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据分析法


  论据知识大全作者:海城思想化作文
  用好论据分析法,让你的作文说理更深刻,得分更高!
  一、论据的选择:
  (一)选材的原则:
  1.有"信度"。真实的、确凿的材料是保证。
  2.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克服"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3.有"力度"。要选剪典型的,即选取某一类事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或材料,选剪的材料无古今中外大小之分别,只要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就是好的。
  4.有"新度"。要选剪新颖生动的,即选取那些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的材料。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二)论据的使用要求:
  1.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2.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
  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3.叙述论据应选择多元化的方式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4.要学会分析材料,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三)选择论据,要注意五点:
  1、辨别主旨,保持一致
  对掌握的事例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据论证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取舍,使点据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
  (1)正反事例组合 。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却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李斯以一已私欲,背叛始皇,就与赵高,害死扶苏,终于父子陷狱,死有余辜,遗憾千古。李斯之悲,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议论可以放在事例之后,也可以放在事例之前,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
  典型的议论段包括如下五个层次:
  摆论点---解说论点---举例---分析论据---小结论点
  二、用好论据分析法,说理更深刻
  (一)、因果分析法
  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
  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
  ,探究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思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句式:
  1、从最浅层的方面看……从深层来看(……行为背后,更体现了)……从本质上看……
  2.……为何有争议,大概就是两点使然。
  3.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
  4、……之所以……是因为;……那是因为……;因为……
  例1:
  不可否认,马云的成功,有他注重个体发展的作用;但我们更不可否认的是,马云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以当今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正是由于马云的个体发展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才使当今社会反过来又促进了他的个体发展。这是一对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也是"注重个体发展"和"都和我有关"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典型例子。
  例2:
  因为看淡名利,莫言把精力放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写作上,且无怨无悔。他为良心写,为真正的读者写,为自己的灵魂写作。他拥有了巨大的荣誉,但不为名利所累,依然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活出了真实的自我。远离浮躁,淡定做人,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3:
  驴友擅自露营失联使得救援人员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营救,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表面看是驴友的贪玩心理的驱使,使其忽视法度;然而从深层次看,则是当代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大局的缩影。擅自露营的驴友,有没有想过失联后给救援人员造成麻烦的后果?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与损人不利己大同小异。
  (二)、例后评析法:对论据内容进行评价,联系现实
  思路:概述事例+揭示实质
  句式:
  1.无独有偶,……
  2、网上热议的话题……
  3、这本不是一件大事,却引发了舆论关注,可见,这件小事也击中了人们心中的痛点。……
  4、姑且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不议,前段时间社会热议的(这些年一直争论不休的)……
  例4:
  在地坛的一隅,熹微的晨光从树缝间漏下,映照着浮动的尘埃。时间仿佛变得很慢很慢,史铁生的思绪飘飞得很远很远,他说:"千弦断,天眼开。"只因他深知人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所以他在地坛的泼墨般的浓阴下日复一日地思考着,仰望着,将他对苦难的思索寄托于不辍的笔耕中。那血泪涟涟、摸爬滚打的痕迹,漫过了地坛的古庙,最后连带着他的微笑,一同深深地印刻在时间深深的车辙里。
  于是,经过对昨天的收藏和重温,以及对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不懈的思索,史铁生完成了自我的蜕变,厚积薄发的智慧铸造了这样一个如铁般的铮铮汉子。他的双脚无法真实地踏触于大地,然而他的心,早已跟他所挚爱的大地深深维系在了一起。
  例5:
  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
  (三)、对比法:采取对比论证
  思路:举正反事例+讨论正反影响+得出正面结论(即中心论点)
  句式:
  1.与……话题略有不同的是……
  2.……相反……
  3.可是……反观……
  4、然而……
  例6:
  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太阳将要发生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去往比邻的星系。电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一段旅程中。叛逆少年离家出走,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完成成长,几经曲折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合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发生在这样一个舞台上的故事颇具观赏性。
  然而,在刘慈欣的小说原著中,电影讲述的故事,只是地球路过木星时的几小段文字而已。小说中这样的设定,也给了"中国科幻"一个宏阔的背景。设想一下,人类带着地球在宇宙流浪,距离将以4.3光年为计、时间将以2500年为计,一代人都不过是一瞬间,这真可谓是星辰大海的征途,期间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说漫威的宇宙是多时空的超级英雄,星球大战的宇宙是翻版的地球政治,充满幻想的趣味;那么《流浪地球》的宇宙,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宇宙、发展着的宇宙,更能体现人类的灵长,也更具有科学的色彩。
  例7:
  换言之,计较别人的态度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我们要顺遂内心,做自己该做的。前段时间曝光的明星收入让很多人愤愤不平,但南仁东照样组装测试天眼,袁隆平照旧研究水稻种植,感动中国人物同样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他们一心研究专注科技,把为人类做贡献放在了第一位,往深处说,他们虚己,他们"无己无功无名"。如果人人都计算着付出与收获,《爱的奉献》将成为历史;如果人人都斤斤计较,社会将不得安宁。范仲淹说得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例8: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是的,当初,在出国留学生少,"海归"更少的情况下,那些学成回国的人才很多都成为了国家建设的栋梁。"海归"宫勇吉刚入职便获得了3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28岁就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其职业经历让人美慕。可是,美慕之余,我们还要看到到他在求学路上洒下的汗水。反观现在的一些留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留学的目的的只是到国外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换个地方消遣娱乐而已,学习反而成了可做可不做的事。结果呢,镀得的真金不多,回国后又怎样发光呢?要知道,用人单位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什么样的留学生是真人オ,什么样的留学生是假人才,他们需要的是具有真才实学的"海归"。
  (四)、假设推断法:对论据内容进行假设推断
  假设推断法针对着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若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进而推论论据
  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句式:
  1.假如……那么……
  2.如果……那么……
  3.试想,如果……
  例9:
  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正是因为他能够拥有"都和我有关"的情怀,心怀百姓,心系天下,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才被朱熹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他所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也便成了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但如果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想自己的贪图享乐,而置百姓的叫苦不迭于不顾,这样的范仲淹是肯定不会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戴的。
  例10:
  《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三不朽"中,立德居首位。致力于人类精神世界完善的人,不仅需要用自己的思考滋养人们的心灵,也需要能实践这样一种精神的修炼,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确,没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家国情怀,也不会有杜甫笔下沉郁顿挫的诗句;没有呵护"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精神追求,也不会有樊锦诗几十年对敦煌莫高窟的不离不弃。艺术家、学问家的信仰、情怀与担当,正体现在这样一种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之中。
  (五)、让步分析法
  让步分析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分析法,即承认自己的观点存在一定的缺陷或是对方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让步不是目的,肯定对方观点的部分合理性是为了引出己方观点,让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说理更有力度。所以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往往配套使用。
  思路:
  第一步:确定论辩的对象及其立场和观点。
  第二步:首先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或自己的观点的问题。)
  第三步:然后指出对方观点的问题所在。(或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
  第四步:最后再次论述自己的观点。
  句式:
  1.诚然,……但是……
  2.或许,……但是……
  3.的确,……但是……
  4.固然……但是……
  5.不可否认,……然而……
  例11:
  的确,现实状况十分重要。人民只有不愁吃穿住行,才会发展精神生活;国家只有稳定富足,才能致力于造福全人类。忽视现实状况显然不现实,企图一步登天更是"天方夜谭"。只有把握好当下,夯实根本,才能将视野投向远方。华为首先考虑解决饭碗问题,是对自身处境的充分认识,是细心考量之后做出的争取抉择,切忌好高骛远,妄想一步登天。
  但是,当实现了当前的目标、满足了现实需要后,就应当对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与追求。施一公说:知足常乐是创新的大敌。同样,安于现状亦是个人前进的阻碍,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所以,我们不应当让现实遮蔽未来的星光,而应拨开云雾,向理想之晨星不断探索前行。我们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我们的未来是一片光明!
  例12:
  诚然,这种涂画行为符合新时代创新之说,可以展现我们不羁的个性。但你知道吗?在危急时刻它使我们从人群中区分出来,获得更多保护;它能避免学生间的攀比,教会我们人无三六九等,我们公平地在学海泛舟;它告诉我们学习就是成为苦行僧,就算箪食壶浆仍要学习。由此可见校服中蕴藏着巨大财富,就算它便宜又怎样。我以为,保持校服洁净是学生之本,让自己看起来更阳光,才能成为阳光下的花朵。
  【范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做题。(60分)
  "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钱七虎如是说。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的结尾如此写道。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继承和创新从来都不是站在对立面的。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每一次创新都有"拿来"的影子,每一次"拿来"都可能孕育出创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人类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无穷的科研,无数的创新,都和前人有关。所以继承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只继承前人的成果不肯创新,而丢了发展的机会。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中说道:"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那个年代的人们,曾抱着孔夫子、抱着封建主义不肯撒手,不愿接受外来文化,觉得那便是爱国,那便是气节。可笑的是危亡之际,生存和毁灭就在眼前,我们还抱残守缺,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在万千泥潭中翻滚、挣扎,我们终于走了"拿来"的道路,以所"拿来的"打造出新的天地,探索出了一条复兴之路。历史仍刻骨铭心,今日我们决不能再重蹈覆辙。
  文化如此,科技也如此。
  任正非表示:"我从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文化和科技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难道回到原始社会从头再来吗?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适合创新的就"拿来":互联网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马云拿过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支付宝,这就是创新;你研发了手机,我拿过来搞移动支付,他拿过来搞QQ、微信,这也是创新。总不能说我研发了微信、QQ,但是我得等研发出自己的手机再装上去,而且我还不允许别人装。互联网是全球共享,QQ、支付宝也应是全球共享,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创新不可停止,"新"已是必然,但"新"的基础是前人的成果,只有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造就"新",人类创新永远是可持续发展的。
  钱七虎曾言:"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好像钱七虎只主张创新,反对继承?差矣!互联网是前人的成果,但在此基础上创建支付宝却是前人未走过的路;手机是前人的成果,但利用手机搞移动支付、搞QQ、微信也是前人未走过的路。钱七虎只是强调站在前人的终点继续探索,而不是重复前人、故步不前。
  先继承,再创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只有如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世界才会欣欣向荣。
  【点评】
  作为考作文,本文的审题立意是非常准确的。能够抓住创新与吸纳、继承的关系,展开多角度论证。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从借鉴到创新到共享,紧扣材料,层层推进。同时,作者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支撑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科技、创新、发展等领域的问题能深入思考,角度精准,尽管论述的深度尚有欠缺,却仍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摘自:
  高中语文
网站目录投稿: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