣和五年,封甘宁为武惠王;南宋建炎二年,加封甘宁为武惠昭毅王;两年后,加封甘宁昭毅武惠显灵王;绍兴二十一年,加封甘宁为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 因此这种古人封王的实际分量,肯定是不能和本朝社稷功臣被封王相比的。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严格控制意识形态,于洪武三年下令,除孔子的封爵保留外,其余「历代忠臣烈士,并以当时初封名爵称之。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祠典者,即系淫祀,有司毋得致祭」。 因此废除武庙,不再对原武庙诸将进行国家祀典。连原武圣姜太公也被削去王位,关羽被宋朝加封的王位当然更难例外。而岳飞的鄂王本系南宋本代追封,自然保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至于忠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旧。…… 历代忠臣烈士,并以当时初封名爵称之。天下神祠,无功于民,不应祠典者,即系淫祀,有司毋得致祭。】——朱元璋《大明诏旨碑》 而另一方面,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又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共八位开国帝王,同时诏选历代三十七名臣,配其享,为新的国家祀典。岳飞名列其中,配宋太祖享。而汉末三国人物中,仅有诸葛亮一人同样被选中,从祀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因此在大明朝,一边是宋鄂王岳飞,入祀历代帝王庙的古今三十七名臣之一;一边是蜀汉汉寿亭侯关羽,和历代帝王庙的名臣配享无缘。两人官方地位,高下分明。 景泰五年(1454年),岳飞庙建于汤阴故土,代宗景泰帝御题为"精忠之庙"。 而伴随着佛道两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到明朝中后期,关庙遍布全国,香火繁盛,甚至超过了官方倡导的孔庙,时人多有记录。 但此时明朝著名人物对关羽的称呼:如徐渭《蜀汉关侯祠记》、孙承宗《重修汉前将军关壮缪公祠记》,称呼仍沿袭蜀汉政权官爵谥号,至多是按宋朝所封王号的"关王" 来褒美。 可说从隋唐到明朝民间的关羽形象,被万人烧香拜佛,更多类似于一个太上老君、弥勒佛式的佛教、道教神灵,而官方虽也曾建庙祭祀,但祭祀的是蜀汉前将军壮缪侯关羽,绝不是什么"帝君"或者"武圣"。 直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帝令司礼太监李恩,到北京正阳门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带一,四幡龙袍一,黄牌一,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加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 诏书原文:【咨尔宋忠臣岳飞,精忠贯日,大孝昭天,愤泄靖康之耻,誓清朔漠之师,原职宋忠文武穆岳鄂王,兹特封尔为三界靖魔大帝。】 同时封关羽、岳飞为帝君,其实这也是关羽首次被朝廷封帝号,和岳飞同时建庙合祀。 而且因为很大程度是万历帝个人的宗教行为,所称尊号更非谥号,宗教色彩浓厚,所以并没经过内阁和通政司,太常寺也没有接到旨意,和留下官方档案记录。 因此明朝官方并不认可这个帝号,《明实录》无载,孙承宗《重修汉前将军关壮缪公祠记》,仍然按蜀汉的谥号称呼,修庙祭祀,仅在民间开始同时流传"关帝、岳帝"之称。 天启时期,有太常寺官员专门上奏质询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也不足为奇了。 【○太常寺少卿,李宗延,奏乞修明礼乐条陈十款 :近睹汉寿亭侯改封大帝,然本寺职掌未有遵承,倘果系皇祖(万历帝)加恩,不妨命阁臣撰制颁之本寺,然后通行天下 】 到了清朝,情况又有不同。努尔哈赤为建州酋长时,与其子孙,人人便熟读《三国演义》,把这本书当做他们的军事启蒙教材。受该书影响,把关羽当做他们的战争守护神来崇拜,专门向向明朝请求赐予关羽神像,并称关羽为"关玛法"(满语,即关爷爷)。 八旗兵每次出战之前,必烧香拜佛祈祷关羽护佑。 随着他们节节胜利,不断侵吞大明疆土,更加认定这是关玛法保佑的结果。 从顺治帝入关起,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之后10个皇帝中,先后有8个皇帝共13次封谥关羽,最后变成所谓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 。 乾隆帝甚至连关羽的谥号都强行改了。从蜀汉追谥的"壮缪"变成了"神勇",后改"忠义"。 而且这都是非常正式、写在官方记录里的政府行为。关羽也正式获得了和孔子并列的官方版"武圣"的地位,不再仅仅限于民间崇拜。 满清为维系统治,愚弄人民,还散布"刘备转世为康熙&乾隆皇帝,关羽转世成天神,为满清皇帝护驾"的传说,迄今在许多地区都有流传。 而岳飞最迟在雍正四年(1726年)被雍正帝正式下令将移出武庙,同时雍正帝还下令追封关羽三代,在全国各地普建关帝庙。 所以,岳飞被满清官方贬抑,关羽被满清造神为唯一武圣,应为定论。 这其中满清官方的有意识引导,把关羽崇拜纳入官方化日程, 把兄弟忠义和江湖道义,抬高得比民族大义更重,很明显是其重要维稳举措和政府行为。 而对汉人百姓来说,藉着祭拜满清官方允许的关羽之名,行秘密结社和组织之实,这时关羽已经变成一个忠义符号,代表了从岳飞到李定国在内不被满清允许纪念的众多汉人英雄名将。 到了清朝后期,戏台唱戏时但凡关羽出场,连慈禧光绪都要特意离座位走几步,以示恭敬, 这更说明关羽崇拜已经深入其政权骨髓了,确实是发自内心去崇敬, 早脱离了收买汉人民心的范畴。 满清被推翻后,各个地方纷纷把之前的武庙、关庙,都改成了关岳庙,重新变成关羽岳飞二人合祀。 民国元年(1912年)11月20日,政府正式发布"关岳合祀"命令,并下令海陆将领均需按时祭拜岳武穆,详细规定了祭祀礼节及贡品用度。 这亦充分说明,之前民间自发性的岳飞崇拜,是被满清强行抑制了几百年的。"关羽"这个形象便是其主要工具。 因此,经历满清数百年统治影响而不自知的一些人,并不愿正视、甚至矢口否认的【关羽被满清造神为武圣】,确系真实事实。 岳飞从逝后数十年被南宋政府平反起,一直到明朝灭亡为止,在华夏正统王朝的官方地位,从来都更居其上。 岳飞的忠义表现,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大义,事迹简直不胜枚举;而绝非私人兄弟义气这种小义。 21世纪很多人对岳飞事迹的不熟悉,经历满清近300年统治压抑是其一,更大原因是对南宋史远不如三国史熟悉的缘故,这里只怕相关影视、游戏、小说的影响更大。 至于关羽本身为人津津乐道的"忠义",更非他成神的起始原因。如前述,关羽死后的几百年,在官方民间都并没得到特别尊崇。而在南方地区,被官方封帝、民间成神的一直是项羽。而在南方地区,被官方封帝、民间成神的一直是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唐朝之前,江东遍地项王祠。民间称项羽为项羽神、愤王,当做神灵拜祭。陈武帝陈霸先特遣中书舍人韦鼎册封项羽为帝,比关羽后来被满清官方封帝更早了一千多年。 直到唐朝,为削弱南方地区的分离倾向,从狄仁杰为代表,官方大规模拆除各地项羽庙,强行禁毁,历时多年方令项羽崇拜就此衰落。也恰在那以后,在佛道两教传播需要、推波助澜下,民间的关羽崇拜渐渐兴旺繁盛。 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定要说关羽是因为忠义,才被民间崇拜;或是项羽因为其残暴,才不被民间崇拜,实则是无视历史,倒果为因。 其实这本是特定历史时期,政府出于政治目的,和宗教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排除满清统治者刻意压抑岳飞的因素,仅就人品、功业、能力、百姓爱戴程度、从西晋起历朝帝王和士大夫评价而论,哪怕单单从蜀汉政权内挑选,诸葛孔明也是远比关羽更合适得多的、可堪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人选。 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 毕竟从西晋起延续一千八百多年,孔明一直被历代贤臣志士竭力推崇,东晋就封武兴王,早于关羽被封王千年。 唐朝时就被比做汉初三杰,宋朝时已开始称为"三代以下一人",明朝更已经彻底奠定仅次于孔孟的圣贤地位,并作为汉末三国唯一人选从祀历代帝王庙。 唐朝时诸葛亮就已名列武庙十哲之列,宋朝官方延续了这一做法。历代兵家包括李靖李世民在内,一直就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干,从不认为诸葛亮不该进入武庙,成为武圣候选。 关羽竟能后来居上,成为武圣,确实是佛道两教借地域性的关羽崇拜,在民间广泛传播的宗教因素,和明清易代后满清官方的特别推崇和造神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