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细说汉字窈窕淑女说女


  朱英贵
  我们通常所使用的"女"字的含义是跟"男"相对的意思,然而"女"字的确切初始含义并非泛指所有女性或者妇人,而是当指未婚的青年女子,正所谓《诗经·周南·关睢》篇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女"也。本文就来谈谈"女"字的构字理据及其初始义与引申义。
  一、"女"字的造字本义
  关于"女"字的造字本义,先来看看许慎的《说文》是怎么讲的:
  《说文解字》卷十二女部:"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凡女之属皆从女。"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是:"女",就是妇人。它的字形就象妇人之形,这是王育的说法。大凡跟"女"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采用"女"作为表意偏旁。
  对于许慎将"女"字解为"妇人也"的说法,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做了如下解说:
  "男,丈夫也;女,妇人也。立文相对。丧服经每以丈夫妇人连文。浑言之女亦妇人,析言之适人乃言妇人也。左传曰: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此可以知女道妇道之有不同者矣。言女子者对男子而言,子皆美偁也。曰女子,子者,系父母而言也。"
  《说文》段注的这段话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男"是对丈夫的称说,"女"是对妇人的称说,二者对立的意思是明显相对的。经书《仪礼·丧服》一篇中每每将"丈夫"与"妇人"连文说成"丈夫妇人",可见这两个字之间的对立关系。其实,笼统地说,可以说"女"就是妇人,然而若准确分析来看,适合某种身份的人才是妇人。《左传》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见《左传·襄公三十年》)这段话的历史史实是:五月初五日,宋国发生大火灾,共姬(又称伯姬)的住处失火,共姬身边的人说:"夫人出去避避火吧。"共姬说:"女人的规矩,保母不在身边,夜里不能出屋。"因此就在火灾中被烧死了。这里记载的是女人把贞节做为行为准则,共姬坚守女人的规矩。而上面《左传》那段话的意思是:君子认为共姬遵守的是女人的规矩而不是妇人的规矩(女而不妇),也就是说她奉行的是闺女的礼教而不是媳妇的守则,因为闺女就必须等待保姆(女待人),媳妇就可以看具体情况行事(妇义事也)。此可以知到,女道与妇道是有所不同的。而言"女子"者,一般是相对"男子"而言的,其中的"子"都是美称。另外也有一层意思,即有时称呼"女子",那个"子",是针对父母而言的,女子是父母对女孩的称呼。
  通过段注上文的详细解说可以看出,"女"字的造字本义并非是泛泛所指的妇人(妇女),而是指尚未婚配生育的青年女子(闺女)。然而许慎只说"女"字为象形字,并没有说出它取形于什么,即它的构字理据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女"字的字形解读
  许慎之后的文字研究者通常把"女"字的构字理据解释为:象俯首敛手(两手交叉在前)、柔顺屈膝事人的女人。并据此认为,"妇女"在造字那个时代就处于受奴役的地位。
  愚以为,仅仅以一个"女"字就判断"妇女"处于受奴役的地位是不足为据的。
  一是古人的生活习惯与今不同,其坐姿不分男女都是席地而坐,即在地上铺席,两膝着席,臀部落在双脚脚跟上,不能将这种姿势看作是地位低下。现在的日、韩等国还保留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我们总不能说他们国家的妇女还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吧。
  二是如前所述,古代"女"与"妇女"是有很大差别的,"女"本是父母对女孩的称呼或者跟男子的对称,并不存在什么歧视与贬抑的理念。因此,将"女"字的形态解释跟女性的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是不客观的,更何况"女"字的形态构字理据也未见得就是如此解释。
  那么,"女"字的形态构字理据究竟应该如何解释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女"字的甲骨文形体(参见下图):
  "女"字的甲骨文形体
  现今通行的关于"女"字的构形理据,普遍认为它象俯首敛手(两手交叉在前)、柔顺屈膝事人的女人,或者象女子整饬衣襟、跪拜行礼的样子,这一类说法显然也是依据甲骨文字形。从上图"女"字的诸多甲骨文形体来看,这样解读似乎也说得过去,然而拙论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其理由至少有如下两点:
  第一,为什么俯首敛手、柔顺屈膝、整饬衣襟、跪拜行礼的就一定是女人?汉字中还有一个"卩"字,它的甲骨文形体也是柔顺屈膝、跪拜行礼的样子,为什么它不可以用来表示"女"?请看"卩"字的甲骨文字形(参见下图):
  "卩 "字的甲骨文字形
  上图这个甲骨文形体,据文字学界认为,它就是现代汉字的一个偏旁"卩"(音jié)的初文,而拥有这个偏旁的字跟女性意义并无联系,请看它的字形演变如下图:
  "卩 "字的字形演变
  既然不把这个字形看作是具有女性特征的构字理据,而却要说"女"字的构形是女性的象形,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女"字的女性特征的构字理据就在于"女"字与"卩"字的区别之处。
  那么,哪些构形特征是"女"字与"卩"字的区别之处呢?显然不是柔顺屈膝、跪拜行礼的样子,而是甲骨文"女"字构形中貌似俯首敛手、整饬衣襟的样子。也就是说通常所说的"女"字象两手交叉在前(敛手)貌似整饬衣襟的样子,未见得真的是在整饬衣襟。
  愚以为,从甲骨文"女"字的构形来看,两手交叉在前(敛手),这不假,然而其目的不是在表示手的整饬衣襟的动作,因为字形中所谓两臂交叉的部分都很小,没有突出手臂交叉的意象。这就涉及到我对"女"字构形的第二点疑问:
  第二,为什么"女"字的两臂不是象"人"字或者"卩"字那样自人体躯干伸出,而是两臂穿过躯干,且躯干左右两部分留出的空白大致相同?这样构形究竟是为了突出什么意思呢?
  拙论认为,"女"字的这种构形是为了凸显两手交叉所围起的躯干上部两侧的空白部分,那就是女子的胸部,女子胸部凸显的两乳是作为青年女性的突出性别特征,这样来构造"女"字是很有象形特征的构字理据,而"卩"字因为没有两臂交叉凸显胸部的象形特征,故它即便再屈膝柔顺、手臂下垂也无法代表女性特征。所以"女"字的构字理据就是凸显两臂在前面交叉所围绕的胸部,而两乳丰满的胸部恰恰是女性跟男人最易观察到的区别特征。
  我们还可以拿"母"字来作旁证,请看下图中的甲骨文"母"字:
  "母"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显而易见,甲骨文的"母"字就是在"女"字的胸部添加了两点,表示女性的两乳,由此可以反证"女"字两臂交叉围绕的部分确实是女性的胸部,故拙论的上述解说应该基本成立。
  也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女"字不突出双乳而只凸显胸部,这正是前文所谈的"女"不等于"妇"的要害所在,"女"是尚未婚配的胸部丰满的青年女性,而"母"是已经生产需要哺乳的已婚妇女,所以"母"字与"女"字那两点的有无,其区别意义十分重大。
  最后再来看看"女"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女"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女"字突出跪坐女性的胸部特征,是一个独体象形字,其侧面人形的朝向,左右均可。"女"字的金文形体承继甲骨文的构字理据,有些字形略有变化,或者增加了头饰(如前一个金文字形),或者趋于站立形态(如后一个金文字形),这都不会影响它凸显胸部特征的构字理据。"女"字的战国大篆和说文小篆字形趋于简化,特别是小篆形体进一步线条化与艺术化。"女"字的小篆形体发生隶变和楷化以后,即为现代汉字的"女"字,其胸部特征由于字形的讹变已经弱化。
  三、"女"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女"字的造字本义当为未婚青年女子。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再如:"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又如:"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
  "女"字由此未婚青年女子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两方面的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女性,女人。例如:"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易·家人》)再如:"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荀子·非相》)又如:"夫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汉·桓宽《盐铁论·园池》)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指称女儿。例如:"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七年》)再如:"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又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乐府诗集·木兰诗》)
  二是表示柔的,弱的。例如:".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诗·豳风·七月》)郑玄笺:"女桑,荑桑也。"朱熹集传:"女桑,小桑也。"再如:"女桑,桋桑。"(《尔雅·释木》)郭璞注:"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又如:"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荀子·赋》)杨倞注:"女好,柔婉也。"
  三是指动物中的雌性。例如:"彧之家畜一女猫,常往来绍家捕鼠。"(《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再如:"山东河北人谓牝猫为女猫。《隋书·外戚独孤陀传》:‘猫女可来,无住宫中。’是隋时已有此语。"(清·顾炎武《日知录·草驴女猫》)
  其二,表示将女子嫁给人。例如:"姼姼公主,乃女乌孙。"(《汉书·叙传下》)再如:"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晋·皇甫谧《高士传·梁鸿》)又如:"临江高蕃,少慧,仪容秀美。十四岁入邑庠。富室争女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
  由此又可产生如下三种引申义:
  一是出仕,做官。例如:"览四荒而顾怀兮,奚必云女彼高丘?"(《汉书·扬雄传上》)颜师古注:"女,仕也,何必要仕于楚也。"
  二是用作代词,通作"汝"(你)。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再如:"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又如:"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红楼梦》第五一回)
  三是用作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或指织女星。例如:"斗牛星边女宿间,栋梁虚敞丽江关。"(唐·罗隐《暇日投钱尚父》诗)再如:"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唐·唐彦谦《夜泊东溪有怀》诗)又如:"乘槎我欲凌女牛,举杯邀月与月酬。"(清·林则徐《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诗)
  根据上面对"女"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女"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四、含有"女"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女"字的相关成语比较多,其中"女"字的含义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形:
  其一,"女"字指称未婚青年女子。例如:
  九天仙女——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语见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离魂倩女——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源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邻女窥墙——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源自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邻女詈人——比喻各为其主。詈,指"骂"。源自《战国策·秦策一》:"楚人有两妻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报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报我也;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美女簪花——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源自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卫常书,如插花美人,舞笑镜台。"
  女大须嫁——指女子成年后须及时出嫁。同"女长须嫁"。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天女散花——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源自《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相女配夫——指衡量女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女婿。语见明·周楫《西湖二集·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窃以因材而笃,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实人事之正。"
  窈窕淑女——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语见《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女怀春——指少女爱慕异性。语见《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左家娇女——指美丽可爱的少女。源自晋·左思《娇女诗(吾家有娇女)》:"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语见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其二,"女"字指称女性、女人。例如:
  痴男怨女——爱恋极深但感情上得不到满足的男女。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红男绿女——指穿着各种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语见清·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旷夫怨女——旷夫:大龄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龄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龄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源自《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郎才女貌——郎:旧指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男的有才气,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语见元·关汉卿《望乡亭》第一折:"您两口子正是郎才女貌,天然配合。"
  男盗女娼——男做盗贼,女为娼妓。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极其腐朽卑劣。语见鲁迅《坟·论他妈的!"》:"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
  男耕女织——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源自明·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
  男欢女爱——男女亲昵欢爱之词。源自晋·陆机《塘上行》:"男懽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男婚女嫁——指儿女成家。语见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诗:"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男尊女卑——尊:地位高;卑:低下。在封建社会里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这是重男轻女的不平等封建礼教。语见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虽不曾夫贵妻荣,我只知是男尊女卑。"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源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源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女中丈夫——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善男信女——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源自《金刚经·善现启请分》:"善男子,善女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饮食男女——泛指人的本性。语见《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子女玉帛——原指人民与财产,用以泛指财物、美女。语见《左传·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他生焉。"
  其三,"女"字指称女儿。例如:
  儿女成行——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源自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儿女亲家——指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语见《花月痕》第五十二回:"历有数年,便发起财,也娶了亲,与秃头做个儿女亲家。"
  儿女情长——指过分看重爱情。源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金童玉女——道家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泛指天真无邪的男孩女孩。源自唐·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诗:"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语见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金童玉女意投机,才子佳人世罕稀。"
网站目录投稿:静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