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清明节的意义是什么


  说起清明节,这眼看又要到了。清明节有着多种称呼,也可以称之为行清节、祭祖节、踏青节和三月节。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着人文与自然的两大内涵,既是人们的传统节日,也是自然的节气点。清明节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大春祭传统节日,缅怀先祖、扫墓祭祀,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不仅弘扬了亲情孝道,同时也能唤醒整个家族的共同记忆,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以及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1、清明节的"清明"是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清明"俩字的意思指的就是"清澈明朗"。每年的公历4月4日到4月6日期间是清明节,这一时间春回大地,草木茂盛,天气晴朗气清,让人耳清目明。
  2、清明节与寒食节什么关系?起源与什么时候?
  追溯起清明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已经拥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说道清明节,我们还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节日,那就是"寒食节"。周晋文公为了请隐居在绵山的介子推出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想借此将介子推逼出来。但哪曾想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意出来当官。之后晋文公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哀思,于是下令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于是这一习俗就开始代代相传,便成为了"寒食节"。之后由于清明节就在寒食节之后的一到两天,于是在唐朝时期,寒食节与清明节就逐渐的合二为一了,在民间大多数人只过清明节。
  3、我国有哪些民族有过清明节传统
  民俗学家乌丙安指出,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像北方的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以及南方的土家族、水族、白族、侗族、彝族、苗族、壮族、纳西族、布依族、瑶族、京族、畲族、普米族、布依族、黎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过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虽说各地各民族过清明节的方式和习俗有所不同,但是还是围绕着扫墓祭祖和踏青郊游的主题来进行的。
  相比于汉族,有些少数民族在过清明节的时候要比汉族更加的隆重和重视。就比如说壮族人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必须要全家人一同出动,随行还必须带上五色饭、肉、纸幡、香烛等;土家族在过清明节的时候要上坟挂青,那天家里必须要吃猪头肉,有着"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4、清明节为何要扫墓和踏青?
  从我国先秦时期到南北朝时期,人们通常是在寒食节进行春祭,扫墓祭祖,缅怀祖先。到了唐朝之后,寒食节便渐渐的被清明节所取代,所以像上坟祭祀等一些活动也随着移到了清明节中。扫墓之时,通常都是全家上下老少全部出动,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全家人一起游春。
  在唐宋时期,踏青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在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有记载到:"清明前后十日,城中仕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丹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