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翰 原文: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容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①鼋龟醯鸡②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③,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④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萃》,略有删节) [注]①蠛曚:一种小飞虫。②醯鸡:小飞虫。③蹄涔:蹄迹中的积水。④狃:贪。 译文: 家中的僮仆拿鸭蛋来孵化,得到几只雏鸭。开始饲养的时候,给它们一点点水,他们发出呴呴的声音,它们的羽毛泛出白色的光泽,我很喜欢它们,逗弄着它们。 没过几天,僮仆来告诉我:"已经有雏鸭死亡了。"接着,我听它们的声音,它们啾啾地发出哀鸣,观察它们的羽毛,非常疏松的快要散落了,我怪责僮仆没有好好饲养。僮仆说:"这不是我没有好好饲养,是饲养雏鸭的时候不用水啊。" 第二天,我刚好在亭子里休息,当时雨刚好停了。池塘里的水正好涨满,我回过头来,非常高兴,靠着栏杆对僮仆说:"为什么不把这池水拿来饲养雏鸭呢?"僮仆赶忙跑去,不一会儿,用箩筐装着雏鸭来了,雏鸭们只是刚刚出到水边,就非常不安害怕,它们仰起了头,斜视着,鸭足不敢举步,又想前进又一边后退。拿起竹竿驱赶它们,就一起飞奔到水里,有的扬起双足游去,有的拍打翅膀飞起来,很久都没有安定下来。一会儿后,就开始玩水,有的仰起头来喝水,有的低下头来啄东西,几个凑到一块,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又或者沉到水底,不见踪影,或者浮出水面,在浮萍水藻之间嬉戏跳动。过一会,歇下来把头埋到羽毛里,拍打翅膀,有的摇摇摆摆地走路,有的蜷缩着站着,有的低下头睡觉,非常逍遥,非常安闲自得。已经傍晚了,僮仆想用箩筐把它们装好带回,它们就水边再和僮仆嬉戏,有的跑到堤岸上去,有的藏到丛林里去,僮仆抓不到它们了,于是就放它们自由了。 到第二天,也是这样,他们发出嗈嗈的声音互相唱和,他们的羽毛发出明亮的光泽。它们距离到池塘饲养仅仅三天,已经比原来长胖了三倍了。 我于是有感叹了:造物主养育万物真是伟大啊!大到就像把龙蛇放在深渊和湖泽,把虎豹放在深山大林,小到把飞虫放到马蹄的积水里,都是各自顺从了它们的习性罢了。像鸭子不能在陆上饲养,而要在水上饲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如果违反它们的习性,造化不能用来养育万物,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呢?当权者治理政务,面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时候,用法令干扰他们,用刑罚要挟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智慧引诱他们,使他们放荡,逐渐忘记自己的本性,生计一天天紧张,人民成群的死去但当权者却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想要改变统治的方法,用道德去治理他们,用礼仪教化他们,用忠信招揽他们,用淳朴的道德约束他们,人民没有不惊愕害怕的,不敢相信当权者,不敢安稳的生活。等到时间长了,教化成功了,行为习惯了,风俗变好了,再回头看看以前做的事情和今天追求的事情,安危和利害相差就非常大了。那么,现在即使用武器打他们使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让他们做欺诈之事,也办不到了。 刚刚开始治理人民的时候,就像把雏鸭养在盆里的时候一样。他们贪图于习惯不懂得醒悟,所以就会在陆地上死掉,我们看着他们死掉但是不知道拯救的办法,这就是僮仆对我的责备啊。我们要反转他们的天性,放到水里去试一试。摸清了他们的习性,使他们安稳并且快乐,就出现了后来它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长休息,从此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它们养大养肥了。 于是我再感叹说:"因为养鸭子我得到了治理人民的道理,就是从这里观察出来的,鸭子给我的启发啊!"我就记录了观鸭的事。 相关练习: 吴廷翰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观鸭说 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 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容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①鼋龟醯鸡②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③,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④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萃》,略有删节) [注]①蠛曚:一种小飞虫。②醯鸡:小飞虫。③蹄涔:蹄迹中的积水。④狃: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既乃狎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 D.靡不相顾骇愕 靡:全,都 9.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遂群奔水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则民之初生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曷不以畜鸭雏 登东皋以舒啸 D.相与骈死而不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项是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11.文末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雏鸭,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雏鸭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雏鸭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雏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是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雏鸭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2分) 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3分) ③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3分)。 答案: 8.D解析:靡,没有 9.B解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则:就/却;C介词/连词;D而:转折/修饰) 10.C解析:③是作者所指责的错误做法;④是描述错误做法造成的情况 11.D解析:本句大意为,反转他们的天性却还有所疑虑,这就会到水里去试一试。摸清了它们的习性,使他们安稳并且快,就出现了后来他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他们养大养肥了。然后结合句中语言标志第二个"之"不能用于句末,排除A项,据意义"安且乐",应为并列关系,不适于点断,排除C项,"既富且昌"与后文不是表明一个意思,故应点断,选D项。 12.B"鸭雏就直奔水中"有误,鸭雏开始有些犹豫恐惧,用竹竿才把它们赶下去。 13.①这不是我不善于饲养,饲养鸭雏没用水啊。(2分)("是非"1分,"畜"1分) ②僮仆将要用筐装起来带回,(它们)却相互一起,又在沙洲嬉戏。(3分)("筐"1分,"嬉于渚"1分,句意1分) ③即使用器械打他们让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让他们做欺诈之事,也不能做到。(3分)("械"1分,"日挞"1分,句意1分) 附:古文翻译: 家中的僮仆拿鸭蛋来孵化,得到几只雏鸭。开始饲养的时候,给它们一点点水,他们发出呴呴的声音,它们的羽毛泛出白色的光泽,我很喜欢它们,逗弄着它们。 没过几天,僮仆来告诉我:"已经有雏鸭死亡了。"接着,我听它们的声音,它们啾啾地发出哀鸣,观察它们的羽毛,非常疏松的快要散落了,我怪责僮仆没有好好饲养。僮仆说:"这不是我没有好好饲养,是饲养雏鸭的时候不用水啊。" 第二天,我刚好在亭子里休息,当时雨刚好停了。池塘里的水正好涨满,我回过头来,非常高兴,靠着栏杆对僮仆说:"为什么不把这池水拿来饲养雏鸭呢?"僮仆赶忙跑去,不一会儿,用箩筐装着雏鸭来了,雏鸭们只是刚刚出到水边,就非常不安害怕,它们仰起了头,斜视着,鸭足不敢举步,又想前进又一边后退。拿起竹竿驱赶它们,就一起飞奔到水里,有的扬起双足游去,有的拍打翅膀飞起来,很久都没有安定下来。一会儿后,就开始玩水,有的仰起头来喝水,有的低下头来啄东西,几个凑到一块,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又或者沉到水底,不见踪影,或者浮出水面,在浮萍水藻之间嬉戏跳动。过一会,歇下来把头埋到羽毛里,拍打翅膀,有的摇摇摆摆地走路,有的蜷缩着站着,有的低下头睡觉,非常逍遥,非常安闲自得。已经傍晚了,僮仆想用箩筐把它们装好带回,它们就水边再和僮仆嬉戏,有的跑到堤岸上去,有的藏到丛林里去,僮仆抓不到它们了,于是就放 它们自由了。 到第二天,也是这样,他们发出嗈嗈的声音互相唱和,他们的羽毛发出明亮的光泽。它们距离到池塘饲养仅仅三天,已经比原来长胖了三倍了。 我于是有感叹了:造物主养育万物真是伟大啊!大到就像把龙蛇放在深渊和湖泽,把虎豹放在深山大林,小到把飞虫放到马蹄的积水里,都是各自顺从了它们的习性罢了。像鸭子不能在陆上饲养,而要在水上饲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如果违反它们的习性,造化不能用来养育万物,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呢?当权者治理政务,面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时候,用法令干扰他们,用刑罚要挟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智慧引诱他们,使他们放荡,逐渐忘记自己的本性,生计一天天紧张,人民成群的死去但当权者却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想要改变统治的方法,用道德去治理他们,用礼仪教化他们,用忠信招揽他们,用淳朴的道德约束他们,人民没有不惊愕害怕的,不敢相信当权者,不敢安稳的生活。等到时间长了,教化成功了,行为习惯了,风俗变好了,再回头看看以前做的事情和今天追求的事情,安危和利害相差就非常大了。那么,现在即使用武器打他们使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让他们做欺诈之事,也办不到了。 刚刚开始治理人民的时候,就像把雏鸭养在盆里的时候一样。他们贪图于习惯不懂得醒悟,所以就会在陆地上死掉,我们看着他们死掉但是不知道拯救的办法,这就是僮仆对我的责备 啊。我们要反转他们的天性,放到水 里去试一试。摸清了他们的习性,使他们安稳并且快乐,就出现了后来它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长休息,从此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它们养大养肥了。 于是我再感叹说:"因为养鸭子我得到了治理人民的道理,就是从这里观察出来的,鸭子给我的启发啊!"我就记录了观鸭的事。